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縣哪里有賣魚缸的市場啊多少錢一個(固始水族館)

祥龍魚場2025-03-30 17:28:361.26 W閱讀0評論
固始縣內(nèi)設(shè)有專門的水族館,提供各種規(guī)格的魚缸銷售服務(wù)。價格因魚缸大小、材質(zhì)和設(shè)計而異,通常價格在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建議前往水族館實地考察,以獲取更詳細(xì)的產(chǎn)品信息和價格報價。

固始縣哪里有賣魚缸的市場啊多少錢一個

文章摘要導(dǎo)航:

頭上的環(huán)形裝飾

明年最流行的頭上裝飾這個我真說不出來,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一些別的,建議去一次義烏小商品城,有個專門的首飾市常價格在1-5元內(nèi)的。市場價格都是20左右。很流行。 關(guān)注流行趨勢,你可以去拍拍或淘寶上關(guān)注被頁面推薦的首飾及*情況。

河南鄭州有哪些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第一批名錄編輯

第一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1]

固始縣哪里有賣魚缸的市場啊多少錢一個(固始水族館)

(共計148項)

民間文學(xué)(18項)

1I-1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汝南縣)

2I-2花木蘭傳說(虞城縣)

3I-3盤古神話(泌陽縣、桐柏縣)

4I-4白蛇鬧許仙傳說(鶴壁市淇濱區(qū))

5I-5董永與七仙女傳說(武陟縣、汝南縣、西平縣、平輿縣)

6I-6柳毅的傳說(衛(wèi)輝市)

7I-7崔鶯鶯和張生的故事(輝縣市)

8I-8邵原創(chuàng)世神話群(濟(jì)源市)

9I-9漢族敘事長詩《郭丁香》(固始縣)

10I-10愚公移山傳說(濟(jì)源市)

11I-11趙氏孤兒傳說(溫縣)

12I-12大禹神話傳說(禹州市)

13I-13王莽攆劉秀傳說(西平縣、遂平縣、內(nèi)鄉(xiāng)縣、靈寶市)

14I-14靈寶黃帝傳說(靈寶市)

15I-15葛天氏傳說(長葛市)

16I-16牛郎織女傳說(南陽市)

17I-17竹林七賢傳說(修武縣)

18I-18帝舜傳說(濮陽縣)

民間美術(shù)(15項)

19Ⅱ-1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開封市)

20Ⅱ-2黃河澄泥硯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鄭州市惠濟(jì)區(qū)、孟州市、陜縣、新安縣)

21Ⅱ-3汴京燈籠張(開封市)

22Ⅱ-4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縣)

23Ⅱ-5農(nóng)民畫(舞陽縣、汝南縣)

24Ⅱ-6虢州石硯(靈寶市)

25Ⅱ-7秦氏絹藝(滑縣)

26Ⅱ-8方城石猴(方城縣)

27Ⅱ-9民間剪紙(陜縣、靈寶市、盧氏縣、輝縣市、魯山縣)

28Ⅱ-10盧氏木版年畫(盧氏縣)

29Ⅱ-11滑縣木版年畫(滑縣)

30Ⅱ-12洛陽宮燈(洛陽市)

31Ⅱ-13泥咕咕(浚縣)

32Ⅱ-14東岸桃核雕花工藝(上蔡縣)

33Ⅱ-15重陽茱萸絳囊(上蔡縣)

民間音樂(19項)

34Ⅲ-1板頭曲(南陽市)

35Ⅲ-2中州箏派(河南省藝術(shù)研究院)

36Ⅲ-3籌音樂(許昌市)

37Ⅲ-4司馬懿得勝鼓(溫縣)

38Ⅲ-5超化吹歌(新密市)

39Ⅲ-6嗩吶(沁陽市)

40Ⅲ-7大銅器(西平縣、遂平縣、郟縣)

41Ⅲ-8開封盤鼓(開封市)

42Ⅲ-9武陟盤鼓(武陟縣)

43Ⅲ-10官會響鑼(項城市)

44Ⅲ-11軋琴(舞鋼市)

45Ⅲ-12信陽民歌(信陽市)

46Ⅲ-13鄭王詞曲(沁陽市)

47Ⅲ-14西坪民歌(西峽縣)

48Ⅲ-15武德鎮(zhèn)抬鼓(溫縣)

49Ⅲ-16洛陽海神樂(洛陽市)

50Ⅲ-17黃河號子(河南黃河河務(wù)局)

51Ⅲ-18中州大鼓(新鄉(xiāng)縣)

52Ⅲ-19大相國寺梵樂(開封市大相國寺)

民間舞蹈(15項)

火龍舞53Ⅳ-1火龍舞(孟州市)54Ⅳ-2蘇家作龍鳳燈(博愛縣)

55Ⅳ-3高抬火轎(沁陽市)56Ⅳ-4齊天圣鼓(靈寶市)

57Ⅳ-5回民秧歌(項城市)58Ⅳ-6大仵民間舞蹈(柘城縣)

59Ⅳ-7跑帷子(湯陰縣)

60Ⅳ-8花挑舞(固始縣

61Ⅳ-9艾莊銅器舞(許昌縣)

62Ⅳ-10豫西獅舞(洛陽市大里王獅舞、鞏義市小相獅舞)(洛陽市、鞏義市)

63Ⅳ-11麒麟舞(蘭考縣、睢縣)

64Ⅳ-12火綾子(商城杈傘舞)(商城縣)

65Ⅳ-13雙人旱船舞(臨潁縣)

66Ⅳ-14沈丘回族文獅舞(沈丘縣)

67Ⅳ-15內(nèi)鄉(xiāng)縣衙春節(jié)歲時節(jié)令“打春?!?內(nèi)鄉(xiāng)縣)

民間戲劇(22項)

68Ⅴ-1豫劇(河南省藝術(shù)研究院)

69Ⅴ-2曲劇(河南省藝術(shù)研究院)

70Ⅴ-3越調(diào)(周口市、許昌市)

71Ⅴ-4大弦戲(滑縣、濮陽縣)

