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水族館:保山水族館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762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云南省,簡稱滇或云,位于中國西南部,以地處云嶺以南而得名。又因東部在戰(zhàn)國時為滇國轄地,而簡稱滇。總面積約39.4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qū)中面積排名第8。總人口4513萬,全國人口排名為第13名。與云南省相鄰的省區(qū)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鄰國有緬甸、越南、老撾三個國家。東西最大橫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90公里。陸地邊界線長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1997公里,中老段71
本文目錄一覽: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市是哪一個?
中國么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水族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邊疆地區(qū)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水族館,以東北、西北、西南地區(qū)最為集中,按比例和數量來說,西藏、青海、新疆、云南、貴州、廣西等地都是全國重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水族館的少數民族分布省區(qū),再細點就是在少數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一般都設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水族館了民族自治單位(以自治區(qū)、自治縣為主)
自治州:30
吉林?。?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
湖北省:1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四川?。?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貴州省:3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
云南?。?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甘肅省:2 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
青海省:6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西海鎮(zhèn)))、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5個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
自治縣:117個
河北省6個
· 青龍滿族自治縣(秦皇島市)
· 豐寧滿族自治縣(承德市)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承德市)
· 寬城滿族自治縣(承德市)
· 孟村回族自治縣(滄州市)
· 大廠回族自治縣(廊坊市)
遼寧省8個
· 岫巖滿族自治縣(鞍山市)
· 清原滿族自治縣(撫順市)
· 新賓滿族自治縣(撫順市)
· 寬甸滿族自治縣(丹東市)
· 本溪滿族自治縣(本溪市)
· 桓仁滿族自治縣(本溪市)
·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阜新市)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朝陽市)
吉林省3個
· 伊通滿族自治縣(四平市)
·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白山市)
·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松原市)
黑龍江省1個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大慶市)
浙江省1個
· 景寧畬族自治縣(麗水市)
湖北省2個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宜昌市)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宜昌市)
湖南省7個
· 城步苗族自治縣(邵陽市)
· 江華瑤族自治縣(永州市)
· 新晃侗族自治縣(懷化市)
· 芷江侗族自治縣(懷化市)
· 通道侗族自治縣(懷化市)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懷化市)
· 麻陽苗族自治縣(懷化市)
廣東省3個
· 乳源瑤族自治縣(韶關市)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清遠市)
· 連南瑤族自治縣(清遠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12個
· 融水苗族自治縣(柳州市)
· 三江侗族自治縣(柳州市)
· 龍勝各族自治縣(桂林市)
· 恭城瑤族自治縣(桂林市)
· 隆林各族自治縣(百色市)
· 富川瑤族自治縣(賀州市)
· 都安瑤族自治縣(河池市)
·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河池市)
· 巴馬瑤族自治縣(河池市)
· 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河池市)
· 大化瑤族自治縣(河池市)
· 金秀瑤族自治縣(來賓市)
海南省6個
· 白沙黎族自治縣
· 昌江黎族自治縣
· 樂東黎族自治縣
· 陵水黎族自治縣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重慶市4個
·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四川省4個
· 馬邊彝族自治縣(樂山市)
· 峨邊彝族自治縣(樂山市)
· 木里藏族自治縣(涼山州)
· 北川羌族自治縣(綿陽市)
貴州省11個
·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遵義市)
·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遵義市)
· 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安順市)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安順市)
·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安順市)
· 玉屏侗族自治縣(銅仁市)
· 松桃苗族自治縣(銅仁市)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銅仁市)
·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銅仁市)
·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畢節(jié)市)
· 三都水族自治縣(黔南州)
