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魚缸維修電話多少錢:咸陽魚缸批發(fā)市場
, 來源:澎湃新聞 , 秦代的繪畫是什么樣的?
來源:澎湃新聞
秦代的繪畫是什么樣的?秦始皇生活起居休憩時面對的畫作是什么樣的?
陜西省咸陽市區(qū)以東15公里的窯店鎮(zhèn)秦都城遺址內,保存有三座秦代咸陽宮遺址。其中第三號宮殿遺址內發(fā)現(xiàn)的32.4米長的秦代壁畫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宮殿壁畫,雖然多為殘片,卻是見證秦始皇生活起居的畫作,極其罕見而珍貴。這些長卷軸式彩繪壁畫自1970年代揭取之后一直深藏文物庫房,從未公開展示。《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不久前于陜西省咸陽市文物保護中心探訪了這些見證秦王朝興滅的車馬圖、儀仗圖、麥穗圖等壁畫。對于秦代壁畫發(fā)現(xiàn)與保護現(xiàn)狀的話題,咸陽市文物保護中心管理人員說,”這些年省市專門建設了文物保護中心,這里僅秦漢唐壁畫就保存著245件,不過修復與保護仍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p>
秦始皇生前居住時間最久的是秦咸陽宮,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東。
咸陽宮遺址的考古發(fā)掘始于1959年,當時考古工作者對咸陽市區(qū)以東渭城區(qū)窯店鎮(zhèn)秦咸陽宮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和發(fā)掘。1970年代,在第三號宮殿建筑遺址的九間廊道東西兩面30多米的墻壁上,發(fā)現(xiàn)了成組的長卷軸式彩繪壁畫,后來于1979年揭取,并收藏于當?shù)匚奈锊块T。
然而這些壁畫從未公開進行過展示,一直深藏于考古庫房,前不久專程來到收藏這些壁畫的陜西省咸陽市文物保護中心,實地探訪這些見證秦始皇生活起居的車馬圖、儀仗圖、麥穗圖等壁畫。
根據(jù)考古報告,出土壁畫在咸陽宮殿廊東西坎墻墻壁上。題材為秦王出行車馬、儀仗等,其中有車馬、人物、花木、建筑等形象。廊共9間,第1間、第2間墻體已毀。東壁第3間墻底部存有壁畫底邊邊飾,為紫紅底色的黑色幾何圖案;第4間畫車馬圖;第5間畫儀仗圖;第6間畫車馬圖;第7間亦畫車馬圖;第8間剝落殆盡;第9間畫麥穗圖,南北均有豎行排列的黑色幾何紋圖案。西壁第3間墻底部殘存極少黑色幾何圖案;第4間中部殘存黑馬3匹,底部有黑色幾何圖案;第5間北部殘留一建筑物圖像;第6間畫建筑圖;第7間畫麥穗圖;第8、第9間壁畫剝落殆盡,僅在二者墻壁的中部各有一平行的南北向黑帶。
這批壁畫是迄今僅見的秦代宮殿繪畫原作,也是當時發(fā)現(xiàn)的最早宮廷壁畫(目前最早的或是夏代時期的石峁壁畫)——換言之,這些壁畫也見證了秦始皇的起居生活。
咸陽宮是秦帝國的皇宮,秦所謂的“先王之庭”,舊籍稱咸陽宮“以則紫宮,象帝居”,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恢弘壯麗的宮殿之一,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過程中,不斷擴建,規(guī)模巨大,但也因此耗費過甚,過度役使民力,與后來的阿房宮一起,成為秦王朝覆滅的重要誘因之一。秦末,項羽攻入咸陽,火燒咸陽宮,秦王宮殿因之“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成為一個巨大的遺址。
咸陽宮遺址因地屬咸陽市,故出土的壁畫一直收藏于咸陽市文物保護中心的地下庫房。
那天從西安驅車抵咸陽市文保中心,文保中心管理者在簡單介紹后,帶我們一行走到地下文物庫房,經(jīng)過幾道重門,打開最后一扇門,一個狹小的房間里,依次疊著約10多件1米見方的木箱,均有編號。
《駟馬圖》中,四匹棗紅駿馬奮蹄奔馳,后面為單轅車。選自上海博物館畫冊
打開最上面的第一箱,斑駁殘裂的淡赭色墻壁上,四匹棗紅駿馬奮蹄奔馳于眼前,前后腿分開較大,象征奔跑的速度,馬身平涂暈染兼施,有立體感,馬嘴、馬蹄均有剪影感,后面為單轅車,車軸清晰,此外,隱約可見方形車廂、黑色傘狀蓋,馬旁的襯景可見淡朱砂色的道路和樹木。葛洪介紹說,這經(jīng)過學者考證,與秦陵車馬相似,也與《詩經(jīng)》相關記載相符,表現(xiàn)了秦帝云游奔馳于林陰馳道的圖景。
面對這些畫面,一瞬間幾乎不敢相信。即便以唐代而言,或許都不敢想象:竟然可以直接面對秦代繪畫,且可能是秦始皇注目欣賞過的畫作!