72Ⅴ-5羅卷戲(汝南縣、滑縣、內(nèi)黃縣、通許縣、范縣、鄧州市)

73Ⅴ-6目連戲(南樂縣)

74Ⅴ-7道情(太康縣)

75Ⅴ-8宛梆(內(nèi)鄉(xiāng)縣)

76Ⅴ-9四平調(diào)(商丘市、濮陽縣)

77Ⅴ-10大平調(diào)(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78Ⅴ-11皮影戲(靈寶市、羅山縣)

79Ⅴ-12杠天神(新蔡縣)

80Ⅴ-13懷梆(沁陽市)

81Ⅴ-14清豐柳子戲(清豐縣)

82Ⅴ-15河陽花鼓戲(孟州市)

83Ⅴ-16二股弦(武陟縣)

84Ⅴ-17光山花鼓戲(光山縣)

85Ⅴ-18淮調(diào)(安陽縣)

86Ⅴ-19扁擔(dān)戲(新蔡縣)

87Ⅴ-20揚(yáng)高戲(三門峽市)

88Ⅴ-21二夾弦(開封市、睢縣、滑縣、延津縣)

89Ⅴ-22落腔(內(nèi)黃縣、輝縣市、長垣縣、淇縣)

曲藝(8項)

90Ⅵ-1河洛大鼓(洛陽市)

91Ⅵ-2河南墜子(河南省藝術(shù)研究院)

92Ⅵ-3王屋琴書(濟(jì)源市)

93Ⅵ-4灶書(固始縣)

94Ⅵ-5絲弦道(平輿縣)

95Ⅵ-6鑼鼓書(三門峽市)

96Ⅵ-7三弦書(南陽市)

97Ⅵ-8大調(diào)曲子(南陽市)

游藝、傳統(tǒng)體育與競技(10項)

98Ⅶ-1心意六合拳(漯河市、淮陽縣)

99Ⅶ-2八極拳(博愛縣)

100Ⅶ-3萇家拳(滎陽市)

101Ⅶ-4大營社火(陜縣)

102Ⅶ-5??h民間社火(??h)

103Ⅶ-6打鐵花(確山縣)

104Ⅶ-7馬街書會(寶豐縣)

105Ⅶ-8東西常罵社火(靈寶市)

106Ⅶ-9少林功夫(少林寺)

107Ⅶ-10太極拳(溫縣)

民間手工技藝(17項)

108Ⅷ-1杜康釀酒工藝(伊川縣、汝陽縣)

109Ⅷ-2鈞瓷燒制技藝(禹州市)

110Ⅷ-3鎮(zhèn)平玉雕工藝(鎮(zhèn)平縣)

111Ⅷ-4棠溪寶劍鑄造工藝(西平縣)

112Ⅷ-5汝瓷燒制技藝(寶豐縣、汝州市)

113Ⅷ-6唐三彩(洛陽市)

114Ⅷ-7汴繡工藝(開封市)

115Ⅷ-8太平車制作技藝(平輿縣)

116Ⅷ-9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藝(修武縣)

117Ⅷ-10武陟油茶制作技藝(武陟縣)

118Ⅷ-11寶豐酒釀造工藝(寶豐縣)

119Ⅷ-12茂家紅酒釀制技藝(狀元紅)(濮陽市)

120Ⅷ-13信陽毛尖茶采制技藝(信陽市)

121Ⅷ-14北宋官瓷燒制技藝(開封市)

122Ⅷ-15長垣烹飪技藝(長垣縣)

123Ⅷ-16四大懷藥種植與炮制(焦作市)

124Ⅷ-17禹州中藥加工炮制技藝(禹州市)

民間雜技(1項)

125Ⅸ-1東北莊雜技(濮陽市)

生產(chǎn)商貿(mào)習(xí)俗(2項)

126Ⅹ-1百泉藥會(輝縣市)

127Ⅹ-2禹州藥會(禹州市)

消費習(xí)俗(5項)

128Ⅺ-1地坑院民俗(陜縣)

129Ⅺ-2洛陽水席(洛陽市)

130Ⅺ-3開封又一新糖醋軟熘鯉魚焙面(開封市)

131Ⅺ-4開封馬豫興桶子雞(開封市)

132Ⅺ-5開封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開封市)

歲時節(jié)令(1項)

133Ⅻ-6“重陽節(jié)”民俗(上蔡縣)

民間信仰(10項)

134XⅢ-1伏羲太昊陵祭典(淮陽縣)

135XⅢ-2??h正月古廟會(??h)??h正月古廟會

136XⅢ-3老子生日祭典(鹿邑縣)

137XⅢ-4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鄭市)

138XⅢ-5洛陽關(guān)林朝圣大典(洛陽市)

139XⅢ-6嫘祖祭典(西平縣)

140XⅢ-7火神祭祀(商丘市睢陽區(qū))

141XⅢ-8中岳古廟會(登封市)

142XⅢ-9醫(yī)圣張仲景祭祀(南陽市)

143XⅢ-10衛(wèi)輝比干祭典(衛(wèi)輝市)

民間知識(5項)

144XIV-1八卦符號文化(河南省社會科學(xué)院)

145XIV-2洛陽牡丹栽培技藝(洛陽市)

146XIV-3周易文化(安陽市)

147XIV-4洛陽正骨(洛陽市)

148XIV-5針灸銅人(開封市)

一批擴(kuò)展名錄編輯

第一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擴(kuò)展項目[2]

(共28項,合并后為14項)

民間文學(xué)(3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1 Ⅰ—5 董永與七仙女傳說[天仙配故事](濟(jì)源市)

2 Ⅰ—13 黃帝傳說(新鄭市、禹州市)

3 Ⅰ—14 王莽攆劉秀傳說(陜縣)

傳統(tǒng)音樂(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4 Ⅲ—17 黃河號子(河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中心)[土硪號子](孟州市)

[黃河河工號子](武陟縣)[盧氏勞號](盧氏縣)

[黃河豫門號子](滎陽市)[黃河打硪號子](中牟縣)

