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志水族(國志水族微信)

隴南花鳥魚蟲市場2025-01-24 16:58:151.21 W閱讀0評論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785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是否還可用!

南美水族論壇一邊躺著去。好一點的水族論壇有龍巔魚鄰、泡泡、水族匯、森森之家、商洛水族網(wǎng)APP。朱門是等級的標志。由此,朱戶被納入"九錫"之列。所謂九錫,是指天子對于諸侯、大臣的最高禮遇,即賜給九種器物。濟南舊城民居四合院,門樓最具裝飾趣味,當?shù)鼐用穹Q為"門樓子"。

本文目錄一覽:

有沒有什么好一點的水族論壇?南美水族論壇一邊躺著去。

好一點的水族論壇有龍巔魚鄰、泡泡、水族匯、森森之家、商洛水族網(wǎng)APP。

1、龍巔魚鄰

應(yīng)用商店/App Store搜索:龍巔魚鄰

推薦指數(shù):☆☆☆☆☆

推薦理由:一款專注養(yǎng)魚的水族APP,前身是龍魚之巔,本身就是做論壇BBS起家的,實現(xiàn)了社區(qū)互動模式的魚友交流。

2、泡泡

應(yīng)用商店/App Store搜索:泡泡水族

推薦指數(shù):☆☆☆☆

推薦理由:致力于打造最大的中文水族社交圈,可以在APP里面交流經(jīng)驗、發(fā)表看法,分享美圖照片,結(jié)交志趣相投的水族玩家。也可以出售自己的閑置物品或者生物的場所。

3、水族匯

應(yīng)用商店/App Store搜索:水族匯

推薦指數(shù):☆☆☆

推薦理由:國內(nèi)第一款水族APP應(yīng)用,為水族愛好者提供學(xué)習(xí)、交流、分享、交易。有水草造景的交流教程,這點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不僅有水草造景,水族養(yǎng)魚方面的知識,更有寵物等其他方面的知識可以和其他玩家互動交流。

4、森森之家

應(yīng)用商店/App Store搜索:森森之家

推薦指數(shù):☆☆☆☆

推薦理由:目前唯一還在山澤手機上的水族APP??梢越y(tǒng)一方便管理森森牌的水族智能產(chǎn)品,比如智能喂食器,魚缸燈,水泵,攝像頭等等。也有互動交流和養(yǎng)魚知識分享,但是做的比較好的一點是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主播在上面做養(yǎng)魚知識的講解,還有積分禮品可以免費領(lǐng)取。

5、商洛水族網(wǎng)APP

商洛水族網(wǎng)APP的成立,也正式打開了水族互聯(lián)網(wǎng)的世界。平臺以專業(yè)的知識為眾多用戶提供如何挑選各種魚類信息,各種養(yǎng)魚知識,器材選購等服務(wù)。而平臺的成立與發(fā)展,也正式帶動了線下水族市場的發(fā)展,各大商家的入駐,更是成功開啟了水族互聯(lián)網(wǎng)市場。

擴展資料

如果大型魚沒法將小型魚吞掉,那也會把他們咬傷,咬得半死不活。所以大型魚混養(yǎng)我建議要避開小型魚。

但也不是說,大型魚和大型魚之間可以隨便混養(yǎng),這是不對的!兩者脾氣不好的魚在一起會打得不可開交,最終還是受傷?;祓B(yǎng)大型魚最好體型相差不要太大,否則容易大魚吃小魚。并且密度最好大一些,可以讓個別魚類喪失領(lǐng)地意識,避免打架。當然養(yǎng)護大型魚一定要充足的氧氣,不然密度一大,耗氧一高,很快就全軍覆沒。

國志水族(國志水族微信) 龍魚百科

古蜀國是哪個年代

古蜀文明是一種青銅文明,大約同中原的夏、商、周時期相當。

門的結(jié)構(gòu)

1.門色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的名句。酒肉臭,有注者釋為酒肉的氣味;而眾多讀者寧愿理解為朱門之內(nèi),酒池肉林,食之不盡,腐爛發(fā)臭。這更能形成強烈的對比。

白居易《傷宅》詩:"誰家起第宅,朱門大道邊?豐屋中櫛比,高墻外回環(huán)。累累六七堂,棟字相連延。……主人此中坐,十載為大官,廚有腐敗肉,庫有朽貫錢。"這可移做"朱門酒肉臭"五字的詮釋。當了十年的大官,第宅大門自然不會像普通百姓那樣,開在坊里門內(nèi),而是開門直沖大街;門色也不凡——漆成朱紅。

封建時代,宮殿朱門。朱門是等級的標志。漢代衛(wèi)宏《漢舊儀》說:丞相"聽事閣曰黃閣,不敢洞開朱門,以別于人主,故以黃涂之,謂之黃閣"。官署不漆朱紅,以區(qū)別于天子。

