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金龍魚玉雕圖片大全大圖)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735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今天給各位分享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金龍魚玉雕圖片大全大圖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祥龍魚場哦,現(xiàn)在開始吧!可以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的,玉石金龍魚寓意招財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鎮(zhèn)宅化煞,魚躍龍門呈祥,
今天給各位分享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金龍魚玉雕圖片大全大圖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祥龍魚場哦,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辦公桌上擺放玉器金龍魚好嗎?
可以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的。玉石金龍魚寓意招財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鎮(zhèn)宅化煞,魚躍龍門呈祥。
金龍魚玉雕擺件擺放應頭朝東好還是朝西?
所有這類擺件都應當頭朝東。因為水向東流,最終流入大海,逆水則事不順。且如同百鳥朝鳳一樣,水生動物均朝拜東海龍王,也應向東。
家居擺放一些玉石魚擺件有什么寓意?
魚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取自“年年有余”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寓意:美好、幸福、安康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在家居中是非常吉祥、雅致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的一種擺件。
Tao的玉石魚擺件Wande系列以魚為形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造型簡單,身姿靈動,寓意美好,放在居室一隅,會顯得古樸雅致,自然統(tǒng)統(tǒng)的細膩材質,又蘊含淡淡的禪味,最適合做家居擺件,或者暖房禮品贈送等
唐朝之前的魚化龍玉器什么樣的
打開
從故宮館藏看歷代魚形玉器的演變
尚隱
2020年2月21日14:06
關注
魚在上古時期,是一種具有神性的動物,很多神話故事都有魚化龍,或龍化魚的傳說。兩者可以互變的屬性,也使得魚和龍一樣,是具有超凡神力的圖騰。
商周時期,玉魚即為應用廣泛的玉飾。早期的玉魚,多為長形的扁平薄片狀,對玉料并不過分追求,雕刻手法簡練,僅勾勒外形,有棱有角,魚鰭、魚尾等關鍵部位是以陰刻線紋表示。
到了唐代,玉魚又被承載了道德教化和社會等級的功能,是高官才能使用的佩符珍玩,故在制作上,也被賦予了更為高雅的藝術趣味,形成了精雕細琢、虛實有度的審美風格。
宋代施行開科取士,平民百姓都能通過科舉入仕,玉魚在世俗層面,又被注入了更多的吉祥寓意,是祥符吉瑞的重要題材。如“魚”與“余”諧音,代表年年有余的好彩頭;魚躍龍門則寄寓人迅速晉升高位,飛黃騰達,扶搖直上。玉魚也由此被應用到了更多的飾品上。如懸在身上的玉佩,男子頭頂束發(fā)的巾環(huán),文人手中折扇的扇墜。器形上也更為多變,如器身光素無紋的無鱗玉魚、魚銜蓮荷等造型,刀工圓熟,層次豐富,很好地展現(xiàn)了這一時期的匠人對于器物空間的把握。