[硪工號子](洛陽市吉利區(qū))[黃河船工號子](濟(jì)源市)

傳統(tǒng)美術(shù)(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5 Ⅱ—9 民間剪紙(鄭州市管城區(qū)[連德林]、洛寧縣)

傳統(tǒng)舞蹈(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6 Ⅳ—12 火綾子[火淋子](潢川縣)

傳統(tǒng)戲?。?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皮影戲

7 Ⅴ—10 大平調(diào)(浚縣)

8 Ⅴ—13 懷梆(新鄉(xiāng)縣、溫縣、武陟縣、修武縣)

9 Ⅴ—11 皮影戲(長垣縣、桐柏縣、睢縣)

10 Ⅴ—5 羅卷戲(南樂縣)

11 Ⅴ—3 越調(diào)(鄧州市)

12 Ⅴ—21 二夾弦[西華笙簧二夾弦](西華縣)

曲藝(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13 Ⅵ—7 三弦書[儀封三弦書](蘭考縣)

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競技(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14 Ⅶ—10 太極拳[和式太極拳](溫縣)

第二批名錄編輯

第二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

(共154項,合并后為125項)

民間文學(xué)(1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1 Ⅰ—19 先蠶氏嫘祖的傳說(滎陽市)

2 Ⅰ—20 許由的傳說(登封市)

3 Ⅰ—21 潘安的傳說(中牟縣)

4 Ⅰ—22 河圖洛書傳說(孟津縣、洛寧縣、鞏義市)

5 Ⅰ—23 洛神的傳說(洛陽市、鞏義市)

6 Ⅰ—24 姜太公的傳說(衛(wèi)輝市)

7 Ⅰ—25 韓湘子傳說(孟州市)

8 Ⅰ—26 丁蘭刻木傳說(修武縣)

9 Ⅰ—27 張清豐孝道故事(清豐縣)

10 Ⅰ—28 王祥臥冰傳說(遂平縣)

11 Ⅰ—29 杞人憂天傳說(杞縣)

傳統(tǒng)美術(shù)(1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12 Ⅱ—20 猴加官(鄭州市管城區(qū))

13 Ⅱ—21 香包(鄭州市二七區(qū))

14 Ⅱ—22 面塑(洛陽市)

15 Ⅱ—23 劉井薛氏石刻(偃師市)

16 Ⅱ—24 蘇奇燈籠畫(安陽縣)

17 Ⅱ—25 內(nèi)黃李新張木板年畫(內(nèi)黃縣)

18 Ⅱ—26 清豐彩燈(清豐縣)

19 Ⅱ—27 聶氏麥桿畫(清豐縣)

20 Ⅱ—28 順店刺繡(禹州市)

21 Ⅱ—29 沈丘顧家饃(沈丘縣)

22 Ⅱ—30 淮陽泥泥狗(淮陽縣)

傳統(tǒng)音樂(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23 Ⅲ—20 小咚鼓藝術(shù)(新鄉(xiāng)市鳳泉區(qū))

24 Ⅲ—21 嘯樂(口哨音樂)(新鄉(xiāng)市)

25 Ⅲ—22 楊韓村鄉(xiāng)唱秧歌(清豐縣)

26 Ⅲ—23 桐柏山歌(桐柏縣)

27 Ⅲ—24 淅川鑼鼓曲(淅川縣)

28 Ⅲ—25 鑼鼓十八番(潢川縣)

29 Ⅲ—26 沙河船工號子(漯河市)

30 Ⅲ—27 丹江號子(淅川縣)

傳統(tǒng)舞蹈(2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31 Ⅳ—16 臥拐秧歌(蘭考縣)

32 Ⅳ—17 九連燈(新安縣)

33 Ⅳ—18 曹屯排鼓(洛陽市)

34 Ⅲ—19 魚燈花社舞(舞鋼市)

35 Ⅳ—20 呂村戰(zhàn)鼓舞(安陽縣)

36 Ⅳ—21 金龜舞(鶴壁市)

37 Ⅳ—22 馬皮舞(獲嘉縣)

38 Ⅳ—23 獨腳舞

[獨腿高蹺](獲嘉縣)

[民間社火獨腳舞](登封市)

39 Ⅳ—24 踢棒槌(獲嘉縣)

40 Ⅳ—25 小冀背樁(新鄉(xiāng)縣)

41 Ⅳ—26 小宋佛高蹺(新鄉(xiāng)縣)

42 Ⅳ—27 虎舞(溫縣)

43 Ⅳ—28 哼小車(武陟縣)

44 Ⅳ—29 蓮花燈舞(荷花燈舞)(長葛市)

45 Ⅳ—30 雙獅舞(漯河市郾城區(qū))

46 Ⅳ—31 王家熱鑼鼓(靈寶市)

47 Ⅳ—32 云彩燈(南召縣)

48 Ⅳ—33 慶豐花鼓舞(商丘市梁園區(qū))

49 Ⅳ—34 撲蝶舞(沈丘縣)

50 Ⅳ—35 項城肘閣(項城市)

51 Ⅳ—36 西平魚燈(西平縣)

52 Ⅳ—37 龍舞

[南樂西街龍舞](南樂縣)

[獅龍斗蛛舞](清豐縣)

[五彩紙龍](清豐縣)

[鐵花火龍](清豐縣)

傳統(tǒng)戲?。?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53 Ⅴ—23 木偶戲(河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中心、河南省歌舞劇院木偶劇團(tuán)、靈寶市、汝陽縣、寶豐縣、內(nèi)黃縣、周口市)

54 Ⅴ—24 大辮戲(武陟縣)

55 Ⅴ—25 南樂五腔調(diào)(南樂縣)

56 Ⅴ—26 棗梆(范縣、臺前縣)

57 Ⅴ—27 漢?。ㄌ坪涌h)

58 Ⅴ—28 花鼓戲(虞城縣)

59 Ⅴ—29 商城花籃戲(商城縣)

曲藝(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60 Ⅵ—9 大鼓書(鼓詞)