云南省29個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昆明市)
· 石林彝族自治縣(昆明市)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昆明市)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玉溪市)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玉溪市)
· 峨山彝族自治縣(玉溪市)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思茅市)
· 景東彝族自治縣(思茅市)
· 鎮(zhèn)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思茅市)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思茅市)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思茅市)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思茅市)
· 西盟佤族自治縣(思茅市)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思茅市)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思茅市)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臨滄市)
· 滄源佤族自治縣(臨滄市)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臨滄市)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麗江市)
· 寧蒗彝族自治縣(麗江市)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河口瑤族自治縣(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屏邊苗族自治縣(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漾濞彝族自治縣(大理市)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大理市)
· 南澗彝族自治縣(大理市)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怒江州)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怒江州)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迪慶州)
甘肅省7個
·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天水市)
·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張掖市)
·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酒泉市)
·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酒泉市)
· 天祝藏族自治縣(武威市)
· 東鄉(xiāng)族自治縣(臨夏州)
·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自治縣(臨夏州)
青海省7個
·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西寧市)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海東市)
· 互助土族自治縣(海東市)
· 化隆回族自治縣(海東市)
·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海東市)
· 門源回族自治縣(海北州)
·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黃南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6個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哈密地區(qū))
·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喀什地區(qū))
· 焉耆回族自治縣(巴音郭楞州)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昌吉州)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伊犁州)
·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伊犁州)、
還有幾個特殊的:
1. 呼倫貝爾市3民族自治旗:
鄂倫春自治旗
鄂溫克族自治旗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2.民族市轄區(qū):
· 順河回族區(qū)(河南省開封市)
· 管城回族區(qū)(河南省鄭州市)
· 瀍河回族區(qū)(河南省洛陽市)
· 回民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
·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qū)(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民族鄉(xiāng)就不列舉了,全國太多了
云南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云南省,簡稱滇或云,位于中國西南部,以地處云嶺以南而得名。又因東部在戰(zhàn)國時為滇國轄地,而簡稱滇??偯娣e約39.4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qū)中面積排名第8。總人口4513萬,全國人口排名為第13名。與云南省相鄰的省區(qū)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鄰國有緬甸、越南、老撾三個國家。東西最大橫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90公里。陸地邊界線長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中越段1353公里。云南與周邊國家歷史上就有傳統的經貿關系,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早于“北方絲綢之路”,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人口民族 2001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8.51‰,死亡率為7.57‰,自然增長率為10.94‰。年末全省總人口為4287.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6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6.35%。全國56個少數民族中,云南就有52個,其中世居民族26個,少數民族占全省人口的1/3,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占全國少數民族的1/7。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景頗族、瑤族、藏族、布朗族、阿昌族、怒族、普米族、德昂族、基諾族、獨龍族、蒙古族、水族、布依族、滿族等民族。