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爛鱗爛肉怎么治療(錦鯉魚爛鱗怎么辦)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781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發(fā)病原因]關于豎鱗病的原因,目前說法尚未統(tǒng)一。一般認為是由于細菌感染引起的內部疾患。也有人認為血吸蟲寄生在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蟲卵堵塞鰓微血管或腎臟血管以致出現腹腔積水,產生豎鱗,故名豎鱗病。又名松鱗病、炸鱗病。另有一種說法認為:發(fā)生這種立鱗現象,也許和水質不良或金魚鱗間的淋巴液因細菌感染發(fā)炎有關。浸洗后將魚放入清水中漂洗,然后用呋喃西林干粉涂抹患病處,幾次治療后松鱗面積逐步縮小,最后能痊愈。操作方法01膚霉?。海呼~體上長了一層“白毛”錦鯉爛鱗爛肉怎么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當病菌侵入到體內時,魚就會逐漸衰弱死亡。
本文目錄一覽:
錦鯉立鱗加爛肉,應該怎么救
[發(fā)病原因]
關于豎鱗病的原因,目前說法尚未統(tǒng)一。一般認為是由于細菌(小型點狀極毛桿菌)感染引起的內部疾患。也有人認為血吸蟲寄生在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蟲卵堵塞鰓微血管或腎臟血管以致出現腹腔積水,產生豎鱗,故名豎鱗病。又名松鱗病、炸鱗病。
另有一種說法認為:發(fā)生這種立鱗現象,也許和水質不良或金魚鱗間的淋巴液因細菌感染發(fā)炎有關。
[癥狀]
一般病魚兩側鱗片向外炸開,表皮粗糙,粘液分泌較少,鰭基部組織發(fā)炎充血,水腫,腹部膨脹,重則死亡。
[發(fā)病季節(jié)]
此病一般以冬、春兩季為多見,好發(fā)成魚,但傳染率不高,很少見大批魚感染患病。
[防治方法]
(1)可用2%的食鹽和3%小蘇打混合液浸洗病魚10一15分鐘,然后放入含微量食鹽(約五千分之一至一萬分之一)的嫩綠水中靜養(yǎng)。
(2)在5千克水中投放0.2克呋喃西林,把病魚浴洗10—20分鐘,隔天1次?;蛴眠秽髁秩貪姙ⅲ疁?0℃以下,按每立方米水體用1.5—2克,水溫是20℃以上,用1.0一1.5克。輕者2—3周痊愈。重者月余見效。
(3)在25千克水中投放40萬一80萬單位青霉素或100萬單位卡那霉素,每1—2周換水,重新投藥,精心飼養(yǎng),堅持用藥結合曬陽,有一定的療效。
(4)按0.2毫克/升畜用紅霉素全池潑灑。
或在50升水中加入搗爛的蒜頭250克,給病魚浸浴數次,也可治病。
一盆清水配制高錳酸鉀,以配制成深色水為準,浸洗時間以魚體忍受度為準。浸洗后將魚放入清水中漂洗,然后用呋喃西林干粉涂抹患病處,幾次治療后松鱗面積逐步縮小,最后能痊愈。
可選用慶大霉素3-5支,溶于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15分鐘。
以上是一些養(yǎng)殖經驗的分享,希望能對你會有所幫助。你的采納是我們繼續(xù)分享的動力,加油~
錦鯉身上爛快速方法
針對豎鱗、爛肉等外傷,都是因為細菌感染引起的。針對此種外傷的治療方法:1)魚缸加鹽0.5%。2)撈出病魚,用棉棒蘸碘伏將傷口腐爛的肉擦掉,露出血絲后,抹上黃粉或是用紅霉素軟膏封口,放到原缸。第二天在拿碘伏輕擦傷口,上藥,以后隔一天重復。3)每日換水五分之一(經過晾曬去氯氣后的等溫水,還要注意魚缸內補鹽)直至病愈。4)治療期間建議停食或是少喂、爆氧。
錦鯉魚掉鱗片爛肉什么原因,怎么治療最快
消毒換水:錦鯉魚掉鱗片爛肉有可能是外傷感染導致的,飼養(yǎng)者需要立即換水,并且將病魚放入黃粉溶化的水中藥浴。高錳酸鉀溶液藥?。阂灿锌赡苁羌毦腥緦е碌牡赭[爛肉,飼養(yǎng)者需要先清理腐爛的位置,再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對病魚藥浴。金霉素或五倍子治療:還有可能是患上了赤皮病,飼養(yǎng)者可以用金霉素或五倍子治療。
一、消毒換水1、原因:錦鯉魚掉鱗爛肉可能是因為受到外傷后感染,一般都是在捕撈或運輸的過程中出現外傷。或者是水中有其它尖銳的裝飾物導致的外傷。