(河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中心、信陽市平橋區(qū)、柘城縣、魯山縣、內(nèi)鄉(xiāng)縣、唐河縣)

61 Ⅵ—10 永城大鐃(永城市)

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競技(1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62 Ⅶ—11 石鎖(開封市)

63 Ⅶ—12 黃派查拳(開封市)

64 Ⅶ—13 通背拳(通臂拳)(偃師市、焦作市解放區(qū)、焦作市中站區(qū))

65 Ⅶ—14 梅花拳(內(nèi)黃縣、清豐縣)

66 Ⅶ—15 小尚炮拳(炮捶)(焦作市中站區(qū))

67 Ⅶ—16 訓(xùn)獸藝術(shù)(清豐縣)

68 Ⅶ—17 猴藝(新野縣)

69 Ⅶ—18 圣門蓮花拳(商水縣)

70 Ⅶ—19 六道大方地棋(周口市川匯區(qū)、沈丘縣)

71 Ⅶ—20 兩儀拳(沈丘縣)

72 Ⅶ—21 余家雜技(項城市)

傳統(tǒng)技藝(34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73 Ⅷ—18 柿樹栽培柿餅制作技藝(滎陽市)

74 Ⅷ—19 麻紙制作技藝(手工造紙)(新密市)

75 Ⅷ—20 葛記燜餅制作技藝(鄭州市)

76 Ⅷ—21 義興牌匾制作技藝(開封市)

77 Ⅷ—22 秋油腐乳制作技藝(蘭考縣)

78 Ⅷ—23 洧川豆腐制作技藝(尉氏縣)

79 Ⅷ—24朱仙鎮(zhèn)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藝(開封縣)

80 Ⅷ—25 制鼓技藝(洛陽市、孟州市)

81 Ⅷ—26 小街鍋貼制作技藝(洛陽市)

82 Ⅷ—27 銀條種植栽培及烹飪技藝(偃師市)

83 Ⅷ—28 萬古文盛館羊肉鹵制作技藝(滑縣)

84 Ⅷ—29 鄭家老粉坊粉皮制作技藝(安陽市)

85 Ⅷ—30 柏山缸制作技藝(博愛縣)

86 Ⅷ—31 清化竹器制作技藝(博愛縣)

87 Ⅷ—32 當(dāng)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修武縣、焦作市山陽區(qū))

88 Ⅷ—33 清化傳統(tǒng)竹扇制作技藝(博愛縣)

89 Ⅷ—34 上莊姜種植與加工(博愛縣)

90 Ⅷ—35 黑陶制作技藝(沁陽市)

91 Ⅷ—36 懷府鬧湯驢肉制作技藝(沁陽市)

92 Ⅷ—37 渾漿涼粉制作技藝(孟州市)

93 Ⅷ—38 王五輩壯饃制作工藝(濮陽縣)

94 Ⅷ—39 鄢陵古樁蠟梅盆景制作技藝(鄢陵縣)

95 Ⅷ—40 董村木桿稱制作技藝(長葛市)

96 Ⅷ—41 長葛絨制作技藝(長葛市)

97 Ⅷ—42 傳統(tǒng)棚口扎制技藝(澠池縣)

98 Ⅷ—43 桐蛋制作技藝(唐河縣)

99 Ⅷ—44 湯(夏邑縣)

100 Ⅷ—45 宋河酒傳統(tǒng)釀制技藝(鹿邑縣)

101 Ⅷ—46 毛筆制作技藝

[汝陽劉毛筆](項城市)

[楊集毛筆](上蔡縣)

102 Ⅷ—47 芝麻種植及傳統(tǒng)小磨香油制作技藝(駐馬店市驛城區(qū))

103 Ⅷ—48 地坑院營造技藝(陜縣)

104 Ⅷ—49 逍遙胡辣湯制作技藝(西華縣)

105 Ⅷ—50 鄧城葉氏豬蹄制作技藝(商水縣)

106 Ⅷ—51 道口燒雞制作技藝(滑縣)

傳統(tǒng)醫(yī)藥(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107 Ⅸ—1 劉陳鋪齊氏骨科(蘭考縣)

108 Ⅸ—2 象莊秦氏婦科(洛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秦震婦科研究所及秦彩霞中醫(yī)婦科診所、孟津縣)

109 Ⅸ—3 傳統(tǒng)膏藥

[黃氏膏藥、黃塔膏藥](滑縣)

110 Ⅸ—4 柳位同裕堂陳氏傳統(tǒng)骨病療法(柳位陳鈔骨科)(衛(wèi)輝市)

111 Ⅸ—5 黑虎丸(長垣縣)

112 Ⅸ—6 合水張氏正骨(西平縣)

民俗(13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及申報地區(qū)(單位)

113 Ⅹ—3 新密溱洧婚俗(新密市)

114 Ⅹ—4 摸摸會(登封市)

115 Ⅹ—5 中原古滎漢族喪葬習(xí)俗(鄭州市惠濟(jì)區(qū))

116 Ⅹ—6 道口正月古廟會(滑縣)

117 Ⅹ—7 倫掌孟村九曲黃河燈展會(安陽縣)

118 Ⅹ—8 高王廟會(內(nèi)黃縣)

119 Ⅹ—9 二仙廟會(沁陽市)

120 Ⅹ—10 張曹廟會(清豐縣)

121 Ⅹ—11 杜寨書會(許昌縣)

122 Ⅹ—12 升旗打酒火(西平縣)

123 Ⅹ—13 黃龍日盤八卦歷(濟(jì)源市)

124 Ⅹ—14 青龍宮廟會及祈雨習(xí)俗(武陟縣)

125 Ⅹ—15 六月送羊(輝縣市)

第三批名錄編輯

第三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共計95項)[3]

民間文學(xué)(共計15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1

Ⅰ-31

神農(nóng)傳說

沁陽市

2

Ⅰ-32

伊尹傳說

虞城縣

3

Ⅰ-33

范蠡傳說

淅川縣

4

Ⅰ-34

老子傳說

靈寶市

5

Ⅰ-35

韓愈傳說

孟州市

6

Ⅰ-36

玄奘傳說

偃師市

7

Ⅰ-37

列子傳說

鄭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

護(hù)中心,鄭州市管城區(qū)、經(jīng)