又打開幾個木箱,同樣是車馬圖,不過相比較第一幅,漫漶越加厲害,后面幾乎就是模模糊糊的色彩了。
其后且有隱約的人像圖——是人物繪畫的儀仗殘片。據(jù)考古學者考證,這些人均頭戴面具,均身穿長袍,前裾復足,后裾曳地,其中有數(shù)人袍較窄瘦,形如漢俑的喇叭口狀,與漢代畫像石中的袍服相近,且各人袍色有別,分別為褐、綠、紅、白和黑色?!吨腥A古今注》載:“秦始皇制,三品以上,綠袍深衣,庶人白袍,皆以絹為之。”
咸陽宮壁畫中還有繪寫兩個角樓的建筑物殘片,同時,麥穗、竹、梅等以及一些幾何圖狀、墻裙花紋壁畫中也在其中。麥穗圖反映出小麥在秦國糧食作物中的重要地位,而竹、梅等無疑是宮廷觀賞植物,《詩經(jīng)·國風·秦風》即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句,壁畫殘塊上的梅,不過三四枝干點上大量闊點而已,也如剪紙般簡略,不過這實在讓自己感到興趣——自己年初撰寫江南訪梅一文曾對梅花產(chǎn)地分布進行過一些小考,比如,記錄西漢雜事的《西京雜記》有“上林苑有朱梅、同心梅、紫葉梅、燕支梅”??梢姖h宮植梅也是直承秦宮之風。
文保中心管理者介紹說這些年陜西省與咸陽市兩級政府與文物部門為壁畫保護做了大量工作,除專門建設文物保護中心外,還逐年申請了壁畫修復資金,箱子中的秦宮壁畫都是2000年以后修復的。不過這些修復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秦宮壁畫仍囿于資金與人員的困境無法修復,“那些原始的秦宮壁畫都用木板夾著,一直沒有打開,而且也太稀有了,輕易不敢動,壁畫其實是非常脆弱的?!?/p>
這樣的國寶級壁畫目前仍然算是地下自然環(huán)境下保存,尚未達到恒溫恒濕保護的條件,這應當囿于維護資金的缺口。
整個咸陽文物保護中心保存著秦漢唐壁畫245塊,304平方米,文物保護中心管理者表示:“這里如需要修復資金可以單獨立項,每年日常維護費有十萬元?,F(xiàn)在修了80多幅,不到100平方米。如需要修復更多的壁畫,還需要資金支持?!?/p>
【對話】咸陽市文物保護中心:秦代壁畫需要多方面支持
作為秦王朝都城與昭陵、乾陵所在地,咸陽文物極為豐富,以咸陽市文物保護中心而言,這里保存著秦漢唐壁畫245塊,304平方米——其中包括大量秦咸陽宮殿畫與大量唐代壁畫。咸陽市文物保護中心有關負責人日前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對話時表示,陜西省與咸陽市兩級政府與文物部門為壁畫保護做了大量工作,除專門建設文物保護中心外,還逐年根據(jù)申請立項壁畫修復資金,目前已修復了大量壁畫,但由于壁畫數(shù)量巨大,文物保護中心的壁畫目前所處的環(huán)境仍是地下自然環(huán)境下保存,“這里保存著秦漢唐壁畫245塊,304平方米,現(xiàn)在修了80多幅。”
澎湃新聞:這些收藏在箱子里的秦代壁畫是什么時候揭取的?