朱漆大門,曾是至尊至貴的標志,個好隨便使用的。由此,朱戶被納入"九錫"之列。所謂九錫,是指天子對于諸侯、大臣的最高禮遇,即賜給九種器物。《韓詩外傳》講:

諸侯之有德,天子錫之。一錫車馬,再錫衣服,三錫虎賁,四錫樂器,五錫納陛,六錫朱戶,七錫弓矢,八錫鐵鉞,九錫(禾巨),謂之九錫。

"九錫"之物,所以要等待天子賜給,倒不一定是因為諸侯或大臣的資財少,置辦不起。比如,那排在第六的朱戶,只要天子有此禮遇,恩準可以漆上朱紅色,也就是"賜"了。受此禮遇者完全有能力自己操辦,來壯自家的門戶。朱戶的賜予,是一種高規(guī)格的待遇。

漢代何沐注《公羊傳》,說到"禮有九錫",將朱戶排在第四位。

至于黃色之門,也很高貴。以至唐代用"黃閣"指宰相府,用"黃閣"借指宰相。朱紅與明黃,依后世之制而言,"人主宜黃,人臣宜朱",清代《茶香室叢抄》講到這一情況,所謂"古今異宜,不可一概"。

明代初年,朱元璋申明官民第宅之制,對于大門的漆色,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睹鲿洹份d:洪武二十六年規(guī)定,公侯"門屋三間五架,門用金漆及獸面,擺錫環(huán)";一品二品官員,"門屋三間五架,門用綠油及獸面,擺錫環(huán)";三品至五品,"正門三間三架,門用黑油,擺錫環(huán)";六品至九品,"正門一間三架,黑門鐵環(huán)"。同時規(guī)定,"一品官房……其門窗戶牖并不許用髹油漆。庶民所居房舍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及彩色妝飾"。

舊時,黑色大門很普遍,這是非官宦人家的門色。隨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而遐邇傳名,山西祁縣喬家大院的規(guī)模氣勢確是不凡。這宅院黑漆大門,因為它是民居。濟南舊城民居四合院,門樓最具裝飾趣味,當?shù)鼐用穹Q為"門樓子"。其色調(diào),深灰的瓦頂,灰白的臺階,大門漆黑色。門上紅底對聯(lián),于這黑、灰之中亮著艷色。

在東北一些地方,宅院的黑漆大門被稱為"黑大門"。別看其黑一片,雖未描繪圖案,卻如同貼了五彩門神畫——-那是"黑煞神"的象征。民間將"黑大門"說成是"黑煞神",并傳說"黑煞神'當門,邪氣難侵入。門色成了門神。

南北朝時鮑照《蕪城賦》"藻扃黼帳",黼帳即繡帳,藻扃是彩繪的門戶。這彩繪,或許是繪花草,也許繪的是龍是鳳。

與彩繪門戶的華麗形成巨大反差,是白板扉。唐代王維《田家》詩:"雀乳青苔井,雞鳴白板扉";南宋戴復(fù)古《夜宿田家》詩:"夜扣田家白板扉"。門不施漆,原木色,"白板扉"比起朱門彩扃,自然遜色寒酸,它是農(nóng)家簡樸生活的寫照?!督鹌棵贰返谄呤?李瓶兒何家托夢",西門慶"從造釜巷所過,中間果見雙扇白板門"??磥沓抢镆灿?白板扉"。

2.門簪

古代仕女梳頭打扮,青絲高髻,發(fā)上還往往要簪鮮花,簪金釵。

古人打扮宅院的門臉,也用"簪"——大門上檻突凸的門簪。門簪是將安裝門扇上軸所用連楹固定在上檻的構(gòu)件。這種大門上方的出頭,略似婦女頭上的發(fā)簪,少則兩枚,通常四枚,或多至數(shù)枚,具有裝飾效果,成為舊時大門的常見構(gòu)件。以至許多民居大門上門簪的設(shè)置,只為美觀,并無結(jié)構(gòu)功用。

門簪有方形、長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樣式,正面或雕刻,或描繪,飾以花紋圖案。門簪的圖案以四季花卉為多見,四枚分別雕以春蘭夏荷秋菊冬梅,圖案間還常見"吉祥如意"、"福祿壽德"、"天下太平"等字樣。只兩枚門簪時,則雕"吉祥"等字樣。