濟(jì)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中牟縣

8

Ⅰ-38

妙善觀音傳說

平頂山市新華區(qū),寶豐縣

9

Ⅰ-39

吳道子傳說

禹州市

10

Ⅰ-40

張良傳說

禹州市

11

Ⅰ-41

馬文升傳說

禹州市

12

Ⅰ-42

鐘繇傳說

長葛市

13

Ⅰ-43

陳實傳說

長葛市

14

Ⅰ-44

燈謎[安陽燈謎]

安陽市

15

Ⅰ-45

傳統(tǒng)兒歌[洛陽兒歌]

洛陽市澗西區(qū)

傳統(tǒng)美術(shù)(共計11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16

Ⅱ-32

傳統(tǒng)糖塑[吹糖人]

開封市,滑縣

17

Ⅱ-33

烙畫

南陽市臥龍區(qū)、宛城區(qū)

18

Ⅱ-34

滕派蝶畫

開封市鼓樓區(qū)

19

Ⅱ-35

登封木版年畫

登封市

20

Ⅱ-36

黃石硯

方城縣

21

Ⅱ-37

天壇硯(盤谷硯)

濟(jì)源市

22

Ⅱ-38

刺繡[靈寶刺繡]

靈寶市

23

Ⅱ-39

石雕[??h石雕]

??h

24

Ⅱ-40

許氏屋獸與磚雕

蘭考縣

25

Ⅱ-41

水晶雕刻

河南省應(yīng)文玉文化研究院

26

Ⅱ-42

古建筑彩繪[朱氏古建筑彩

繪]

鄭州市金水區(qū)

傳統(tǒng)音樂(共計4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27

Ⅲ-28

十盤

澠池縣

28

Ⅲ-29

原武盤鼓

新鄉(xiāng)市

29

Ⅲ-30

八音樓子

周口市川匯區(qū)

30

Ⅲ-31

古琴藝術(shù)[中州派]

河南省群眾藝術(shù)館

傳統(tǒng)舞蹈(共計10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31

Ⅳ-39

竹馬舞[三家村竹馬舞,常

平對子馬,蘇羊竹馬,朗公

廟竹馬]

滑縣,沁陽市,宜陽縣,新

鄉(xiāng)縣

32

Ⅳ-40

霸王鞭(花棍舞)

林州市,葉縣

33

Ⅳ-41

擔(dān)經(jīng)挑

上蔡縣,淮陽縣,新密市

34

Ⅳ-42

抬閣[東蔡莊高抬“故事”,

崇陽垛子,五柳集抬閣]

偃師市,洛寧縣,原陽縣

35

Ⅳ-43

登封鬧閣

登封市

36

Ⅳ-44

柳位高蹺

衛(wèi)輝市

37

Ⅳ-45

花傘舞[商城花傘舞]

商城縣

38

Ⅳ-46

獅舞[五花營獅子舞]

南樂縣

39

Ⅳ-47

南席老虎舞

長葛市

40

Ⅳ-48

弓子鑼舞

禹州市

傳統(tǒng)戲?。ü灿?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41

Ⅴ-30

墜?。▔嬜討颍?/p>

南樂縣,鄲城縣

42

Ⅴ-31

柳琴戲

永城市

43

Ⅴ-32

嗨子戲(耍孩兒)

潢川縣

曲藝(共計3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44

Ⅵ-12

蛤蟆嗡

淅川縣

45

Ⅵ-13

漁鼓道情

夏邑縣,桐柏縣,通許縣,

潢川縣,商水縣

46

Ⅵ-14

畫鍋

開封市

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共計13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47

Ⅶ-21

岳家拳

新鄉(xiāng)市牧野區(qū)

48

Ⅶ-22

南無拳

洛陽市老城區(qū)

49

Ⅶ-23

子路八卦拳(白拳)

開封縣

50

Ⅶ-24

回族七式拳

開封市順河區(qū)

51

Ⅶ-25

陰陽八卦拳

武陟縣

52

Ⅶ-26

馬坡八卦掌

沁陽市

53

Ⅶ-27

太乙拳

鄭州市管城區(qū)

54

Ⅶ-28

楊家槍

南樂縣

55

Ⅶ-29

摔跤[沈氏摔跤]

鄭州市金水區(qū)

56

Ⅶ-30

梅莊馬戲

清豐縣

57

Ⅶ-31

趙莊魔術(shù)

寶豐縣

58

Ⅶ-32

轉(zhuǎn)秋[孫氏十六掛轉(zhuǎn)秋]

洛陽市洛龍區(qū)

59

Ⅶ-33

中原民間游戲

河南省藝術(shù)研究院

傳統(tǒng)技藝(共計22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60

Ⅷ-51

阮制作技藝

河南省藝術(shù)研究院

61

Ⅷ-52

笙制作技藝

洛陽市老城區(qū)

62

Ⅷ-53

中原棉紡織技藝[老粗布織

作技藝,黛眉手織布工藝]

滑縣,新安縣

63

Ⅷ-54

中原棉布印染技藝[捶草印

花技藝,棉布豆花印染技

藝]

陜縣,靈寶市

64

Ⅷ-55

中原養(yǎng)蠶織綢技藝[拐河絲

綢織作技藝,魯山綢織作技

藝]

方城縣,魯山縣

65

Ⅷ-56

裝裱修復(fù)技藝

河南博物院,開封市順河

區(qū)

66

Ⅷ-57

金屬捶鍛工藝

洛陽市高新區(qū)

67

Ⅷ-58

合伯寶劍煅造技藝

舞陽縣

68

Ⅷ-59

青銅器制作技藝[煙云澗青

銅器制作技藝]

伊川縣

69

Ⅷ-60

金鑲玉制作技藝[郟縣李氏

金鑲玉工藝]