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行政區(qū)劃 省會:昆明市。2009年,云南省設有地級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8個。其下管轄的市轄區(qū)12個、縣級市9個、縣7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29個。 昆明市:五華區(qū)、官渡區(qū)、盤龍區(qū)、西山區(qū)、東川區(qū)、安寧市、呈貢縣、宜良縣、晉寧縣、嵩明縣、富民縣、石林彝族自治縣、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玉溪市:紅塔區(qū)、江川縣、澄江縣、華寧縣、通海縣、易門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qū)、宣威市、沾益縣、馬龍縣、富源縣、陸良縣、羅平縣、師宗縣、會澤縣。 昭通市:昭陽區(qū)、魯甸縣、巧家縣、彝良縣、大關縣、鹽津縣、永善縣、水富縣、綏江縣、威信縣、鎮(zhèn)雄縣。 普洱市:思茅區(qū)、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鎮(zhèn)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景東彝族自治縣。 麗江市:古城區(qū)、永勝縣、華坪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寧蒗彝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qū)、騰沖縣、昌寧縣、施甸縣、龍陵縣。 臨滄市:臨翔區(qū)、云縣、鳳慶縣、永德縣、鎮(zhèn)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雙柏縣、牟定縣、南華縣、姚安縣、大姚縣、永仁縣、元謀縣、武定縣、祿豐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祥云縣、賓川縣、彌渡縣、永平縣、云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漾濞彝族自治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個舊市、開遠市、綠春縣、建水縣、石屏縣、彌勒縣、瀘西縣、元陽縣、紅河縣、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河口瑤族自治縣、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硯山縣、西疇縣、麻栗坡縣、馬關縣、丘北縣、廣南縣、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h、勐臘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瑞麗市、梁河縣、盈江縣、隴川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德欽縣、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福貢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風景名勝 云南省是我國旅游資源最豐富的省區(qū)之一,其中世界遺產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12個,還有以虎跳峽、瀘沽湖等為代表的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更是數不勝數。 世界遺產:麗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路南石林、滇池、九鄉(xiāng)、大理、玉龍雪山、三江并流、普者黑、騰沖地熱火山、瑞麗江-大盈江、建水、西雙版納、阿廬古洞。 其他風景區(qū)昆明:世博園、轎子雪山、安寧溫泉、官渡古鎮(zhèn)、金殿、西山、大觀樓、盤龍寺、云南民族村、海埂公園、翠湖公園、筇竹寺、大疊水瀑布、東川紅土地、鄭和公園、棋盤山、龍門、陽宗海、觀音山、白魚口、曹溪寺、花紅洞、龍?zhí)渡嚼ッ魅诉z址、黑龍?zhí)?、丹桂村革命紀念地、夕陽鎮(zhèn)恐龍足跡化石。 昭通:大山包、豆沙關、羅漢壩、扎西會議舊址、金沙江峽谷、黃連河瀑布群,銅鑼壩國家森林公園。 曲靖:珠江源、陸良彩色沙林、九龍瀑布群、羅平萬畝油菜花海、勝境關、鐘靈山、香爐山、五峰山、十八連山、爨龍顏碑、以禮河、多依河、魯布革、娜姑古鎮(zhèn)、可渡關驛道、大海梁子、長海子黑頸鶴自然保護區(qū)、菌子山生態(tài)園、大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qū)。 玉溪:撫仙湖、星云湖、孤山、明星旅游度假村、九龍池、玉溪溶洞、通海曲陀關、通海秀山、華寧象鼻溫泉、新平南恩瀑布、鳳山公園、帽天山古生物博物館、李家山青銅器遺址、磨盤山國家森林公園、龍泉國家森林公園、哀牢梯田、世界第一高橋、大沐浴花腰傣寨、哀牢梯田、錦屏山、仙人洞、紅塔山、聶耳故居。 紅河:建水文廟、建水朱家花園、燕子洞、元陽梯田、開遠南洞、開遠文筆塔、蒙自南湖、石屏異龍湖、彌勒湖泉生態(tài)園、彌勒大佛、白龍洞、緣獅洞、南溪河、大圍山自然保護區(qū)、花魚洞國家森嶺林公園、滇越鐵路五家寨人字橋。 文山:八寶景區(qū)、薄竹山、羅漢山、雞冠山、麻栗坡烈士陵園、浴仙湖、清華洞、仙人洞、朱羊太平橋、壩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富寧馱娘江、中共滇桂黔邊區(qū)工委擴大會議會址。 楚雄:元謀土林、元謀人遺址、祿豐恐龍谷、武定獅子山、黑井古鎮(zhèn)、大姚石羊古道、曇華山景區(qū)、百草嶺、南安森嶺公園、白竹山、姚安德豐寺。 普洱:翠云溶洞、景谷樹包塔塔包樹、景東文廟、鎮(zhèn)沅千家寨、孟連宣府司署、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天山壁、梅子湖公園、洗馬河公園、萊陽河國家森林公園、整控渡摩崖、糯福基督教堂。 西雙版納:野象谷、橄欖壩、傣族風情園、勐侖植物園、景真八角亭、勐臘望天樹、曼飛龍佛塔、曼廳公園、易武古鎮(zhèn)、云露茶場、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萬畝茶山、曼點瀑布、茶樹王、中緬第一寨、布朗山、基諾山、曼磊佛寺、瀾滄江、三岔河森林。 保山:北海濕地、和順僑鄉(xiāng)、怒江第一灘、蘭津渡霽虹橋遺址、千佛洞、江中山、寶山寺、清平洞、邦臘掌熱泉、松山戰(zhàn)役遺址、來鳳山國家森林公園、塘子溝遺址、寶鼎寺、西山寺、柱狀節(jié)理、猴橋口岸。 大理:蒼山、洱海、崇圣寺三塔、雞足山、喜洲、大理古城、蝴蝶泉、巍寶山、沙溪古鎮(zhèn)、石寶山、太和城遺址、石門關、南詔德化碑、劍湖、千獅山、靈泉庵、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清華洞國家森林公園、東山國家森林公園、賓川文廟、漕澗溫泉、金光寺自然保護區(qū)、長春洞、云龍虎頭山、鳥道雄關、金頂寺。 麗江:甘海子、白水河、云杉壩、牦牛坪、長江第一灣、虎跳峽、瀘沽湖、石鼓、文峰寺、拉市海、束河古鎮(zhèn)、白沙壁畫、黑龍?zhí)?、黎明、寶山石頭城、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永寧溫泉、達旦河、程海、扎美戈喇嘛寺。 迪慶:梅里雪山、長江第一灣、松贊林寺、哈巴雪山、白馬雪山、納帕海、屬都湖、碧塔海、東竹林寺、虎跳峽、小中甸草原、白水臺、壽國寺、茨中天主教堂、飛來寺國家森林公園、碧讓峽谷、龍王廟、拉嘎洛、月亮灣大峽谷、維西天主教堂、比蝦墓群。 