漢代已出現(xiàn)門簪。古建筑學(xué)家劉敦楨《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調(diào)查記》:"門簪的數(shù)目,在中國營造學(xué)社已經(jīng)調(diào)查的遼、宋遺物中,均為二具。唯此寺(指少林寺)金正隆二年西堂老師培,與元泰定三年聚公塔,增為四具,足證金代的門簪數(shù)目已與明、清同。唯其時位于兩側(cè)者,雖正方形,可中央兩具,或作菱形,或作圓形,未能劃一,也許是一種過渡時代的作風(fēng)。"門簪數(shù)量的變化,反映了其由實用性向裝飾性的過渡。作為具有結(jié)構(gòu)功能的構(gòu)件,一洞門上只需兩個門簪便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了。初時置一對門簪,只著眼于固定門扇作里。人們追求美觀,將其做得具有裝飾趣味,但仍只兩枚。后來,人們再重門簪的裝飾效果,增力四枚的本身,已將門簪的結(jié)構(gòu)功用降于第二位了。至于那些純粹為了做樣子的門簪,便只計裝飾,不較其它了。

3.獸面銜環(huán)辟不祥:鋪首

門扇上安裝拉手,便于開門關(guān)門。金屬門外可充此用,且是一種裝飾。叩環(huán)有聲,是在敲門上鑄有一對門環(huán)(圖18)。

主要具有實用價值的門環(huán),又往往配以裝飾性的底座,即鋪首——含有驅(qū)邪意義的傳統(tǒng)門飾?!稘h書·哀帝紀》"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唐代顏師古注:"門之鋪首,所以銜環(huán)者也。"

鋪首多為銅質(zhì),也有鐵制者。漢成帝時的一首童謠,說到銅色青青的鋪首:"木門倉瑯根,燕飛來,啄皇孫……"歌謠影射皇后趙飛燕的得寵。作為和下場,寫《漢書》的班固說:"'木門倉瑯根',謂宮門銅鍰,言將尊貴也。"以宮殿木門上的銅鋪首,隱言趙飛燕將被立為皇后。顏師古釋:"銅色青,故曰倉瑯。鋪首銜環(huán),故謂之根。"三字"倉瑯根",形、色兼?zhèn)?,尤?根"字用法絕佳。這三三字被后世傳為鋪首的異名。

古代鋪首的造型,漢拿元廟殿門所裝為龜蛇之形,這是四象之一——北方玄武。南方朱雀的形象也被嵌在門上,近年出版的《漢代圖案選》,載有朱雀、雙鳳、羊頭鋪首。虎、獅、螭等獸頭狀鋪首,猛獸怒目,露齒銜環(huán),則將威嚴氣象帶上大門。早期鋪首的實物,有秦咸陽宮遺址出上青銅鑄件,造型為虎頭變形,雙目圓睜,鑄紋流暢,已是精品。

鋪首以威嚴斥諸視覺。在這一門飾形式里,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它是當門的辟邪物,如清代《字沽》所說:"門戶鋪首,以鋼為獸面御環(huán)著于門上,所以辟不祥,亦守御之義。"

鋪首獸頭,大約是由螺形演變而來。其發(fā)明權(quán),古人記在建筑業(yè)的祖師魯班名下。這似乎是一種因循慣例的做法,不難理解。北宋高承《事物紀原》羅列了兩種說法:

《后漢書·禮儀志》曰:施門戶,代以所尚為飾。商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閉塞,使如螺也?!栋偌視吩唬汗敯阋娝?,謂之曰:"開汝頭,見汝形。"蠡造出頭,般以足畫之,蠡遂隱閉其戶,終不可開。因效之,設(shè)于門戶,欲使閉藏當如此固密也。二說不同?!锻ㄋ孜摹吩唬洪T扇飾,謂之鋪首也。

"商人水德"而選螺飾門戶,是替商代人拉五行說為旗幟。魯班畫蠡,創(chuàng)制鋪首的故事,遲于商,而至周,晚了一個時代,卻更多幾分大眾情趣。蠡,即螺。兩說雖相異,但異途同歸,不僅都取法螺獅,而且均看重螺的謹其閉塞、閉藏周密,著眼點也是相同的。

元代人的作品中,又出了"戶列八椒圖"的描寫。王實甫《西廂記》劇末"沽美酒"唱詞:"門迎著駟馬車,戶列著八椒圖,娶了個四德三從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賴著眾親故。"駟馬車、八椒圖,形容顯貴。白仁甫《墻頭馬上》:"你封為三品官,列著八椒圖。"同一用法。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李腫《日聞錄》廣羅有關(guān)鋪首的材料,卻未及椒圖。

椒圖何謂?明代陸容《菽園雜記》講"古諸器物異名",舉出十四種,如"囗囗其形似龜,性好負重,故用載碑","螭吻其形似獸,性好望,故立屋角上","憲章其形似獸有威,性好囚,故立于獄門上","獸吻其形似獅子,性好食陰邪,故立門環(huán)上",等等。其中說到椒圖:

椒圖其形似螺螄,性好閉口,故立于門上,今呼"鼓了"非也?!~曲有"門迎駟馬車,戶列八椒圖"之句,八椒圖,人皆不能曉,今觀椒圖之名義,亦有出也。

關(guān)于鋪首來歷的故事,說它如螺似蠡而好閉;陸容所說的椒圖,正具有這些特點。"椒圖其形似螺螄",事情到此并未完結(jié)。明代楊慎《藝林伐山》將龍生九子的傳說寫進書里,椒圖由"形似螺獅"而變成了龍子。楊慎寫道: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囗囗、鴟吻之類也。椒圖,其形似螺螄,性好閉,故立于門上。詞曲"門迎駟馬車,戶列八椒圖",人皆不能曉。今觀椒圖之名,亦有出也,見《寂國雜記》。又,按《尸子》云,法螺蚌而閉戶?!逗鬂h書·禮儀志》,殷以水德王,故以螺著門戶。則椒圖之似螺形,信矣。

世上本無龍,龍的神話由人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出龍,且又編造龍神話的枝枝蔓蔓,于是有"鯉魚跳",有"生九子"。關(guān)于龍生九子,兩說并存:蒲牢、囚牛、睚眥、嘲風(fēng)、狻猊、霸下、狴犴、囗囗、蚩吻為一組名單,另一組是憲章、饕餮、蟋蜴、(蟲蠻)(蟲全)、螭虎、金猊、椒圖、(蟲刀)多、鰲魚。后一個系列里包括椒圖。

椒圖的形象也是獸首街環(huán)(圖19)。作為龍的九子之一,其"形似螺獅,性好閉,故立于門上",由商、周人模仿螺螄,到椒圖"形似螺獅",形式未變,變化的只是源出。螺為水族,歸于龍的家族應(yīng)該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成了龍子,就喚它椒圖。包含在形式里的內(nèi)容,則像是陳年老酒,窖了幾下年,即所謂"性好閉"——以螺之閉,來強調(diào)門之閉。鋪首獸頭的威形厲志,那戒奮與示威合一的形象,透出的上是釀酒初始時的香醇。人們可以這樣品味,它貌似威加外界的樣子,其實只不過躲進"螺殼"成一統(tǒng),"守御"慎閉塞而已。閉藏周密,——鋪首將一種精神,在朱漆的黑漆的門扇上展示了幾干年,它透露著屬于中華門文化精髓的東西。

附帶說明,龍生九子是一個古老的傳說,其原型當與《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所載故事有關(guān):

哀牢夷者,其先有婦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嘗捕魚水中,觸沈木若有感,因懷囗,十月,產(chǎn)子男十人。后沈木化為龍,出水上。沙壹忽聞龍語曰:"若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見龍驚走,獨小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舐之。其母鳥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長大,諸兄以九隆能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為王。

龍生十子,其中有一個名叫"九隆"。這傳說,早見于《風(fēng)俗通》和《華陽國志》。哀牢夷即今云南省哀牢山地區(qū)彝族。

十子、九隆,后來傳為龍生九子。《中國道教》1995年第2期刊載王麗珠文章說,這在哀牢山彝族的民俗信仰中也能找到佐證。對于道教所奉斗姆星神,道藏《北斗本命經(jīng)》說:"昔在龍漢,有一國三名周御,有王妃號紫光夫人。生蓮九色,化為九子。其二長子化為大皇大帝、紫微大帝,其七幼子為七星。圣母紫光人人尊號北斗九真圣德皇后。"哀牢山地區(qū)彝族民間,將哀牢的九隆傳說與斗姆九子傳說糅合在一起,把斗姆演變成自己的祖光神,認為產(chǎn)子十人的沙壹,就是生九子的斗姆?!逗鬂h書》中龍生十子,如何變成龍生兒子的傳說,彝族的民俗信仰便是注解。

仍來說鋪首。鋪首造型之精美,明清皇宮大門所飾用者可稱代表。這枚鋪首(圖20),呈長圓形,獸首下面,分上下兩層。上層形若銜環(huán),飾以飛龍戲珠圖案,叫做"仰月千年铞",只具裝飾效能,而無門環(huán)功用。這一層之下,有飛龍飾紋襯托"仰月千年铞"。鋪首在朱漆宮門上,同金色門釘相互映襯,顯示出皇家建筑的帝王氣派。

鋪首別名金鋪、金魯。漢代司馬相如《長門賦》:"擠玉戶以撼金鋪兮,聲噌囗以而似鐘音。"描寫叩響門環(huán)的情形,玉戶金鋪的視覺效果,和金屬碰撞的聽覺效果,畫面加音響。唐代詩人薛逢《宮詞》"鎖銜金獸連環(huán)冷",寫處于靜態(tài)的鋪首。

與獸面鋪首相類,是門錢。門鈸狀似鈸,周邊通常取圓形、六邊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帶鈕頭圈子。普通民宅門上的這種門鈸,樣式簡潔,卻不乏裝飾美,有的還帶著吉祥符號,如外沿圈以如意紋(圖21),或鏤出蝙蝠圖形。