郟縣

70

Ⅷ-61

登封窯陶瓷燒制技藝

登封市

71

Ⅷ-62

布鞋手工制作技藝[毛底布

鞋手工制作技藝]

商城縣

72

Ⅷ-63

??h木旋玩具制作技藝

浚縣

73

Ⅷ-64

盧仝煎茶技藝

濟(jì)源市

74

Ⅷ-65

大周黃蠟制作技藝

長葛市

75

Ⅷ-66

醋釀造技藝[米醋制作技

藝,王勿橋醋手工制作技

藝]

滑縣,正陽縣

76

Ⅷ-67

醬菜腌制技藝[大有豐醬菜

腌制技藝,三園齋味合醬菜

腌制技藝,莫家醬菜培制技

藝]

商丘市睢陽區(qū),柘城縣,杞

77

Ⅷ-68

酒釀造技藝[大湖九河黃酒

釀造技藝,黃酒釀造技藝,

賒店老酒釀造技藝,王氏燒

酒釀造技藝]

鶴壁市山城區(qū),鄧州市,社

旗縣,扶溝縣

78

Ⅷ-69

牛羊肉烹制技藝[沙家品味

來五香牛肉制作技藝,何記

牛肉制作技藝]

開封市順河區(qū),扶溝縣

79

Ⅷ-70

滎陽霜糖(柿霜糖)制作技

滎陽市

80

Ⅷ-71

大槽油制作技藝

魯山縣

81

Ⅷ-72

中原烹飪技藝(豫菜)

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yè)協(xié)

傳統(tǒng)醫(yī)藥(共計8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82

Ⅸ-7

燒傷療法[黃家燒傷藥膜,

燒傷自然療法與自然燒傷

膏,潘氏燒傷傳統(tǒng)療法]

三門峽市湖濱區(qū),洛陽市,

杞縣

83

Ⅸ-8

口腔咽喉疾病療法[張氏喉

科,秦李莊周氏口腔咽喉

科,純德堂口瘡散,杜氏口

瘡治療技法,楊氏珍珠散治

療口瘡技藝]

柘城縣,浚縣,洛陽市老城

區(qū),衛(wèi)輝市,開封市

84

Ⅸ-9

中醫(yī)正骨療法[快莊李氏中

醫(yī)正骨,劉氏正骨,陳氏正

骨,楊家正骨療法]

??h,漯河市郾城區(qū),武陟

縣,商水縣

85

Ⅸ-10

中醫(yī)外科[張八卦中醫(yī)外

科,世醫(yī)堂中醫(yī)外科,買氏

中醫(yī)外治療法]

民權(quán)縣,濮陽縣,周口市川

匯區(qū)

86

Ⅸ-11

張氏經(jīng)絡(luò)收放療法

新鄉(xiāng)市

87

Ⅸ-12

針灸[貴氏針灸]

新鄉(xiāng)市鳳泉區(qū)

88

Ⅸ-13

毛氏濟(jì)世堂脫骨疽癥療法

新蔡縣

89

Ⅸ-14

李氏眼藥

通許縣

民俗(共計6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90

Ⅹ-18

九流渡添倉會

??h

91

Ⅹ-19

王海鰲山燈會

濮陽縣

92

Ⅹ-20

倉頡廟會

南樂縣

93

Ⅹ-21

老君山廟會

欒川縣

94

Ⅹ-22

上巳節(jié)

新鄭市

95

Ⅹ-23

薛氏宗祠祭祖儀式

修武縣

第四批名錄編輯

[4]

民間文學(xué)(12)[5]

1

白居易傳說

Ⅰ-46

新鄭市

2

邵雍傳說

Ⅰ-47

伊川縣

3

白朗起義傳說

Ⅰ-48

寶豐縣

4

岳飛傳說

Ⅰ-49

湯陰縣

5

鬼谷子傳說

Ⅰ-50

淇縣

6

倉頡傳說

Ⅰ-51

南樂縣

7

何瑭傳說

Ⅰ-52

武陟縣

8

樊噲傳說

Ⅰ-53

武陟縣

9

許慎傳說

Ⅰ-54

漯河市

10

司馬光砸缸故事

Ⅰ-55

光山縣

11

亡羊補(bǔ)牢傳說

Ⅰ-56

信陽市平橋區(qū)

12

女媧傳說

Ⅰ-57

西華縣

傳統(tǒng)美術(shù)(9)

13

磚雕

Ⅱ-43

鄭州市惠濟(jì)區(qū)

14

石硯雕刻(會圣宮石硯雕刻)

Ⅱ-44

偃師市

15

木雕(員氏古沉木雕、臨潁木雕、社旗木雕、夏邑王氏木雕)

Ⅱ-45

濮陽市華龍區(qū)、臨潁縣、社旗縣、夏邑縣

16

通草浮雕

Ⅱ-46

濮陽市華龍區(qū)

17

玉雕(南陽玉雕、密玉俏色雕刻)

Ⅱ-47

南陽市臥龍區(qū)、新密市

18

葉雕(陳氏葉雕)

Ⅱ-48

焦作市

19

布藝(鎮(zhèn)平布藝編制、??h萬?;ⅰ⒙挂鼗㈩^鞋虎頭帽)

Ⅱ-49

鎮(zhèn)平縣、??h、鹿邑縣

20

竹編(洛寧竹編)

Ⅱ-50

洛寧縣

21

麥稈剪貼(清豐劉氏麥稈畫,汝南麥草畫)

Ⅱ-51

清豐縣、汝南縣

傳統(tǒng)音樂(2)

22

道教音樂

Ⅲ-32

滎陽市

23

開封鼓子曲

Ⅲ-33

開封市龍亭區(qū)

傳統(tǒng)舞蹈(7)

24

獨桿跳

Ⅳ-49

開封市

25

背裝(舊縣背裝、社旗背裝)

Ⅳ-50

嵩縣、社旗縣

26

秧歌(善堂老秧歌)

Ⅳ-51

??h

27

磚井獅虎舞

Ⅳ-52

博愛縣

28

雞毛人逗蟾舞

Ⅳ-53

西華縣

29

武驢

Ⅳ-54

西平縣

30

鯉魚鬧蓮

Ⅳ-55

淅川縣

傳統(tǒng)戲?。?)