德宏:瑞麗江-大盈江、獨木成林、姐勒金塔、畹町國家森林公園、章鳳國家森林公園、檳榔江、卡場瀑布、青松寺公園、允燕佛塔、三仙洞、觀音寺、那勐溫泉。 臨滄:永德大雪山、滄源崖畫、南汀河、鳳慶文廟群、茶文化風情園、南滾河自然保護區(qū)。 怒江:怒江大峽谷、石月亮、匹河飛來石、碧羅雪山、怒江第一灣、怒江虎跳峽、秋那桶、四季桶、野牛谷、江心松、獨龍江、高山湖、羅古箐、老窩土司衙署、片馬抗英紀念地、新生橋國家森林公園、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自然資源 云南省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享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香料之鄉(xiāng)”、“天然花園”等美譽。高等植物有18000多種,其中熱帶亞熱帶高等植物約10000種。全省森林面積1.43億畝,木材總蓄積量9.88億立方米,是我國四大林區(qū)之一。盛產煙葉、三七、天麻、杜仲、砂仁、胡椒等藥材和熱帶、亞熱帶水果??緹煛⒕頍煯a量位居全國第一。煙的財政收入約占省財政的三分之二。擁有豐富天然香料和油料植物,動物資源較多,鳥、獸類均居全國之首。礦產資源全省有155種,有色金屬品種齊全,尤以鉛、鋅、錫、鎳為最,磷礦儲量很大,是我國重要的磷礦產地。流經橫斷山區(qū)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都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云南獨特的邊疆風貌,高原湖泊、巖溶奇觀、熱帶雨林、雪山峽谷,加上為數眾的歷史文化遺跡,多種多樣的氣候,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融匯成為樂豐富的旅游資源。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主要河流 ①長江水系:金沙江、龍川江、普渡河、小江、牛欄江、以禮河、橫江 ②珠江水系:南盤江、曲江、可渡河、黃泥河、馱娘江 ③瀾滄江水系:通甸河、漾濞江、順濞河、威遠江、小黑江、曼老江、南班河、流沙河、南覽河、南壘河、南阿河、南臘河 ④怒江水系:老窩河、枯柯河、永康河、大勐統河、南汀河、南卡江 ⑤紅河水系:禮社江、綠汁江、元江、把邊江、阿墨江、勐野江、李仙江、老勐河、盤龍江、南溪河、那么果河、大梁子河、南利河、瀘江 ⑥伊洛瓦底江水系:獨龍江、龍川江、檳榔江、芒市河、南畹河、大盈江、瑞麗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發(fā)以來,云南省的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yè)進入了快速發(fā)展的時期。云南全省面貌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經濟實力明顯增強。10多年來,云南經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國內生產總值在全國的排序,由1980年的第22位,上升至1999年的第18位,以能源、通訊、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工業(yè)化進程明顯加快。產業(yè)結構逐步得到調整,一批新的支柱產業(yè)正在興起。農業(yè)的基礎地位不斷增強,農業(yè)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糧食及各種經濟作物生產連續(xù)獲得豐收。
在中央對外開放方針的指引下,云南省對外經濟貿易迅速發(fā)展?;拘纬闪艘灾袊笪髂蠟橐劳校ッ魇袨橹行?,邊境開放城市和邊境一線為前沿,面向東南亞和全世界的對外開放格局。從1993年開始,云南省聯合中國各省區(qū)及東盟各國,連續(xù)16次成功地舉辦了“中國昆明出口商品交易會”。隨著瀾滄江-湄公 河次區(qū)域經濟合作的加強,云南正成為中國西南地區(qū)對外開放的通道和前沿。
2008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5700.10億元,比上年增長11.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yè)實現增加值1020.94億元,增長7.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yè)實現增加值2451.09億元,增長11.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其中工業(yè)完成增加值2056.95億元,增長12.5%,建筑業(yè)完成增加值394.14億元,增長5.5%;第三產業(yè)實現增加值2228.07億元,增長12.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人均GDP達到12587元,比上年增長10.3%。非公經濟蓬勃發(fā)展,經濟規(guī)模不斷擴大、活力增強,創(chuàng)造增加值2194.5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占全省GDP的比重達38.5%,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2009年全省財政收支目標任務圓滿完成,財政總收入達到1490.7億元,比上年增收130.5億元,增長9.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98.2億元,比上年增加84.1億元,增長13.7%;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949.7億元,比上年增加479.5億元,增長32.6%,財政支出年度增加額首次超過400億元。
云南各地州市2009年人均GDP排名
1.昆明市GDP1203.14億元/人口615.5萬=人均GDP 19560元
2.玉溪市GDP415.90億元/人口224.5萬=人均GDP 18520元
3.迪慶州GDP34.89億元/人口37萬=人均GDP 9380元
4.西雙版納州GDP89.70億元/人口100萬=人均GDP 9060元
5.曲靖市GDP536.80億元/人口5945萬=人均GDP 9025元
6.紅河州GDP360.33億元/人口4341萬=人均GDP 8295元
7.楚雄州GDP217.4億元/人口267.0萬=人均GDP 8135元
8.大理州GDP275.1億元/人口355萬=人均GDP 7750元
9.麗江市GDP70.17億元/人口115.5萬=人均GDP 6080元
10.德宏州GDP70.35億元/人口116.5萬=人均GDP 6040元
11.保山市GDP135.00億元/人口247萬=人均GDP 5465元
12.怒江州GDP25.00億元/人口50萬=人均GDP 5000元
13.文山州GDP172.00億元/人口345萬=人均GDP 4985元
14.思茅市GDP124.43億元/人口257萬=人均GDP 4835元
15.臨滄市GDP114.18億元/人口237萬=人均GDP 4825元
16.昭通市GDP194.47億元/人口537萬=人均GDP 3625元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云南特產 昆明:過橋米線、雞絲涼面、豆花米線、汽鍋雞、竹蟲、孟加拉灣海鮮、野生菌、呈貢寶珠梨、滇池麻鴨、石林乳腐、宜良板鴨。
楚雄:野生菌、彝族菜。
大理:白族三道茶、乳扇、河水煮活魚、洱海海菜、耙肉餌絲、燒餌塊。
麗江:麗江粑粑、酥油茶 。
迪慶:酥油茶、青稞酒、藏族腌肉、奶干。
西雙版納:傣族火燒干巴、鮮竹筍、螞蟻蛋、野生菌、熱帶水果。
保山:蒲縹甘蔗、騰沖“大救架”(炒餌塊)、騰沖餌絲。
德宏:傣族菜、熱帶水果。
昭通:天麻燉雞、昭通醬。
曲靖:宣威火腿、核桃、土豆(味道特別)。
文山:三七燉雞、酸湯雞、野生菌。
紅河:蒙自過橋米線、建水燒豆腐、開遠小卷粉。