4.門釘

北京故宮的宮門,兩種門飾很醒目,除了鋪首,冉就是金光閃閃的門釘了。門釘縱橫皆成行,圓圓的,挺大體量的凸起,與那厚重的門扇正相稱,足以壯觀瞻。門釘本是出自木板門的工藝需要,但是到后來,門釘?shù)难b飾性意義似乎更為重要了。并且,其美化門面的形式,接受了中華文化多方面的給予。

門釘數(shù)量,便有講究?!堆喽肌冯s志曾刊殷文碩單口相聲《漫話燕京》:

連大門上的門釘全分等級?;蕦m城門上的門釘,每扇門九排,一排九個,一共九九八十一個。在古代呀,"九"是最大的陽數(shù),象"天",所以,皇宮的門釘,是九九八十一個。哎,唯獨東華門的門釘少一排,是八九七十二個。為什么呢?那時候,文武百官上朝都走東華門,這門是給文武官員準備的,所以少九個門釘,剩七十二個啦。王府的門釘是七九六十三個;公侯,四十九個;官員,二十五個……到咱們老百姓家,一個不個!不信?您考察呀,只要不是官府,多闊的財主——磨磚對縫影壁,朱漆廣亮大門,那門上一個門釘沒有!要不怎么管平民百姓叫"白丁兒"呢,哎,就從這留下的!

"白丁"云云,逗樂而已。門釘數(shù)目體現(xiàn)著等級觀念,是不錯的。清代規(guī)定,九路門釘只有宮殿可以飾用,親王府用七路,世子府用五路。宮門飾九九八十一顆釘,因為"九"是最大的陽數(shù),《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古代以"九五之尊"稱指帝王之位。

清宮門釘均橫九縱九數(shù)目,唯獨東華門例外,來了個八九七十二顆。這自然引人注意,生出諸多解釋。相聲中說因為官員由此門進出,所以少了九顆。也有人推測,工匠失誤,釘做大了,只好裝八路釘。這推測很難站住腳,東華門是紫禁城重要的門,此其一;再者,給皇家做活兒,當兒戲能成?那可是要掉腦袋的。有種解釋說,清代帝后靈柩自東華門出,生為陽,死為陰,門釘用偶數(shù),偶數(shù)屬陰。另有解釋,沈陽故宮大清門為三十二顆釘,偶數(shù);東華門向東,門釘如此取數(shù),是一種有意的呼應(yīng),體現(xiàn)了清王朝對其發(fā)祥之地的懷念。

關(guān)于門釘數(shù)目,北魏楊囗之《洛陽伽藍記》記永寧寺佛塔"四面,面有在戶六窗,戶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釘,其十二門十十四扇,合有五千四百枚"。依此算來,每扇門上門釘五行,每行即為九顆釘。

然而,中國營造學(xué)社的古建筑專家劉敦偵1936年在河南少林寺發(fā)現(xiàn),金元時代古塔"門釘?shù)臄?shù)目,無論縱橫雙方,均極自由,無清代僅用奇數(shù)的習(xí)慣"。例如,金代正隆二年(115年)西堂老師塔,門為雙扇,每扇排列門釘上下四行,每行四釘,兩扇共計三十一二釘。年代更早,是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殿殿門,門背面有多處唐代題記。這板門后面用五道福,每道福在門扇前面釘一行門釘,每行十一個釘。這反映了門釘?shù)慕Y(jié)構(gòu)功用,也說明講究門釘數(shù)目是后來的事。

白丁白丁,大門無門釘,雖是說笑話,卻并非憑空謅出。蒲松齡《聊齋·嬌娜》描寫狐仙幻化的宅子,只幾個字:"金漚浮釘,宛然世家"。這里,將門釘與世家相對應(yīng),反映了一種社會存在,是虛構(gòu)的小說里寫實的筆墨。

門釘,古代俗稱"浮漚釘"。其來源,同魯班發(fā)明鋪首的傳說攪在一起。傳說魯班模仿蠡之善閉,創(chuàng)制鋪首。門釘也仿螺獅,請讀宋代程大昌《演繁錄》:

今門上排立而突起者,公輸般所飾之臺也?!读x訓(xùn)》:"門飾,金謂之鋪,鋪謂之钅區(qū),钅區(qū)音歐,今俗謂之浮漚釘也。"

"排立而突起者",當指門釘。浮漚,水面的氣泡;"浮漚釘"這一俗稱,該是概括了門訂造型的稱謂——裝飾在門扇上,如浮于水面的泡。《聊齋·愛奴》有"漚釘獸環(huán),宛然世家"的句子,當是門釘、鋪首并舉。這就是說,蒲松齡所言"漚釘"系指門釘,而不是鋪首。

門釘被納入民俗活動,明代沈榜《宛署雜記》說:"正月十六夜,婦女群游,祈免災(zāi)咎,……暗中舉手摸城門釘,一摸中者,以為吉兆。"結(jié)伴而游的婦女們,走叫"走百病",過橋說是"度厄"。病、厄全拋,再試一試運氣,去摸城門門釘,一摸而中,歡聲笑語,該是富有情趣的場面。