2、解決辦法:飼養(yǎng)者需要先給病魚換水,避免細菌再次感染。再使用呋喃西林粉對病魚進行藥浴,每天藥浴15-20分鐘,堅持3天左右,腐爛的部位就會有改善。
二、高錳酸鉀溶液藥浴1、原因:錦鯉掉鱗爛肉還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導致的,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水質太差或投喂的食物不干凈。
2、解決辦法:飼養(yǎng)者需要先將腐爛的部位清理干凈,然后在患處涂抹高錳酸鉀,一天涂抹一次,堅持一周左右,腐爛的部位就會有愈合的跡象。
三、金霉素或五倍子治療1、原因:錦鯉掉鱗片還爛肉有可能是患上了赤皮病,主要是因為寄生蟲和細菌同時感染。這種情況在春秋季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飼養(yǎng)者可以仔細觀察,一旦發(fā)現及時治療。
2、解決辦法:飼養(yǎng)者需要先給病魚換水,最好將它們轉移到單獨的容器內。再將五倍子直接撒入魚缸內,在治療期間最好2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的時候可以再補充同量的藥物,等待一周左右,錦鯉就可以恢復。也可以直接注射金霉素,但是注射的量需要根據錦鯉的體型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
錦鯉爛鱗爛肉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療
錦鯉爛鱗爛肉可能是水質不干凈導致的。此時,需要對潰爛處進行消毒,并給它更換干凈的水。也可能是感染病菌導致的。此時,要在錦鯉的腐爛處涂百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水溶液,促進它恢復。還可能是生了打印病導致的。感染打印病以后,病狀多出現在背鰭與腹鰭。此時,需要在養(yǎng)護魚缸中放入五倍子,進行治療。 一、消毒換水
1、原因:水是錦鯉的空氣,水質不干凈,其中的雜質會影響錦鯉的健康,很容易出現爛鱗爛肉的情況。
2、處理方法:如果錦鯉只是出現局部的爛鱗爛肉,只需要將它的潰爛處進行消毒,然后放進干凈的水中養(yǎng)護就可以了。如果潰爛處很嚴重,需要將它放進溶有漂白粉的水中養(yǎng)護。需要注意的是,濃度不可過高,藥物濃度在一毫升/升最好。
二、涂高錳酸鉀溶液
1、原因:如果錦鯉出現背部紅腫腐爛,背鰭脫落,就說明感染了病菌。
2、處理方法:可以直接在錦鯉腐爛處涂上百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水溶液,一天涂抹一次,一般一周左右就會緩解。
三、放五倍子治療
1、原因:如果水中含有條件致病菌,在錦鯉出現表皮損傷以后就會通過接觸,感染發(fā)病。
2、處理方法:使用金霉素對錦鯉進行注射治療,按照一公斤重注射5000單位的方式注射。也可以使用五倍子進行治療,將五倍子直接灑金魚缸中即可。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水質的調節(jié),要經常換水,避免寄生蟲侵襲。小心操作避免錦鯉身體受傷,可以避免此病發(fā)生。
錦鯉魚身上爛肉怎么治
操作方法
01
膚霉?。?/p>
(水霉病、白毛?。呼~體上長了一層“白毛”錦鯉爛鱗爛肉怎么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當病菌侵入到體內時,魚就會逐漸衰弱死亡。當寄生在鰓部時就形成鰓霉病,常引起爆發(fā)性死亡。(1)病因:膚霉病是一種絲狀菌(水霉、綿霉、SAPROLEGNIA)所引起錦鯉爛鱗爛肉怎么治療的,多半發(fā)生在魚數從多的水池或混濁的死水中,如魚體瘦弱或有外傷時更易感染,病變處長大量棉絮狀菌絲,故又稱白毛病。錦鯉患膚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運時操作不小心,擦傷皮膚,或因寄生蟲破壞鰓和體表,或因水溫過低凍傷皮膚,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傷口而感染。當水溫適宜時(15~25度左右),3~5天就長成密集的菌絲體,感染數量很多時會導致病魚的死亡。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節(jié)。從魚卵到各齡魚都可感染,當孵化水溫低時,在魚卵上極易發(fā)生水霉病