31

蒲?。`寶蒲劇、陜州梆子)

Ⅴ-32

靈寶市、陜縣

32

地?zé)魬?/p>

Ⅴ-33

新縣

曲藝(1)

33

新野槐書

Ⅵ-15

新野縣

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4)

34

嵩山內(nèi)養(yǎng)功法

Ⅶ-34

登封市

35

奇士拳

Ⅶ-35

開封市順河回族區(qū)

36

大洪拳

Ⅶ-36

臺前縣

37

忠義門拳

Ⅶ-37

寧陵縣

傳統(tǒng)技藝(21)

38

蔡記蒸餃

Ⅷ-73

鄭州市金水區(qū)

39

滎陽河陰石榴栽培技藝

Ⅷ-74

滎陽市

40

古琴斫制技藝

Ⅷ-75

鄭州市管城區(qū)、河南省音樂家協(xié)會

41

墜胡制作技藝(王氏墜胡制作技藝)

Ⅷ-76

夏邑縣

42

板胡制作技藝

Ⅷ-77

河南省文化藝術(shù)研究院

43

高浮雕傳拓技藝

Ⅷ-78

鄭州市金水區(qū)

44

傳統(tǒng)香制作技藝(耿氏香制作技藝)

Ⅷ-79

新鄭市

45

風(fēng)箏制作技藝(宋室風(fēng)箏)

Ⅷ-80

開封市龍亭區(qū)

46

花生糕制作技藝(鳳鳴齋花生糕制作技藝)

Ⅷ-81

開封市順河回族區(qū)

47

金銀器制作技藝(白馬寺金銀器制作技藝)

Ⅷ-82

洛陽市洛龍區(qū)

48

魯山花瓷制作技藝

Ⅷ-83

魯山縣

49

腐竹制作技藝(大槐林腐竹制作技藝、河街腐竹制作技藝)

Ⅷ-84

安陽市、許昌縣

50

鶴壁窯古瓷燒制技藝

Ⅷ-85

鶴壁市鶴山區(qū)

51

淀粉食品制作技藝(馬氏懶渣)

Ⅷ-86

淇縣

52

耗辣椒制作技藝

Ⅷ-87

濮陽市

53

禽蛋加工技藝(陜州糟蛋、纏絲雞蛋)

Ⅷ-88

三門峽市湖濱區(qū)、駐馬店市驛城區(qū)

54

檔發(fā)傳統(tǒng)手工制作技藝

Ⅷ-89

許昌縣

55

沈丘青三彩燒制技藝

Ⅷ-90

沈丘縣

56

鞏縣窯陶瓷燒制技藝

Ⅷ-91

鞏義市

57

大刀面(齊氏大刀面)

Ⅷ-92

蘭考縣

58

古代青銅器傳統(tǒng)修復(fù)技藝

Ⅷ-93

河南博物院

傳統(tǒng)醫(yī)藥(9)

傳統(tǒng)醫(yī)藥(9)

59

中醫(yī)傳統(tǒng)制劑方法(五更太平丸制備工藝)

Ⅸ-15

洛陽市高新區(qū)

60

李樓李八先生婦科

Ⅸ-16

洛陽市洛龍區(qū)

61

陳氏痘疹傷寒療法

Ⅸ-17

林州市

62

董氏中醫(yī)痹癥療法

Ⅸ-18

??h

63

李氏中醫(yī)精神病療法

Ⅸ-19

獲嘉縣

64

傳統(tǒng)中醫(yī)骨病療法(長垣單寨骨科)

Ⅸ-20

長垣縣

65

史家中醫(yī)藥組方

Ⅸ-21

商丘市

66

黃氏經(jīng)絡(luò)五行調(diào)法

Ⅸ-22

河南省民間組織管理局

67

張氏耳病針灸療法

Ⅸ-23

新鄉(xiāng)市牧野區(qū)

民俗(6)

68

中原傳統(tǒng)婚俗(嵩山婚俗、寧陵大搬親)

ⅩⅢ-24

登封市、寧陵縣

69

中原民居營造習(xí)俗

ⅩⅢ-25

新鄭市、河南省古代建筑保護(hù)研究院

70

民間信俗(香山妙善觀音信俗)

ⅩⅢ-26

平頂山市

71

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

ⅩⅢ-27

郟縣、河南省非遺保護(hù)中心、登封市

72

邘新社親

ⅩⅢ-28

博愛縣

73

六月六節(jié)俗(舞陽烙焦饃)

ⅩⅢ-29

舞陽縣

擴(kuò)展名錄編輯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擴(kuò)展項目名錄

(共計37項)[3]

民間文學(xué)(共計2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1

Ⅰ-12

大禹神話傳說

登封市

2

Ⅰ-16

牛郎織女傳說

魯山縣

傳統(tǒng)美術(shù)(共計6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3

Ⅱ-2

黃河澄泥硯[存獻(xiàn)澄泥硯]

溫縣

4

Ⅱ-4

泥塑[淮濱泥塑(小叫吹),

鄲城泥塑,趙恩民泥塑,王

忠富泥塑]

淮濱縣,鄲城縣,鄭州市管

城區(qū),魯山縣

5

Ⅱ-9

民間剪紙

夏邑縣

6

Ⅱ-11

豫北木版神像畫[小楊莊木

版年畫,劉氏木版年畫]

獲嘉縣,濮陽市高新區(qū)

7

Ⅱ-14

桃核雕花工藝[桃符制作]

遂平縣

8

Ⅱ-21

香包

鄭州市金水區(qū)

備注:Ⅱ-4原名稱為“柘城李秀山泥塑”,更名為“泥塑”;

Ⅱ-11原名稱為“滑縣木版年畫”,更名為“豫北木版神像畫[滑縣

木版年畫]”;