門釘在民俗活動中獲得神秘意味,摸一摸,有病者去病,無子者得子。請看明代萬歷年間《長安客話》"金銅釘"條:

京都元夕,游人火樹沿路競發(fā),而婦女多集玄武門抹金鋪。俚俗以為抹則卻病產(chǎn)子。彭季囗試禮闈時,與客亦在游中??驮唬?此景象何所似?"彭曰:"放的是銀花合,抹的是金銅釘。"乃蘇味道"火樹銀花合"、崔融詠張昌宗"今同丁令成"句也。

"金銅釘"、"今同了……"的文學(xué)游戲,借助諧音。這諧音方式,至少那個"釘",甚至那"金"那"銅"的諧音,都可以用來解釋摸門釘?shù)娘L(fēng)俗。美國學(xué)者W·愛伯哈德《中國符號詞——隱藏在中國人生活與思想中的象征》一書注意到這一點:

將釘子錘進東西內(nèi),既是一種加固的方法,也是一種辟邪之法。從前,在中國人的大門上,常??梢钥吹揭葬斪俞斨蓝派降膼耗ь^,據(jù)說這是為了防止疾病,或者是為了促進早日生子。這大約是因為"釘"與人丁的"丁"同音的緣故。

這位美國學(xué)者同時談到門釘和鋪首,說的是"釘"之音的民俗意義。

摸城門釘?shù)娘L(fēng)俗,隱含著生殖崇拜的遺風(fēng)。明崇禎年間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記,正月十五前后摸釘兒,婦女們"至城各門,手暗觸釘,謂男子祥,曰摸釘兒"。城門門釘?shù)脑煨秃腕w量,容易使人產(chǎn)生這方面的聯(lián)想。因此,摸釘兒總是要手暗暗地摸、心暗暗地喜?!兜劬┚拔锫浴蜂浻幸皇住对罚?/p>

姨兒妗子此間誰,問著前門佯不知。

籠手觸門心暗喜,郎邊不說得釘兒。

摸門釘風(fēng)俗又不局限于北方。1930年《嘉定縣續(xù)志》記:

中秋,比戶競焚香斗,并陳瓜果、月餅祀于中庭。婦女踏月摸丁東。摸丁東者,夜至孔廟門上捫其圓木,謂可宜男。此風(fēng)于光緒中葉后已漸不行。

20年代福建《興化莆田縣志》,正月十六夜"有過橋、摸釘之俗?!得情T釘,謂之'吉兆'"。

具有裝飾意義的門釘,經(jīng)古人這么一摸,又被磨出信仰民俗的光華來。這是屬于平民百姓的光華,它匯入中國門文化的熠熠光華之中。

5.獄門狴犴

明代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卷二,講獄門畫獸頭,引述兩種說法。其一,陸容《菽園雜記》:"憲章其形似獸有威,性好囚,故立于獄門上。"另一,李東陽《懷麓堂集》:"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而與李東陽同時的楊慎《升庵集》義說:"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獄門。"

龍生九子不成龍,古人的傳說留下兩套名單,憲章和狴犴分別屬于其中一個系列。相比之下,狴犴的名氣更大一些。

狴犴的形象似獅頭又似虎頭(圖22),這一圖案通常被裝飾在獄門上方。明天啟年間刊印《明珠記》有"聞赦"圖,保留了明代監(jiān)獄的情景。監(jiān)獄的外門和二道門均為券門,獄門上方都為巨大的狴犴圖形(圖23),那情形讓人想起虎頭牢。山西洪洞縣現(xiàn)存我國年代最久的監(jiān)獄,就是虎頭牢門,盡管那已不是明代原物;"低頭出了虎頭牢",京劇舞臺上蘇三這樣唱。

龍生九子之說,明代時才編排出名單,且是互有出入的兩組。而被列入九子的那些名目,有的在漢代文獻中就已見記載,狴犴即是資歷較早的一個。漢揚雄《法言·吾子》:"貍稈使人多禮乎?"貍稈指牢獄。

"狴"既是獸名,又指監(jiān)獄,如《孔子家語·始誅》"孔子為魯大司寇,有父子論者,夫子同狴執(zhí)之",是說把父子倆關(guān)在同一牢獄。"犴"也是獸名,又指監(jiān)牢,如《荀子·宥坐》"獄犴不治,不可以刑",犴即是獄。"狴""犴"復(fù)合為詞,并沒成為兩種動物的混體,而是再無歧義地專指牢獄。直到后來出現(xiàn)了龍生九子之說,狴犴又被用作龍子之名。

