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鯊魚(淡水鯊魚吃什么)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731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淡水鯊魚有淡水黑鯊、淡水白鯊、河系灰鯊3種。1、淡水黑鯊:黑鯊體延長而側扁。
本文目錄一覽:
淡水鯊魚有幾種
淡水鯊魚有淡水黑鯊、淡水白鯊、河系灰鯊3種。
1、淡水黑鯊:黑鯊體延長而側扁。腹部輪廓較為平坦。口前位,吻端具短須。背鰭高且呈三角形,位于魚體之中后方,整體看來類似鯊魚之體型。體色一致為黑色,雄魚體色較深。各鰭均呈深黑色,唯尾鰭為鮮橘紅色,胸鰭則淡色,或微橘黃色。最大體長可達12公分。體高似梭形,長5~6厘米。
2、淡水白鯊:體形長而側扁,背部明顯隆起,腹部圓,沒有腹棱。頭部扁平呈圓錐形,吻短,鰓膜與頰部不相連。上下頜有密外的彎狀小齒,呈板帶狀。背鰭位于背部最高處,有一粗壯硬棘。背鰭后上方靠近尾基處有一脂鰭;胸鰭外緣有一枚發(fā)達的硬棘,腹鰭小,臀鰭長,尾鰭分叉,體表光滑無鱗。體背灰黑色,體側青灰色,腹部銀白色。
3、河系灰鯊:亞圓筒形,一般體長約1米、頭平扁、中長;尾細長、尾椎軸上翹、眼橢圓形、吻尖且長,口小,呈三角形,上唇褶粗大,下唇褶細長、牙細小而多,鋪石狀排列。體背面灰褐色,無白色斑點,腹面白色、背鰭2個、分離,無硬棘,第1背鰭較大,后位,起點與胸鰭里角相對或稍后。
淡水白鯊魚吃什么
淡水鯊是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十分貪食,對食物選擇范圍大,幼魚主要攝食浮游動物,如輪蟲類、扁蟲類、橈足類棱角及水生昆蟲幼體,也可攝食人工配合飼料。
從魚種到成魚階段,食性更雜,除攝食各種天然餌料外,各種商品飼料,動物的下腳料、蔬菜類、殘菜剩飯等都可攝食。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可大量攝食配合飼料,若無專門的人工配合飼料,可用羅非魚飼料代替,也可以投喂豬糞,雞糞,鴨糞等。
擴展資料:
淡水鯊魚為熱帶型魚類,在自然條件下棲息于水體的中下層,喜集群。由于鰾具有輔助呼吸作用,常游到水面打水,直接呼吸空氣中氧氣。
抗低溶氧能力強,在污水中能長期棲息生存,抗病能力和適應能力也比其它魚類強。適應低溫能力較弱,其適溫范圍為20~33℃,最佳生長水溫為25~32℃;
在我國北方不能自然越冬,需要配備越冬設備,當水溫下降到18℃以下時,攝食量和活動量明顯減弱,水溫低于12℃便開始死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淡水白鯊
淡水鯊魚有哪些?長什么樣?
1.淡水鯊魚分河系與湖系,共有五個生態(tài)類型。1978年引進我國的為湖系中原產于泰國的泰國雜種黑鯊(Palsewai)(體色深黑),俗稱淡水藍鯊。
2.1998年引進我國的為湖系中原產于馬來西亞的馬來西亞白鯊(White Fowler)(體色純白),俗稱淡水白鯊。
3.湖系中的馬來西亞黑鯊(Black Fowler)(背黑肚白,俗稱淡水黑鯊)。
4.及河系中的淡水河鯊(Buah)(體灰色,俗稱淡水灰鯊)。
5.水晶河鯊(Permata)(體色紅白相間,俗稱淡水紅鯊)。
1.淡水鯊魚(Pangasius sutchi?)屬圓腹鷶屬,是蘇氏圓腹鷶?shù)乃追Q,因體型似鯊而被稱為“淡水鯊魚”,其實和真正的鯊魚并無親緣關系。
2.淡水鯊魚又稱虎頭鯊、巴丁魚或八珍魚,主要分布要東南亞一帶,有黑、白、灰三種體色。體長,側扁,背部隆起。頭部扁平呈錐形,短吻。體形頗似鯊魚。
3.分河系與海系生長,黑色的稱淡水黑鯊,原產于泰國,1978年引進我國;白色的稱淡水白鯊,原產于馬來西亞,1998年引入我國;灰色的稱馬來亞河系灰鯊,肉質較好,2000年引進我國。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