Ⅱ-14原名稱為“東岸桃核雕花工藝”,更名為“桃核雕花工藝”。

傳統(tǒng)音樂(共計3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9

Ⅲ-3

籌音樂

項城市

10

Ⅲ-17

黃河號子

三門峽市湖濱區(qū)

11

Ⅲ-20

小咚鼓[東同古小鼓]

新鄉(xiāng)市鳳泉區(qū)

備注:Ⅲ-20原名稱為“小咚鼓藝術(shù)”,更名為“小咚鼓”。

傳統(tǒng)舞蹈(共計4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12

Ⅳ-4

齊天圣鼓[大圣鼓]

武陟縣

13

Ⅳ-27

耍老虎[常家武虎、小尚虎

舞,言狀老虎]

焦作市中站區(qū),沁陽市

14

Ⅳ-35

肘閣[寧陵肘歌]

寧陵縣

15

Ⅳ-37

龍舞[麥桿龍]

清豐縣

備注:iv-27原名稱為“虎舞”,更名為“耍老虎”;

iv-35原名稱為“項城肘歌”,更名為“肘閣[項城肘歌]”。

傳統(tǒng)戲劇(共計10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16

v-3

越調(diào)

社旗縣,襄城縣

17

v-6

目連戲

商丘市睢陽區(qū)

18

v-10

大平調(diào)

內(nèi)黃縣

19

v-11

皮影戲[白堽皮影戲,皮影

戲]

濮陽縣,信陽市平橋區(qū)

20

v-13

懷梆

濟(jì)源市

21

v-21

二夾弦

濮陽縣

22

v-22

落腔

南樂縣

23

v-23

木偶戲[蔡村提偶]

南樂縣

24

v-25

四股弦(五調(diào)腔)

林州市,武陟縣,淇縣

25

v-27

漢劇[二簧戲,龐莊二簧戲]

葉縣,郟縣

備注:v-25原名稱為“南樂五腔調(diào)”,更名為“四股弦(五調(diào)腔)”。

曲藝(共計4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26

Ⅵ-1

河洛大鼓

鞏義市,登封市

27

Ⅵ-7

三弦書[三弦鉸子書]

汝陽縣

28

Ⅵ-9

大鼓書(鼓詞)[鼓兒哼,鄲

城大鼓]

鄧州市,鄲城縣

29

Ⅵ-11

豫東琴書[清音]

永城市

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共計3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

30

Ⅶ-1

心意六合拳

鄧州市,襄城縣

31

Ⅶ-12

查拳

駐馬店市驛城區(qū)

32

Ⅶ-14

梅花拳[閆村梅花拳、梅花

拳]

濮陽縣

備注:Ⅶ-12原名稱為“黃派查拳”,更名為“查拳”。

傳統(tǒng)技藝(共計4項)

33

Ⅷ-19

手工造紙技藝[白棉紙制作

技藝]

濟(jì)源市

34

Ⅷ-36

鬧湯驢肉制作技藝

焦作市解放區(qū)

35

Ⅷ-45

毛筆制作技藝[劉騰龍毛筆

制作技藝,郭氏毛筆制作工

藝]

寧陵縣,郟縣

36

Ⅷ-46

芝麻種植及傳統(tǒng)小磨香油

制作技藝[義興長小磨香油

制作技藝,朱氏石磨香油制

作技藝]

清豐縣,鹿邑縣

備注:Ⅷ-19原名稱為“麻紙制作技藝(手工造紙)”,更名為“手工造紙技 藝”;

Ⅷ-36原名稱為“懷府鬧湯驢肉制作技藝”,更名為“鬧湯驢肉制作

技藝”。

你們家鄉(xiāng)最出名的一道菜是什么

紅燒黃河大鯉魚。其實說實話,豫菜中做魚??的名菜應(yīng)該是鯉魚焙面,把鯉魚炸至表面金黃色撈出放入盤中,再將活好的面拉成長絲狀的面條,下入油鍋炸至酥脆后撈出鋪在魚身上,然后熬制好糖醋汁澆在鯉魚及面上,隨即上桌,但是這種做法極其復(fù)雜,操作者不僅要精通烹調(diào)的方法和技巧,還需要熟練掌握面案的手法,所以現(xiàn)在的飯店一般都是將紅燒魚作為當(dāng)家品種推出,極少再見到鯉魚焙面了。但是能夠做好紅燒大鯉魚的,其廚藝也非常了得的……

您的家鄉(xiāng)都有哪些特色名菜啊

剁椒魚頭

固始臘羊肉怎么做

固始臘羊肉是河南省固始縣的傳統(tǒng)名菜,制作難度較大,需要經(jīng)過多道工序。以下是固始臘羊肉的制作方法:

材料:

-羊肉:500克

-姜:適量

-大蔥:適量

-料酒:適量

-鹽:適量

-冰糖:適量

-八角:適量

-桂皮:適量

-香葉:適量

-生抽:適量

-老抽:適量

-清水:適量

步驟:

1.將羊肉切成塊狀,放入清水中焯水,去除血水和異味,撈出備用。

2.將姜切成片,大蔥切段備用。

3.熱鍋涼油,放入冰糖,小火煮至糖溶化,放入焯好水的羊肉煸炒,加入適量料酒、鹽、八角、桂皮、香葉等調(diào)味料,煸炒均勻。

4.加入適量的清水,水量以剛好沒過羊肉為宜。

5.加入生抽和老抽,用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慢燉2-3小時,直至羊肉變得酥軟入味。

6.最后再開火收汁,讓固始臘羊肉的味道更加濃郁。

固始臘羊肉制作需要耐心和細(xì)心,需要經(jīng)過多次煸炒和燉煮,才能制作出美味的佳肴。

固始縣哪里有賣魚缸的市場啊多少錢一個(固始水族館)

文章版權(quán)聲明:本站文章來之全網(wǎng),如有雷同請聯(lián)系站長微信xlyc002 ,轉(zhuǎn)載或復(fù)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

發(fā)表評論

快捷回復(fù):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2617人圍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

目錄[+]

取消
微信二維碼
微信二維碼
支付寶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