牢門上的狴犴,大約同畫虎驅(qū)邪的風(fēng)俗有關(guān)。門扇畫虎之俗,漢代盛行于皇宮和民間。門上畫虎辟邪,目的是借助虎的威懾力??梢栽O(shè)想,對牢獄這特殊的處所,人們更希望施加威懾力量,獄門畫虎是可能的。以后民居改為門扇上畫門神,保平安;獄門仍畫虎,并且追求猙獰效果,以期起到鎮(zhèn)懾作用。這樣一代代沿襲下來,沒有人想到要特別給它取個名字。待到"龍生九子",需它歸入其間,花名冊上便寫"狴犴"。

明代胡侍《真珠船》言:"狴犴好訟,今獄門上獸吞口,是其遺像。"將狴犴同香口等同起來。吞口是我國西南一些地方民間至今仍在流行的門上飾物,人家掛吞口于門楣,用來辟邪。民間掛吞口的風(fēng)俗,本書關(guān)于門神的一章將談及。這里要說的是,在明代人眼里,牢門上的狴犴同人家門楣上的吞口有著聯(lián)系,這是一條線索。借這條線,將門上畫虎、門楣掛吞口、獄門狴犴等串起來,會幫助我們認識狴犴的來歷。

6.門前市招

市招,義稱幌子、招牌、招幌。這是店家高懸于門前的廣告招徠。

酒旗作為我國一種古老的門前廣告,先秦已見記載,《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說:"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懸?guī)蒙醺摺?懸?guī)谜f的即是酒旗,或叫酒簾。這種酒家門前的廣告,同詩詞歌賦、騷人墨客聯(lián)系最多,也就較多地體現(xiàn)了門前市招的文化韻味。

"竹鎖橋邊賣酒家",宋代的畫家作命題畫,平庸者盡費筆墨畫酒館,唯有一高手只畫酒簾出竹叢,簾上書"酒"字。

這令人想起元代歐陽玄詩中的意趣。他的《為所性侄題不景》:"浦口歸帆落,沙頭行客回。林間酒旗出,快著一篙來。"酒家門前的酒幌,召喚來歸舟人,快*岸,去喝酒。

《水滸傳》描寫打虎的武松,望見酒店挑著一面招旗在門前,上頭寫著五個字道:"三碗不過岡",引出打虎前的一番豪飲;輪到醉打蔣門神,武松見蔣門神開的酒店,檐前立著望竿,上面掛著一個酒望子,寫著四個大字"河陽風(fēng)月",門前一帶綠油欄桿,插著兩把銷金旗,每把上五個金字,寫道"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小說在敘事寫人的同時,勾勒出"飄飄酒篩舞金風(fēng)"的場景。清代孔尚任《紅橋》詩:"酒施時搖看竹路,畫船多系種花門。"酒篩即酒旗。

此外,"聞香下馬,知味停車",攬客的妙語;李白斗酒詩百篇,自稱"酒中仙",要利用名人效應(yīng),不妨寫上句"太白遺風(fēng)",或?qū)?李白回言此處高"(圖24)。《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十八載,王逵在福州做地方官,平生最得意的詩作是兩句詠酒旗詩:"下臨廣陌三條闊,斜倚危樓百尺高。"當?shù)赜形划攭览蠇?,常釀美酒。有舉子出主意,讓老媼"市布為一酒簾",由善書者將王逵那兩句詩題寫在酒簾上,并設(shè)法在王逵出行時使他看到酒簾。王逵問時,老媼說:"來飲酒者常誦這兩句,說是酒望子詩。"王逵聽了大喜,賞錢五千作酒本。酒簾佳話一段,在酒旗上寫詠酒旗詩。所言"酒望子",也是酒旗的別稱,遠遠可望,甚是形象。

宋代飯館有"歡門"之飾。吳自牧《夢梁錄》卷十六:"且言食店門首及儀式:其門首,以妨木及花樣沓結(jié)縛如山棚,上掛半邊豬羊,一帶近里門面窗牖,皆朱綠五彩裝飾,謂之歡門。"

商業(yè)的發(fā)展必然帶來市招的多姿多彩。韓大成著《明代城市研究》講商業(yè)的廣行招徠,引用眾多史料,本小利微者門外掛的物件,如絨線鋪外掛有花拷工,香銷外掛魚骨。富商巨賈,財大氣粗,爭奇斗勝,北京"正陽門(外)東西街,招牌有高三丈余者。泥金飾粉,或以斑竹鑲之;又或鏤刻金牛、白羊、黑驢諸形象,以為標識;酒肆則橫匾連楹,其余懸錫盞,綴以流蘇"。可見當年店鋪門臉前競斗奢華、比賽氣派的繁榮景象。