02
膚霉病治療:用1.5%~2.5%的食鹽水洗凈,除去毛狀物,然后涂上2%的紅藥水,再以魚用土霉素藥浴。用0.1%~1%濃度的孔雀石綠水溶液涂抹傷口和水霉附著處。用1:15000嘗試的孔雀石綠水溶液浸泡魚體3~5分鐘。#用10MG/KG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魚體半小時。
03
膚霉病預防:拉網、捕撈、運輸和放養(yǎng)魚種時,操作要細致,不使魚體受傷。用1:15000濃度孔雀石綠水溶液浸洗魚卵10~15分鐘,每天1次,連續(xù)3天,可預防魚卵水霉病。受傷親魚,在傷口涂抹龍膽紫或高錳酸鉀,可防止水霉菌感染。每公頃水塘用75KG菖蒲、7.5~15KG食鹽和225~300KG人尿混合后,全池遍灑,每月1次。
04
皮膚發(fā)炎充血?。?/p>
(1)魚類大量死亡。水溫20~30度時最易流行,20度以下時,仍會出現少數病魚,并不斷死亡,這個溫度范圍也是魚類生長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當溫度降至10度左右時此魚病不再發(fā)生,可利用這個規(guī)律對病魚進行溫控治療。(2)癥狀:皮膚發(fā)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鰓蓋、腹部、尾柄等處較常見,有時鰭條基部也有充血現象,嚴重時鰭條破裂。病魚鱗片通常完整,沒有脫落。病魚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動緩慢,反應遲鈍,食欲較差。
05
皮膚發(fā)炎充血病治療:
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濃度浸洗魚體。當水溫20度以下時,浸洗20~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用呋。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濃度全池遍灑,病情嚴重可提高濃度為0.5~1.2MG/KG,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用紅霉素2~2.5MG/KG濃度浸洗魚體,水溫在34度以下,浸洗30~50分鐘,每天1次,連續(xù)3~5天,直到病情好轉。注射鏈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千克魚重注射12萬~15萬國際單位,通常只注射1次,患病嚴重時可在第五天注射第二次。#用氟哌酸(諾氟沙星)內服,每10KG魚體重每天用藥粉0.8~1.0G,每天一次,連續(xù)服用六天。用利凡諾20MG/KG濃度浸洗,當水溫在5~20度時,浸洗15~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早期治療效果顯著。用利凡諾0.8~1.5MG/KG濃度遍灑有特效。使用上述處理方法的同時進行鹽水浴,效果顯著。
06
皮膚發(fā)炎充血病預防:合理密養(yǎng),維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左右。#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水質清新。定期遍灑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預防疾病發(fā)生。
07
赤皮?。海ǔ鲅愿瘮〔。?)病因:赤皮病由熒光極毛桿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引起,魚體受傷,易患此病。春季和秋季是流行季節(jié),可引起魚類大量死亡。此病與水質有密切關系,溶氧量低、有機質含量高時易發(fā)生此病。(2)癥狀:病魚皮膚局部或大部發(fā)炎充血,背鰭、尾鰭等鰭條基部充血,鰭條末端腐爛,口腔和肌肉正常。病魚鱗片脫落(和皮膚發(fā)炎充血病的區(qū)別),特別是魚體兩側及腹部最明顯。