玉溪:江川三道菜、抗浪魚(已十分稀少,價格高昂,不建議食用)、銅鍋魚、大頭魚、小卷粉、涼米線、冬瓜蜜餞、油鹵腐、豆沫糖、油雞樅、木瓜水。
普洱:野菜、民族菜、米干。
臨滄:稀豆粉(用磨碎的黃豆做的濃湯)、雞肉爛飯 (佤族的特色菜,用雞肉、香草和鮮辣椒加純雞湯燉煮出)、滇紅茶。
怒江:怒江魚、拉馬登石榴、丙中洛板栗、石板粑粑、鞏辣。
云南特產
普洱茶、三七系列產品、冬蟲夏草(價格超貴,帶足銀子,呵呵?。?、昭通天麻、斑銅工藝品、民族手工藝品、樹化玉(如較大可由店家負責郵運)、翡翠制品、銀器、蝴蝶蝶翅畫、民族服飾、乳扇、酸角、酸角糕、甜角、傣味火燒干巴、“云南十八怪”小點心、山竹、花卉(機場可辦理托運)、花茶、越南水果脆片、袋裝干野生食用菌等。
土特工藝
過橋米線是米線中的上品,獨具風味,久負盛名。它以用料考究,制作精細,吃法特殊,營養(yǎng)豐富而深受群眾喜愛。它是云南食品中最具地方風味的小吃,凡是來到春城的中外人士,無不慕名而至,點名品嘗。
云南麗江有幾個少數民族?
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云南就有52個。云南總人口4144萬,少數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諾族、蒙古族、獨龍族、滿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個民族的人口都超過8000人。
云南少數民族人口呈多樣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區(qū),又雜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個地、州甚至一個縣、一個鄉(xiāng)中;有的民族雜散居于城鎮(zhèn)及交通沿線,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鎮(zhèn)。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區(qū)的25個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壩地區(qū)和邊疆河谷的有回、滿、白、納西、蒙古、壯、傣、阿昌、布依、水等10個民族,人口約450萬;主要聚居于半山區(qū)的有哈尼、瑤、拉祜、佤、景頗、布朗、德昂、基諾等8個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約500萬;主要居住在高山區(qū)的有苗、僳僳、藏、普米、怒、獨龍等6個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約400萬。全省沒有一個單一民族的縣,回族、彝族在全省絕大多數縣都有分布。在各省級行政區(qū)中,它的少數民族總人口(1433萬)名列第2位(僅次于廣西)。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比重為33.41%,居全國各省級行政區(qū)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廣西、貴州、寧夏)。其中人數最多的彝族占總人口的11%。超過5000人的少數民族見下表:
民族
人口
聚居地
所屬語系
彝族471萬
云南東部和中部各州市,包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
藏緬語族
白族151萬
大理白族自治州
藏緬語族
哈尼族142萬
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藏緬語族
傣族114萬
西南部中緬邊境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侗臺語族
壯族114萬
云南東南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侗臺語族
苗族104萬
東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昭通市等地的山頂地帶
苗瑤語族
回族64萬
遍布全省
僳僳族61萬
西北部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麗江、迪慶
藏緬語族
拉祜族45萬
藏緬語族
佤族38萬
臨滄
納西族30萬
西北部的麗江市以及迪慶
藏緬語族
瑤族19萬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
苗瑤語族
景頗族13萬
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藏緬語族
藏族13萬
西北部的迪慶藏族自治州
藏緬語族
布朗族9萬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布依族5.5萬
侗臺語族
阿昌族3.4萬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普米族3.2萬
西北部麗江、怒江
藏緬語族
蒙古族2.8萬
主要分布于玉溪市通海等縣
怒族2.8萬
西北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福貢、貢山2縣的怒江大峽谷
侗臺語族
基諾族2.1萬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德昂族1.8萬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三臺山和臨滄市鎮(zhèn)康縣軍弄
1985年以前稱為崩龍族
水族1.3萬
侗臺語族
滿族1.2萬
獨龍族5884
西北角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貢山縣獨龍江流域
云南各民族的立體分布非常明顯:其中有10個民族住在河谷平壩:回族、白族、納西族、
蒙古族、壯族、滿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和水族,共計450萬人口;住在低山地區(qū)的有彝族、哈尼族、瑤族、拉祜族、佤族、景頗族、布朗族和基諾族,共有500萬人口;住在高寒山區(qū)的有苗族、僳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和獨龍族,人口共計400萬。
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什么
在 廣西文化 中有著許多具有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這些非物質 文化遺產 是廣西文化在歷史發(fā)展中凝聚出來的文化精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所以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保護這些文化,不讓它們再度遺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壯族歌圩
壯族歌圩,壯族民俗?!案枸住笔菈炎迦罕娫谔囟〞r間、地點舉行的節(jié)日性聚會歌唱活動形式。源于氏族部落時代祭祀性的歌舞活動。主要在春秋兩季舉行。春季歌圩以三、四月間為最盛,農歷三月初三舉辦的次數最多;秋季歌圩集中于農歷八九月,尤以中秋節(jié)為最佳日期。以青年男女交情即倚歌擇配和賽歌賞歌為核心內容,同時還兼有戲劇、曲藝、體育等文化娛樂活動。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壯族銅鼓習俗
銅鼓是中國南方古代濮、越人創(chuàng)造的一種打擊樂器。迄今已有2700多年歷史,以廣西數量最多,分布量最廣。廣西西北部和貴州南部接壤的紅水河流域是保留銅鼓文化最豐富的地區(qū),至今還在使用銅鼓的民族主要有屬壯侗語族的壯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屬苗瑤語族的苗族、瑤族和屬藏緬語族的彝族,這些少數民族素來有在節(jié)日慶典和喜喪祭祀等日子擊打銅鼓來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