明清賞玉玩玉之風盛行,以雕玉技藝著稱的大師頻出,玉魚的加工制作,也進入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玉料常選用溫潤細嫩的和田玉,或色澤皎潔冰瑩的岫玉。設計上注重布局,紋飾繁縟,下刀精準,打磨精細,盡顯材質的自然之美和造型之美。光滑溫潤的明清玉魚,也是對這一藝術造型的最高致敬。
玩賞玉魚,須鑒在藏先。若是時代久遠的古玉,要辨別清楚材料,以及所用材料是否與時代相符。雕工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玉魚的不同造型細節(jié),實際上就是有助于判別真?zhèn)蔚摹斑_芬奇密碼”。
兩岸故宮館藏玉魚欣賞
商 玉魚 臺北故宮藏 5.1公分x1.2公分x0.6公分
青玉,局部帶白斑及墨斑。魚形,魚體呈直線,尾巴直長,頭部及尾端較薄。眼睛鉆一圓孔,可以佩戴。
商晚期至西周 玉魚 臺北故宮藏 長7.12公分 寬1.9公分 厚0.42公分
綠色玉帶白斑。扁長條形,魚嘴微張,縫隙中有一小孔穿,單圈大眼,平行線刻魚鰭。質樸富有古趣。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魚形佩 臺北故宮藏
綠色玉,表面有附著物。長條狀,單圈大眼,線刻魚鰭、魚鱗,其手法并非寫實,而是象征性的表現(xiàn)魚的主要特點。
商晚至西周早 魚形佩 臺北故宮藏
青玉偏黃色,表面有橘色附著物。作一魚,首尾皆向下彎,似呈佩璜之形。圓眼,近魚嘴處鉆一小孔用以穿繩系掛。紋飾簡單而渾樸古趣。
西周 石魚 臺北故宮藏 7.5公分x2.7公分x0.3公分
灰白色玉石帶赭斑。琢作魚形,首窄尾寬,上下琢鰭,鰓及眼睛的線條簡單,富古樸之趣,口上有一穿孔。
周 璜形魚佩 臺北故宮藏 3.8x2.8x0.4 公分
青玉,玉色泛黃赭,并夾有深赭斑紋及白點。半環(huán)形璜,雕作一條卷身魚,以陰刻線飾眼、鰓及鰭,魚嘴部有一小穿。
漢 玉魚 臺北故宮藏 寬3.3公分 長12公分 厚0.65公分
碧玉。琢一對魚,造形簡單,僅以陰線刻繪腮、眼、尾。無穿。傳與一璧與一圭同出,或為祭祀用玉器。
漢 玉魚佩 臺北故宮藏 全高2.6公分 長6.9公分 厚1.7公分
青白色玉,有黃及黑斑。全器為一立雕魚形,淺琢魚眼、腮及鰭尾,魚身陰線雕有米字紋,上下有通心穿。附木盒。
唐 雕牙魚式佩 臺北故宮藏 長8.2公分 最寬1.1公分
全器雕成一尾魚形,以圈點紋為眼紋,魚身兩面滿刻交叉斜線為魚鱗紋,尾分叉??诓繖M向與直向皆有孔,可供懸佩。器之ㄧ面染成深綠色,另一面成淺綠色。魚符、魚袋均為唐代官員朝服的一種佩飾,當時佩魚制度在初期比較嚴格,魚符的質料到魚袋的鑲飾均有定制,皇太子佩玉魚,親王配金魚,諸官佩銅魚,后來限制放寬,不限官員佩魚,魚式佩成為腰間的魚形佩飾,而非魚符了。
宋 玉魚蓮墜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舊藏 長6.2cm,寬4cm,厚0.6cm
玉色白,表面有赭黃色斑。魚小頭,長身,無鱗,魚身彎成弧狀,昂首,尾上翹,鰭短而厚,共6片,其上有細陰線。魚身旁伴一荷葉,長梗彎曲,盤而成環(huán),可供穿系繩。
宋至金 玉魚形佩 臺北故宮藏 厚1.23公分 縱長2.08公分 橫長5.14公分
整器雕為魚形,背腹間有一長方形穿。魚厚唇,背鰭與腹鰭同一方向,魚尾則分為大小二股,微曲伸展如葉,具動態(tài)感。
宋至元 玉魚 臺北故宮藏 全高13.5公分 長22.8公分
玉質,原為白色。全器為一立雕魔羯,獸首魚身魚尾,眼周有火焰紋,長卷鼻利齒,魚鰭巨大,背上負有二小龍。魔羯為印度傳說神獸,被認為是河中之精、生命之本,頗流行于晉、唐時期與西北草原民族。配有波濤紋碧玉座。
遼 玉摩羯佩 臺北故宮藏 全高4.75公分 長7.2公分 厚1.2公分
青色閃玉質。器首為龍形,有雙翅,尾作魚形,龍口銜珠。在翅、鰭與尾部共有七個圓穿,可能為佩飾之物。
金至元 玉魚 臺北故宮藏 長5.1公分 寬4.3公分 厚1.9公分
青玉質,邊緣有大片褐斑,琢一梭游水藻間的鱖魚。魚身豐腴,腹部尤其飽滿,然因尾部上揚,線條又極為自然流暢,賦予了強烈的躍動感,以致毫無癡肥呆滯之病。陪襯的水藻采多層次鏤空技法,更增作品生動活絡的趣味。