文物保護中心:這些咸陽宮殿壁畫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揭取的。秦咸陽宮遺址,說通俗一點就是當時秦始皇所居住的地方,這些壁畫是秦王朝裝飾宮殿墻裙的,而且裝飾宮殿墻裙,不是這一幅畫,而是重復的一幅畫,這個駟馬圖隔著又是一個駟馬圖,然后又是一個駟馬圖,我現(xiàn)在看到好多裝飾的。壁畫分為墓室壁畫,宮殿壁畫,寺廟壁畫,這樣的宮殿壁畫,尤其是秦代的,是僅見的。
澎湃新聞:我看車后面的駕車人已經(jīng)看不見了。
文物保護中心:這個保存不是很清楚的,下面是墻裙。
澎湃新聞:這些年有沒有變化,比如顏色變淡。
文物保護中心:也有,壁畫這個顏色,過去這種顏料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變淡,這個咱現(xiàn)在還沒辦法,所有的藥物顏料,所有的辦法,所有的手段只能是延緩它這個過程,不能說是整個讓它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只是延緩。我們著手壁畫修復是1990年代初,這些車馬圖壁畫是2000年前后修復的。
澎湃新聞:這個是畫的什么圖案?看起來好象是龍還是虎之類的?也有植物?
文物保護中心:對,下面跟那個一樣,也是個墻裙,墻裙也有花紋的。
澎湃新聞:想不到,想想這原來是秦始皇生前的宮殿裝飾的,幾乎不可思議!
文物保護中心:是當時生活的。秦代宮殿壁畫在全國可能就只在咸陽這有。
澎湃新聞:這個像一個龍的身子在云中出沒,太偉大了。這個保護的我覺得還是蠻好的,都是一級文物了。
文物保護中心:這絕對算一級文物,因為這個就是全國唯一的。這也是一個《駟馬圖》。
澎湃新聞:第一幅保存的最好,這個馬腿也很清楚。
文物保護中心:這幾匹馬比較清楚。
澎湃新聞:這個馬畫時用的是朱砂的顏色嗎?
文物保護中心:對。都是用的礦物顏料。這個一共4幅,看得比較清楚,也有的就不太清楚。還有一些比較小的小塊,看不出來是什么東西,就幾何形狀。
澎湃新聞:但是很珍貴。
文物保護中心:看不出來這是個什么東西,好像顏料還比較清楚,但因為它太小了,就搞不清楚它到底圖案繪的是什么。
澎湃新聞:這些外借展出過嗎?
文物保護中心:這個從來沒有外展覽過。
澎湃新聞:保護是第一位的!
文物保護中心:目前自然狀態(tài)保存,好在在地下。
澎湃新聞:那文物保護,比如壁畫修復,單獨立項嗎?
文物保護中心:保護的話單獨立項。我們會向省或者國家來爭取。這些壁畫需要很大的修復資金,我們沒有打開過,從來沒有打開過,如果修的話才打開,如果打開的話要夾板夾這個,還是很麻煩的。
澎湃新聞:確實,修復就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對秦代壁畫修復,整個需要多少資金?
文物保護中心:按照最低的價格來算,每個平方米基本上也需要2萬多元人民幣。
想了解更多“上海灝余”,請選擇如下方式之一:
1.微信搜索“shhy20110506”
2.查找公眾賬號“上海灝余”
3.點擊右上角“···”,選擇“查看公眾賬號”
4.掃描如下二維碼
5.搜索網(wǎng)址“www.haoyuziben.com”
6.撥打電話:021-62416927
關注上海灝余,謝謝!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