劉三姐歌謠
劉三姐在廣西民間被視為“歌仙”,劉三姐故鄉(xiāng)宜州是劉三姐歌謠流傳最有代表性的地區(qū)。劉三姐歌謠豐富多樣有生活歌、生產歌、愛情歌、儀式歌、謎語歌、故事歌、創(chuàng)世古歌等。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詩性特點和鮮明的民族性。傳承完整傳播廣泛。劉三姐歌謠顯示了中華民族民間傳統藝術活態(tài)文化的魅力,不僅具有見證民族歷史和情感表達方式的文化史研究價值還有美學等多種方面研究價值。
布洛陀
布洛陀是壯族先民口頭文學中的神話人物,是創(chuàng)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績主要是開創(chuàng)天地、創(chuàng)造萬物、安排秩序、制定倫理等?!安悸逋印笔菈颜Z的譯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稱,“洛”是知道、知曉的意思,“陀”是很多、很會創(chuàng)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頭人”、“山里的老人”或“無事不知曉的老人”等意思。
壯族嘹歌
《嘹歌》是著名的壯族長篇古歌;是經過長期的口頭傳誦后,由壯族文人加工和刪改,用古壯字記錄并在格式上作了適當規(guī)范的歌謠集。與其他口頭傳唱的民歌不同,它的內容相對固定,并且全部用古壯字傳抄流行,是反映壯族人民勞動、生產、生活、愛情、婚姻、歷史等方面內容的傳統民歌。
壯族民間故事“百鳥衣”
“百鳥衣”是壯族地區(qū)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它敘述貧苦農民古卡的妻子依娌,被土司搶掠。依娌囑咐古卡制弓箭,射百鳥,用羽毛制成神衣,百天為期,到州府相會。古卡歷盡艱辛,制成百鳥衣后,按時來到州府。古卡借獻衣之機殺死土司,夫妻倆雙雙把家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壯族人民反抗強暴,爭取自由的堅強意志。2007年,民間故事“百鳥衣”被列入廣西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壯劇
壯劇又叫“壯戲”,壯族戲曲劇種,流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西部和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地方,是在壯族民間文學、歌舞和說唱技藝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清同治、光緒年間已有演出,因語言、音樂唱腔和流行地區(qū)不同分兩路壯劇。北路壯劇流行桂西北百色以北及滇東南富寧等地,是在民間說唱“板凳戲”基礎上發(fā)展而成,主要唱腔有“正調”、“平調”等,主要樂器有馬骨胡、葫蘆胡、月琴等。
傳統劇目有《文龍與肖尼》、《依智高》等。2006年5月20日,壯劇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彩調
彩調,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方戲曲劇種。流行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大部分地區(qū)。各地名稱原先不一,起源地桂北桂林一帶稱彩調,柳州、河池地區(qū)和梧州部分地區(qū)稱調子戲,陽朔以南稱“采茶戲”、“彩燈”,左、右江一帶稱“大采茶”、“嗬嗨戲”。1955年以后統稱“彩調”。音樂唱腔屬聯曲體,分板、腔、調三類。同一曲調可根據表現內容的需求,在板、腔上加以變通。戲劇表演富有地方特色,尤以舞扇子、手巾、彩帶見長。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瑤族長鼓舞
瑤族長鼓舞湘南地區(qū)的瑤族,每年的農歷10月16日都要跳蘆笙伴奏的長鼓舞,祭奠盤王。傳說瑤族始祖盤瓠上山打獵,與一野羊搏斗時跌落懸崖,死在一棵樹權上。人們便挖空樹心,剝下羊皮蒙成長鼓,日夜敲打以祭盤王。舞蹈動作是表示盤王及其子孫開辟千家峒的勤勞勇敢;低沉哀怨的蘆笙曲,是再現盤王死前的痛苦呻吟;拍擊羊皮鼓面,表示為盤王報仇,懲罰山羊;唱盤王歌表示盤王后人對祖先的緬懷和追念。
云南共有幾個少數民族
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邊疆省份,自古以來就是眾多民族聲息繁衍之地,也是各民族沿橫斷山脈南北遷徙的走廊,少數民族成份居全國前列。因此,云南民族眾多,人口在 5000 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彝族 白族 哈尼族 壯族 傣族 苗族 僳僳族 回族 拉祜族 佤族 納西族 瑤族 藏族 景頗族 布朗族 普米族 怒族 阿昌族 德昂族 基諾族 蒙古族 布依族 獨龍族 水族 滿族等 25 個,其中獨有少數民族 15 個。少數民族人口 1415.3 萬,占全省人口的 33.41 %。
云南民族介紹
彝族:是云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占全國彝族人口的 60 %左右,占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 27.8 %。多數相對集中在楚雄自治州、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區(qū)、烏蒙山 區(qū)和滇西北大小涼山一帶。彝族歷史悠久,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太陽歷文化,曾用彝文寫下了歷史、文學、天文、和醫(yī)學書籍、宗教經典等。
白族: 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 75 %左右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在麗江等地。白族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自唐南詔以后,特別是大理國濕氣便形成一個具有共同語言和文化,經濟水平相近居住比較固定的古代民族,元代時的大理已經形成一個比較繁華的都市。白族的建筑文化源遠流長。
哈尼族 :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紅河和瀾滄江中間地帶的哀牢山區(qū)。哈尼族歷史悠久,與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古代羌族居住的山區(qū),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主要從事農業(yè),以善制梯田著稱。
傣族 :云南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世代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四雙版納、德宏一帶。建國前,傣族正處于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方經濟過渡發(fā)展過程。傣族歷史悠久,文字源于梵文的拼音文字,貝葉文化飲譽中外,傣族人民用它記載了豐富的歷史傳說、宗教經典和文學詩歌。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小乘佛教,佛塔和佛寺建筑、雕刻、繪畫精美。
僳僳族: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聚居在怒江州和迪慶藏族自治州。主要從事農業(yè),建國前,封建地主制、家長奴隸制和原始公社制多種社會制度并存。僳僳族有口傳山歌和長詩,還有許多神話傳說。