元 玉魚 故宮博物院藏 高11.3cm,寬20.6cm,厚6.7cm
白色玉質,有大面積墨斑,間以赭黃皮色。圓雕魚口銜蓮枝,肥厚敦實。魚身滿布陰刻平行交叉斜線,表示魚鱗。蓮花、蓮蓬、蓮枝均浮雕,姿態(tài)婀娜,與樸拙之魚相映成趣。
本品魚銜蓮之造型承襲了唐、宋以來金銀器、玉器上一直流行的動物銜蓮之設計理念,但如此碩大之玉魚,目前所知僅此一件。金、元玉雕喜保留皮色,本品即體現(xiàn)了這一時代特征。帶大片墨斑玉的使用,亦是元代玉器用料之特色。
元 玉魚 臺北故宮藏 全高3.0公分 長5.5公分 厚1.3公分
玉質,有深赭斑。魚形佩,上下有通心穿,背鰭、尾鰭有輕微損傷,附木座,合儲于圓盒內,并與另兩件璧、環(huán)合置于湖綠織花匣內。
明 黃玉雙魚佩 臺北故宮藏 最長5.01公分 寬4.1公分
玉質,色青白,一端有土沁與灰白色斑點。片狀玉器略呈梯形,作雙魚形,魚首尾與腹相接,造型對稱,當中以簡單線條刻畫眼腮與鱗,并有背鰭與尾。雙目中央的中軸線上有一小穿孔,可以配掛。收在菊花蒔繪盒中。
明 玉魚 臺北故宮藏 長6.9公分 寬2.5公分 厚0.7公分
玉質,大部分均為褐黃色,僅小局部青白色。雕魚形,魚口中央至下方有一隧孔。器表以簡率的陰線刻繪出魚眼、魚鰭、魚尾。
明 玉鰲魚花插 臺北故宮藏 高15.6公分 寬9.6公分
外形為一魚,魚身縱向,魚尾卷翹上揚,下端則雕飾波濤,并配以水紋木座與之呼應,一眼即知,此魚正自水中奮力躍出。此一造形寓意「魚躍龍門」的吉兆。「魚躍龍門」的典故出于《三秦記》:「江海魚集龍門下,登者化龍...」。
清 白玉雙魚佩 臺北故宮藏 全高4.1公分 寬5.7公分
全器作腹鰭相連之雙魚,以陰刻線表現(xiàn)魚的眼、鰭等。是大型垂飾的一部分。
清 白玉雙魚 臺北故宮藏 全高9.3公分 長27.1公分
白玉,玉色泛黃,有烘烤赭斑。全器為長扁形,作大小鱖魚二尾并排,大魚嘴含花葉,兩魚間夾有水藻。魚的鰭以淺浮雕表現(xiàn),魚鱗則以陰刻線刻畫成菱形方格。
清 白玉鱖魚 臺北故宮藏 全高11.7公分 長24公分
白玉,略有赭斑。全器雕作一尾鱖魚,一側淺浮雕荷葉荷花,魚身一側則有慈姑葉一枝。
清 青玉荷葉年魚 臺北故宮藏 通長6.3公分 通寬3.8公分
青玉,玉質瑩潤有瑕。器琢兩只首尾相偎的鯰魚,臥在帶梗荷葉之上。荷葉象徵蓮花與鯰魚一起的組合,取其紋飾及諧音,寓意「連年有馀」。附木座。
清 白玉魚 臺北故宮藏 高3公分 長7.8公分 最大寬3.5公分
玉質。全器圓雕魚形,魚目、鱗鰭等局部飾以陰線,附木座。
清 玉魚 臺北故宮藏 全高3.6公分 長6.7公分 厚2.7公分
白玉,玉色泛黃,有赭斑及細璺。魚口含荷花,花延伸至魚頭頂,魚尾向身軀內卷。置于一木盒內。
清 木雕嵌玉魚插屏 臺北故宮藏
(玉)長14.7公分 寬5.3公分 厚1.3公分 插屏長21.4公分 寬11.8公分 高24.7公分
木質插屏。座雕飾幾何紋,屏面雕波濤紋,內嵌白玉魚可兩面觀賞,與玉魚相映。屏正反有款識,一面為「兆豐?瑞」隸書填金,另一面為御制詩文。
白玉魚 臺北故宮藏 厚2.9公分 最長25.6公分 寬12公分
白玉帶黃赭色斑。魚尾上揚,姿態(tài)活躍,嘴銜稻穗,可能諧音喻意「歲歲有馀」。
玉鰲魚花插 臺北故宮藏 高16.5公分 厚4公分 寬7.2公分
玉質。此花插作一鰲魚躍出水面,另有如意云紋、火球紋。
清 白玉魚形飾 臺北故宮藏 厚0.83公分 縱長4.28公分 橫長10.67公分
扁平片狀玉魚,魚略昂首,魚鱗以陰線刻網(wǎng)格紋表現(xiàn),腹鰭與尾部皆較圓弧,腹鰭一向前擺,一向后彎,表現(xiàn)魚兒游泳的瞬間動態(tài)。本器與其他四件玉器同儲于雕漆方盒中。
清 白玉魚形飾 臺北故宮藏 厚1.41公分 縱長3.64公分 橫長8.59公分
扁平片狀白玉魚,魚身碩壯,玉魚口銜的花葉枝梗,作兩股分別向上與向下彎曲,向上者接花與葉,向下者展為荷葉。魚背上淺刻星紋為飾。本器與其他四件玉器同儲于雕漆方盒中。
清 白玉雙魚 臺北故宮藏 厚2.11公分 縱長8.25公分 橫長6.0公分
整器雕為二鯰魚,二鯰魚并列,且兩魚首尾方向相異。鯰魚口銜靈芝及稻黍,應含有「年年豐登」的吉祥意涵。本器與于敏中所書之「御制甲午元旦試筆詩」冊頁同置于一盒。
玉魚 臺北故宮藏 厚0.99公分 縱長2.35公分 橫長3.5公分