08
赤皮病防治方法:與皮膚發(fā)炎充血病相同。
錦鯉魚身上都爛了怎么治
錦鯉魚身上爛是得了膚霉病。
膚霉病的魚體表或鰭條上有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菌絲,故又稱白毛病。嚴重時菌絲厚而密,魚體負擔過重,游動遲緩,食欲減退,終至死亡。有時菌絲著生處有傷口充血或潰爛。
膚霉病又稱“水霉病”,病魚在感染初期,肉眼看不出什么癥狀,當肉眼能看到時 ,菌絲已向魚體傷口侵入,并可深入至肌肉,蔓延擴展;向外生長的菌絲,似灰白色棉毛狀,故又稱“生毛”或“白毛病”。
魚體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魚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同時魚體負擔過重,游動遲緩,食欲減退,最后瘦弱而死。
膚霉菌為淡水水域的常見菌,10℃~15℃生長良好,屬藻類菌綱水霉科。我國常見的膚霉主要有水霉、綿霉和絲囊霉菌三屬。
菌絲為沒有橫隔的多核體,一端像根樣附著于鱉體的操作處,分枝特別多,深入皮膚和肌肉稱為內菌絲,它具有從鱉體吸收營養(yǎng)的功能。
其他大部分菌絲體伸出在鱉體之外,稱為外菌絲,可長達3厘米,形成肉眼能見的灰白色棉絮狀物。
擴展資料:
常見的病原體有兩種:一是類似于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蟲,病魚體表呈白點狀;一種是卵圓鞭毛蟲,病魚體表呈淺灰色斑點,不易治愈。
①將水溫捉高到30℃,寄生蟲會因水溫升高而導致其胞囊破裂,自動脫離魚體,這種方法對初次感染白點病的病魚治療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病魚效果不明 顯,必須同時用藥物浸洗才行。
②將新磚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時,晾干后放入水族箱中,10余小時后魚體上的小白點膨脹,再過10余小時,可見體表的小白點紛紛脫落,效果較好。
③將病魚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兌摻形成,浸洗時間0.5秒—2分鐘,應注意觀察魚體的適應程度,見魚呼吸緊張時應立刻移人海水中。
④將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銅,充氧,浸洗病魚5—8分鐘,24小時后可見體表白點脫落。這種方法對初次患病魚體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魚體效果不明顯。
膚霉病癥狀:病魚各鰭殘缺不全,體表鱗片脫落,皮膚腐爛并有淺表性潰瘍。發(fā)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觀賞魚彼此間爭搶地盤,互相打斗,或者對新水不適應,導致鰭條皮膚受傷,弓J起細菌交互感染,特別是在已有魚類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魚后,更易出現這種情況。
1、加強飼養(yǎng)管理,避免魚體受傷。在越冬以前,根據顯微鏡活體檢查結果,用藥物處理殺滅寄生蟲,可以有效地預防此病。
2、用孔雀綠0.1%-1%濃度水溶液涂抹傷口和水霉著生處。
3、用孔雀綠1:15000濃度浸洗3-5分鐘。
4、用食鹽400ppm-500ppm和碳酸氫鈉400ppm-500ppm濃度合劑全池遍灑。因用藥量大,通常將病魚集中在小水泥池中進行施藥。
5、用維生素E內服,藥量與防治豎鱗病完全相同。
6、創(chuàng)造有利于魚卵孵化的外界條件(注意水溫、魚卵密度),用1:15000濃度孔雀綠浸洗魚卵(連同魚巢一起)10-15分鐘,可預防魚卵水霉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膚霉病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