拉祜族: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我省同緬甸接壤的山區(qū)。拉祜族民間文學藝術極為豐富,歌曲和五區(qū)的調子很多,傳統樂器有蘆笙、三弦,舞蹈有“蘆笙舞”。
佤族: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建國前,局部地區(qū)才進入封建領主經濟階段。以物傳情是他們原始文化的反映。
納西族: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麗江。納西族歷史悠久,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的約 500 多卷《東巴經》,是聞名于世的活著的古文字資料;詩歌、傳說、語言、故事都很豐富,民族風格濃郁的建筑群和石牌坊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
藏族:主要聚居在迪慶藏族自治州。藏族原為我國古代游牧民族羌人。建國前,云南藏族地區(qū)基本上保持著封建農奴制,實行僧侶和土司聯合的政教合一專政。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藏族人民創(chuàng)造和積累了豐富的文學藝術遺產,建筑藝術、藏文文獻浩瀚,其中保存了許多歷史、天文、醫(yī)學文學等珍貴資料。
景頗族: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思茅、臨滄同緬甸、老撾交界海拔 1500 米 似的高山地帶。建國前,一部分仍處于原始社會末期,一部分已經進入封建地方經濟的發(fā)展階段。
普米族: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 90% 居住在滇西平均海拔 2500 米 以上的高寒山區(qū)。建國前,以處于封建地主經濟發(fā)展階段。普米族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通用漢文和藏文。文學藝術豐富多彩,內容廣泛,詩歌、傳說、故事、寓言、雕刻、繪畫都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怒族:主要居住在瀘水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是當地最早的土著居民。建國前,怒族社會還保留有原始公社制的一些特征。怒族人民制作的怒毯、怒碗、轉扇等手工藝品,譽滿怒江和瀾滄江流域。
阿昌族: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 90% 分布在隴川、梁河一帶。歷史上,阿昌族比較早的接受了漢族的先進文化,隨著漢族封建 勢力和傣族封建勢力進入,阿昌族的農村公社經濟也迅速向封建社會轉化,而統治政權仍由土司掌握。手工業(yè)較發(fā)達,門類很多,其中以打鐵最為著名。
德昂族: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同緬甸交界地區(qū),“德昂”舊稱“崩龍”, 1985 年 9 月經國務院批準改稱“德昂族”。德昂族的竹樓大部分建筑在密林環(huán)繞、翠竹成蔭的山梁或山腳,并在院內栽種各種鮮花和亞熱帶瓜果,構成舒適優(yōu)美的居住環(huán)境。
基諾族: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景洪基諾山,建國前,處于原始社會末期。建國后,基諾族經過直接過渡,跨越了幾個歷史階段,在 1957 年建立了第一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獨龍族:云南特有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與緬甸接壤的滇西北貢山縣獨龍江河谷地帶,使用獨龍語,沒有本民族文字。建國前以刀耕火種農業(yè)為主,尚處在原始的父系氏族公社解體階段。獨龍族喜吃酸筍、酸菜、酸肉之類食物。音樂文化受傣族文化影響。
銅鼓舞的風格特色
銅鼓舞是以鼓手有節(jié)奏地擊鼓,由鼓點的節(jié)奏變化而引起舞蹈者的動作和隊形變化的一種舞蹈。其特點動作按其形式有六七種。每種動作各有不同的舞步和節(jié)拍,風格不盡相同。銅鼓舞中的集體舞以一種固定的男女青年圍成圓圈隊形。其隊形還有半圓形、一字形、縱形、交叉對跳、四方形等。舞步矯健有力,舞姿粗獷靈活,動作幅度大,情緒飽滿。跳至高潮時鼓手還常常伴以歡快的喊和激動的呼叫,波瀾起伏的情緒和動人的場面,充分體現了當地人民豪放、樸實的民族性格,抒發(fā)了他們純潔快樂的思想感情。 各民族銅鼓舞
苗族銅鼓舞多在盛大節(jié)日,如“吃牯臟”“苗年”“蘆笙節(jié)”活動中表演。銅鼓架設在場地中心,由一名鼓手敲打,另一人持特制木桶置于銅鼓后面,時近時遠相配合,以增強樂音效果。舞者人數不限,經常是越百上千,圍成幾個大圓圈,合著銅鼓的敲擊變化互相呼應,表演以日常勞動生活為內容的舞蹈。苗族銅鼓的敲打方法,一般都有固定的鼓點、讀法及呼喊聲,由于群眾非常熟悉這些鼓點和讀法所包含的內容,所以鼓聲具有鼓語的特點。鼓手執(zhí)雙槌棒擊鼓鼓點有專門的讀法:“咚”表示右手擊鼓心,“嘎”表示左手擊鼓邊,“的”表示雙槌相擊。例如“翻高豆”,意為“趕斑鳩”,舞蹈表現農民聽說飛來的斑鳩,正在刨出黃豆種啄食,于是騎著馬來到田里驅趕斑鳩。舞蹈動作有:在地邊趕斑鳩、作抬腿趕、騎著馬趕、拍掌轉身下蹲甩腰趕斑鳩等4個動作。又如平冷潘拉冬高冬,苗語意為迎客舞,表現主人以舞蹈歡迎客人的到來。據說此鼓點是受山林中啄木鳥篤篤啄木聲的啟發(fā)而編成的??腿说絹頃r,主人和迎客者在路邊兩旁,拍手歡舞,迎客人進寨。其他還有表現獲獵歸來兒童放鴨撈蝦捉蟹,以及吃牯臟中表演的祭祀性刀舞等,都有不同的鼓點讀法和苗語鼓詞。
瑤族銅鼓舞蔚為壯觀:逢年節(jié),十幾面甚至幾十面銅鼓一字排開,每面鼓一人邊擊邊舞;中間還有一面直徑不小于60厘米的大木鼓領奏,全場鼓聲震天,時促時緩。壯族銅鼓有公、母之分,跳舞時,它們各分左右,中間夾一大皮鼓,皮鼓主奏,公母銅鼓伴奏,別有韻味。
布依族銅鼓舞常在喪葬儀式中進行,當村中老人去世后,由兩名舞者合著銅鼓、皮鼓的鼓聲緩緩而舞,以此哀悼故去的老人。平常跳銅鼓舞時,還常和刷把舞一同表演,并稱之為銅鼓刷把舞。舞蹈中銅鼓聲、刷把聲交織鳴響,表演別具一格,增添了濃郁的民族色彩。水族有過端節(jié)的習俗,水語稱作借端,是豐收后的盛大節(jié)日,過去在農歷的八九月間,后改為十一月的第一個亥日。屆時,各村寨都敲起銅鼓歡度節(jié)日,并把活動的場地叫作端坡,人們合著銅鼓、皮鼓、蘆笙的樂聲,在場地上盡情高歌歡舞。
流傳于中國南方以及西南地區(qū)的族、苗族、壯族、瑤族、水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以敲打銅鼓而舞為共同特征的舞蹈。銅鼓面刻花紋,曲腰,中空無底,側有4耳用以懸掛,鼓重數十斤。銅鼓舞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化遺產。云南楚雄出土的春秋中期的銅鼓,距今已有2600多年,是迄今世界上發(fā)現的年代最久遠的銅鼓,在晉寧石寨山漢墓出土的一個銅鼓貯貝器的外暈花紋上,有3個男子擊銅鼓而舞的形象,廣西花山崖畫上也繪有壯族先民圍著銅鼓歡呼雀躍的舞蹈圖象。
廣西南丹縣一帶山區(qū)瑤族人民每至春節(jié)期間都以打銅鼓活動慶賀節(jié)日。屆時將數面銅鼓一字排開,懸于木架上,每面銅鼓由一名鼓手右手拿槌敲擊鼓面,左手拿小木棍擊鼓腰,另一人持木桶,隨鼓點節(jié)奏將木桶送向銅鼓口,取其共鳴。在銅鼓隊的伴奏下,一名舞者雙手持鼓槌,圍繞一面大木鼓,邊敲邊舞。鼓的直徑約60厘米,高1米左右,擊鼓節(jié)奏復雜,動作穩(wěn)健而多變,場面壯觀。
貴州南部的水族人民,于農歷十一月過水族春節(jié)時,敲銅鼓歌唱跳舞慶賀,舞蹈動作開放而變化自如。布依族流傳著“銅鼓刷把舞”,每年農歷四月初八、七月十五日或春節(jié)時,青年男女相聚,手持刷把或竹竿,合著銅鼓的節(jié)奏互相敲擊而舞。