整器雕為一魚,背鰭與魚身交接處有穿。魚身線條圓潤外張,背鰭作鋸齒狀。尾鰭開展,邊廓曲線柔潤。
玉雙魚 臺北故宮藏 長寬4.9*2.5公分 厚2.2公分
整器雕為二魚穿越水中草葉之貌。魚身線條圓柔,身體扭動,皆作泳水之姿,其中一魚遨游于草葉上,另一魚正游水草空隙中探頭游出,動態(tài)十足。又二魚魚腹相對,以水草隔開彼此,使玉器不論正置反置皆可欣賞其刻作之圖像。
清 十八世紀 玉雙魚鼻煙壺 臺北故宮藏 高5.3公分、寬2.7公分
白玉雕大小魚交疊,以大魚嘴為壺口,壺雖小卻線條洗練多細節(jié),有樹枝形玉蓋及牙匙。
清 十八/十九世紀 玉魚形鼻煙壺 臺北故宮藏 全長5.3公分、寬1.3公分
全器琢成一魚形鼻煙壺,魚身短小肥碩,周身陰刻米字形紋飾。尾鰭朝下開展成扇形,魚嘴圓張,作為鼻煙壺口。帶圓錐形碧璽蓋與匙。
清 玉魚形佩 臺北故宮藏 長5.2x3.1公分
全器順著玉料本身形狀雕琢成一身軀肥短之魚形,尾鰭向上翹起。魚口銜一朵含苞蓮花,卷曲蓮葉繞于背鰭上,蓮蓬自尾鰭下方伸出。因「蓮」音同「連」,取其「連年有馀」之吉祥意涵。此器魚身部分多為白玉,沁色處皆雕為蓮身,為巧色作雕之作品。
金龍魚擺件位置
其實擺放一般要擺放在大廳側邊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以吸來財氣最好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的,比較忌諱頭部對著窗口,有漏財之諱,寓意一般有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金龍魚大擺件是風水鎮(zhèn)宅之寶,也是開業(yè)慶典美好的象征,金龍魚大擺件輝煌大氣地擺在大廳里面,放在剛進門的地方,進門招財,招財進寶,財源滾滾,年年有余??蛷d魚缸擺件及禁忌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山管人丁,水管財”,家中擺放風水魚缸,可以為家中帶來財運。
唐代前的龍頭魚身玉雕是什么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中,魚被賦予了濃厚的人情味和中國特色,人們一直認為魚是吉祥之物。
魚諧音“?!薄ⅰ坝唷?,象征著平穩(wěn)、喜慶和繁榮。很多時候魚被人們用來表達對生活的美好祝福,如年年有余、吉慶有余、魚躍龍門等。
兩晉時期,摩羯紋隨佛教傳入我國,并與中國的“龍文化”、“魚文化”相互融合。摩羯紋盛行于唐代、遼代,多以龍首魚身的形象出現(xiàn)在各類器物上。至明清時,人們多稱摩羯紋為“魚化龍”。
魚化龍作為傳統(tǒng)寓意紋樣,亦名“魚龍變化”,魚化為龍,古喻金榜題名。紋樣一般都以魚、龍組成,實則屬于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
《大荒西經(jīng)》有“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 蛇乃化為魚?!笔亲钤绲幕~形態(tài)的說法。
《長安謠》說的“東海大魚化為龍”和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過龍門,均講述了龍魚互變的關系。
對玉雕魚化龍作品的詮釋,最好隨料形而作。利用玉石的皮色和形狀,如此才更能表達魚化龍獨特的體態(tài)和造型。
此作品由一顆完整獨籽所做。
作者隨形就勢,將作品定位在魚龍轉化的過渡時期,整體造型還是魚的形狀,只是魚尾和魚鰭已經(jīng)退化,魚鱗也不復存在。
頭尾初步轉化為龍的形象,以寫實的雕工刻畫出面部神情,雙目圓睜,嘴型寬大,且長角;尾巴似蛇,生有倒勾。
魚身多以光滑的圓面展示魚化龍游刃暢游的姿態(tài),頭部留有原皮,巧做如意,使得整件作品具有萬事順利之意,胸鰭化作雙翼呈展翅飛翔狀,魚尾巧似如意,與頭部如意遙相呼應,足見設計之巧妙。
魚龍的形象栩栩如生,細膩流暢的線條讓整個雕件既看起來圓滑自然,又可凸顯完美玉質。
關于金龍魚玉雕擺件圖片大全和金龍魚玉雕圖片大全大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