地跨云南、廣西兩省的族山寨,除有眾人圍繞銅鼓而舞外,還有男子左手抱小銅鼓,右手用拳邊敲擊邊舞動的銅鼓舞。舞時以腰部及胯部的扭動為主,動作古樸而健美。
廣西東蘭、馬山、都安一帶的壯族銅鼓舞于春節(jié)時表演,舞時懸掛兩面銅鼓,有公鼓、母鼓之分,中間一人敲擊大皮鼓跳舞,以公、母兩鼓伴奏,動作變化較多。廣西西部山區(qū)的壯族農民,至今在農閑之時,相聚山頭以賽銅鼓為樂,表現內容多為民間傳說和故事,有《瓦崗夫人守山寨》、《趕山鞭》等,擊銅鼓以伴歌舞。
文山壯族銅鼓舞
因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緊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所以云南彝族的銅鼓舞和廣西彝族的銅鼓舞同出一源,動作也大同小異。廣西的銅鼓舞是在節(jié)日或喪事時跳的。舞時一人打鼓,男在外圈,女在里圈,圍著銅鼓,隨著鼓的節(jié)奏起舞。舞步象攀登山路的樣子,每邁一步,雙膝隨之頻頻顫動,甚為奇特。步伐大致分為六種,即二步、三步、四步、六步、八步,至最后一拍,腳向前踢出。男女同舞時,互相拉手,前后擺動。男子單獨排成長隊舞蹈時,則各執(zhí)折扇一把,屈伸于前側和胸前。舞蹈動作比較簡單,主要在于隊形的變化,節(jié)奏由慢而快,至高潮而收。廣南那灑鎮(zhèn)馬貴村壯族的銅鼓舞完整保留了十二套舞蹈動作,反映著一年四季十二個月不同的生產內容。
文山壯族春節(jié)期間的賽銅鼓,場面壯觀,激動人心。銅鼓比賽以紅水河為界,各村的銅鼓隊,把自己的銅鼓扛上河岸旁的山頂上,雙方隔河遙遙相對。比賽開始,各擊鼓的健兒,精神抖擻,奮力敲擊,鼓聲震撼山川。助戰(zhàn)的伙伴拿著草笠,為擊鼓者扇涼鼓勁,吶喊助興。圍觀的群眾,滿山遍野,夜間,火把串串川流不息,場面異常雄偉壯觀。比賽是以銅鼓聲最響亮,打鼓時間最長者為勝,雙方往往直打到銅鼓聲啞,有一方認輸為止。然后群眾便心滿意足的唱著山歌,排著長隊,歡天喜地的返回寨子。
如今流傳在壯族地區(qū)的銅鼓舞,表演時,一般是將四面銅鼓掛在村前的大榕樹上,由四個小伙子敲擊,作為伴奏;前面置一大皮鼓,由一老鼓手雙手持棍敲擊,他是舞蹈的主要表演者。他邊敲鼓,邊舞蹈,有正面打、抬腿打、轉身打、翻身打等各種擊鼓動作,節(jié)奏由慢到快,反復變化,舞姿靈活敏捷。另有兩個小伙,一個左肩扛竹筒,右手持竹棍邊敲竹筒邊舞,另一個拿雨帽為擊鼓者扇涼,邊扇邊舞,三人彼此穿插跳躍,配合自然協調,場面熱烈,情緒歡騰。
舞蹈評價
銅鼓舞屬族群性的集體舞蹈。舞者圍成圓圈,踏著鼓聲節(jié)奏沿逆時針方向起舞,跳完一組舞蹈動作再跳另一組,內容都是壯族、彝族農耕生產生活的反映麻栗坡、富寧等幾個村寨中的銅鼓舞,主要用于祈雨、求豐收和老人喪葬等民俗活動。壯族、彝族的銅鼓舞流傳普遍,動作古樸,舞蹈語匯非常豐富。壯族銅鼓舞表演時,一人敲銅鼓,另一人以木盒輔助形成共鳴滑音,這在其他音樂演奏中是找不到的。
彝族的銅鼓演奏則是一種專門技巧,一人用公、母兩面銅鼓可演奏十二種音調組合,簡稱十二調。據稱公鼓代表太陽,母鼓代表月亮,十二調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因此彝族的銅鼓舞還包含著本地民族的歷法文化內容,積淀著壯、彝先民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維系民族生存發(fā)展等多方面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和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銅鼓舞——銅鼓和銅鼓舞是青銅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與發(fā)展,銅鼓上積淀著古代農耕民族、沿海漁民的文化創(chuàng)造,也可以探尋在今日民間舞蹈中的遺存。主要在壯、苗、彝、瑤、水、布依等民族中流傳,是今日比較偏僻的山區(qū)村寨。銅鼓舞的表演形式,主要是以銅鼓為主,還配合蘆笙、大鼓等樂器作為伴奏,一般都在節(jié)日中進行。各民族有自己的特定節(jié)日和活動方式,舞蹈的跳法與風格各有特色,他們從不同方面繼承了古代銅鼓、銅鼓舞的功能與樂舞習俗,并不斷匯入新的文化創(chuàng)造。
舞蹈表演
每年“打公節(jié)”,即農歷六月十五日這一天,彝族人民百十人為一群,跳“妻麗”,擊銅鼓為樂,連跳三天三夜盡興而散。
銅鼓舞是載歌載舞的群眾性自娛舞蹈,男女均可參加,人數不限。舞蹈的風格和律動別具一格。它以胸、腰及胯部的大幅度扭擺為基調,舞風清新、純樸。步伐不復雜,基本是一步一并腳,向前進或橫走,膝部隨扭擺而屈伸。有時拉手,有時左、右手交替上下甩動。男子左手抱銅鼓,右手敲擊,腳步男女相同。舞蹈時歌唱,跳到高潮時呼叫,情緒激越。
因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緊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所以云南彝族的銅鼓舞和廣西彝族的銅鼓舞同出一源,動作也大同小異。廣西的銅鼓舞是在節(jié)日或喪事時跳的。舞時一人打鼓,男在外圈,女在里圈,圍著銅鼓,隨著鼓的節(jié)奏起舞。舞步象攀登山路的樣子,每邁一步,雙膝隨之頻頻顫動,甚為奇特。步伐大致分為六種,即二步、三步、四步、六步、八步,至最后一拍,腳向前踢出。男女同舞時,互相拉手,前后擺動。男子單獨排成長隊舞蹈時,則各執(zhí)折扇一把,屈伸于前側和胸前。舞蹈動作比較簡單,主要在于隊形的變化,節(jié)奏由慢而快,至高潮而收。
銅鼓舞苗族銅鼓舞有男子跳的,也有男女同跳的,舞時將鼓懸起,擊鼓者一人,左手持木棒擊鼓腰,發(fā)音清脆,右手持鼓錘擊鼓面中心,發(fā)音濃重,節(jié)奏多為、拍,鼓手邊擊邊舞,隨節(jié)奏踏地抬腿,眾人環(huán)繞而舞,隨著變化多端的節(jié)奏,時里時外,且進且退,舞至高潮時,加擊掌呼喊“嗨哧哧”之聲助興。其動作多為狩獵生活、農事生活動作以及對動物形態(tài)的模擬,如騎馬趕斑鳩、捕魚、撈蝦等。苗族銅鼓舞步伐有力,臂部多前后甩動或左右擺動。
銅鼓舞伴奏用的銅鼓大小各一,成為一套,大鼓為“雌”,小鼓為“雄”。擊鼓者右手執(zhí)軟木棒,交替敲擊兩只相對的鼓面,左手執(zhí)竹棍,敲擊小鼓梆,擊鼓者不參加舞蹈。
相關資料
銅鼓在古代曾有多種用途,它既是樂器、祭器和禮器,又曾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征,清代以后,仍用于祈神、祭祀、治病、喪葬、娛樂等活動,并用鼓聲傳遞信息。收藏或仍在使用的銅鼓,多是出土文物或傳世古物,件件都是鑄有紋飾、造型精美的藝術品。如鼓面中心有太陽紋,周邊有青蛙、蟾蜍飾物及翔鷺紋,鼓身有羽人舞蹈紋,競渡紋,或通體云霄紋等。銅鼓上的紋飾,多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神奇奧秘之感,吸引著人們對它的內涵進行探索。
今日出土的銅鼓與保存在少數民族中的銅鼓,其形制和紋飾各有不同,由此反映了當時當地民族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和宗教意識,幫助我們探索銅鼓舞中古文化的遺存。如蛙飾:多是立體造型,四只勻稱地分鑄在鼓面的邊沿,反映出古代農耕民族對蛙的重視、蛙的圖騰崇拜。壯族至今還有祭青蛙的節(jié)日,認為蛙是雷神的女兒,通過它可以祈求雷神給人們帶來風調雨順,農業(yè)豐收。又如太陽紋:它與古民族的太陽崇拜有關,著名的廣西寧明花山巖畫上,就畫有許多這一類型的銅鼓與銅鼓舞的場面。
畫面上,銅鼓置于江邊,許多人物姿勢相同,向同一方向歡呼雀躍,像是在擊銅鼓起舞,祭祀江神。再如廣西博物館存的世界最大銅鼓:直徑166厘米,重300公斤,鼓面中心是太陽紋,銅鼓上的翔鷺紋認為是水鶴和鷺鷥,水鶴能測風雨,鷺鷥善捕魚,以此紋飾寄托漁民出海平安、豐收的心愿。羽人舞蹈紋和競渡紋是當時歌舞娛樂、龍舟競渡的描繪,這些紋飾有助于研究古代風俗和舞蹈文化的源流。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