清代時市招更加發(fā)達。清人《浪跡續(xù)談》講棉花店門前幌子的故事:"閩本有定風(fēng)珠,相傳康熙間周櫟園先生為閩藩時,出門日恰值大風(fēng),南門大街兩旁招牌幌子無不搖動,惟一棉花店前,所掛多年棉球幌子,屹然不動,先生目而異之,不計價買歸,乃中有一大蜘蛛,腹藏大珠,屢試之風(fēng)中,不小搖動……"這個故事至少反映了三方面的情況:一、清代福州的這條南門大街上,兩旁店家掛滿了幌子,風(fēng)動幌搖,形成景觀。二、棉花店掛棉球幌子。三、有些店家的幌子是多年也不更換的,由此有蜘蛛做窩棉球、腹藏定風(fēng)珠云云。徐河《清稗類鈔》記常見的幌子:

商店懸牌于門以為標識廣招徠者曰市招,俗稱招牌,大抵專用字,有參以滿、回、藏文者,有用字兼繪形者,更有不用字,不繪形,直揭其物于門外,或以象形之物代之,以其人多不識字也。如賣酒者懸酒一壺,賣炭者懸炭一支,而面店則懸紙條,魚店則懸木魚,俗所謂幌子者是也。

市招懸以物件,直觀,又照顧到不識字者。錫制小碗系成一串串,級以紅布條,這是錫器店;石刻特大蠟燭并燈臺,這是蠟燭店。天津著名的"風(fēng)箏魏",店門前懸木制的糊以天藍布的沙燕。鞋店市招為木制筒靴和云彩,含著平步青云的祝福(圖25)。大津民俗博物館陳列的商家招幌,醬園懸一束腰葫蘆形木板,上寫"陳醋"字樣;煙草鋪懸木牌,上面豎寫"煙魁"兩個正楷大字。清代《舊京瑣記》卷兒:"舊日都門市肆亦留心廣告之術(shù),……雷萬春之鹿角膠,門上掛大鹿角。某扇鋪之檐際懸一大扇。"

市招不只限于商業(yè)買賣。清代揚州的書場,"門懸書招,上三字橫寫,為評話人姓名,下四字直寫,曰'開講書詞'",見李斗《揚州畫肪錄》卷九?!段饔斡洝返诎耸幕孛鑼?,孫悟空見"正當中一家子方燈籠上,寫著'安歇往來商賈'六字,下面又寫著'王小二店'四字。行者才知是開飯店的。"旅店門前懸掛的燈籠,在夜色里廣告招徠。雖見諸神魔小說,但這一細節(jié)當是取自現(xiàn)實生活。

《水調(diào)歌頭》鑒賞資料

京鏜——《水調(diào)歌頭》

【年代】:宋

【作者】:京鏜——《水調(diào)歌頭》

【內(nèi)容】

伏蒙都運、都大、判院以某新建駟馬樓落成有日國志水族,寵賜佳詞國志水族,為郡邑之光,輒勉繼嚴韻,以謝萬分。

百堞龜城北,江勢遠連空。

杠梁濟涉,渾似溪澗飯長虹。

覆以翬飛華宇,載以魚浮疊石,守護有神龍。

好看發(fā)源水,滾滾盡流東。

司馬氏,凌云氣,蓋。

當年題柱,從此奏賦動天容。

果駕軺車使蜀,能致諸蠻臣漢,邛道仍通。

寄語登橋者,努力繼前功。

【鑒賞】:

成都城北舊有一座清遠橋,相傳即漢代的升仙橋(一作“升遷橋”)。據(jù)晉代常璩《華陽國志·蜀志·蜀郡州治》,橋有送客觀,漢代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最初離蜀赴長安時,曾題辭于此,曰“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也”(《太平御覽·地部·橋》引《華陽國志》作司馬相如題橋柱云云,與單行本稍有不同),意即不做高官誓不還鄉(xiāng)。后來此志竟成,果然以“欽差大臣”的身份乘赤車駟馬返蜀,一時太守以下郊外迎接,縣令背負弓箭為之開道,蜀人把這視為榮耀(參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唐岑參《升仙橋》“長橋題柱去,猶是未達時。及乘駟馬車,卻從橋上歸。名共東注水,滔滔無盡期?!奔丛伷涫隆I蓸蚰纤螘r業(yè)已破舊,孝宗紹熙十六年(1189)十二月至十七年四月,身為四川安撫制置使、知成都府的京鏜將其重加修建,改名“駟馬橋”,并撰有《駟馬橋記》。觀本篇小序可知,橋?qū)⒖⒐r,同僚們賦詞祝賀,作者遂填此闋以作答謝。但,原唱今已失傳,只剩下這篇“報李”之作了。全詞緊緊圍繞“駟馬橋”在作文章。

“百堞”二句,先寫此橋所在之地、所跨之江?!褒敵恰笔浅啥嫉膭e名。相傳戰(zhàn)國時秦大臣張儀初筑此城,屢筑屢壞,后見大龜從江中而出,巫者讓張儀按龜之行跡筑城,果然城筑而不壞。見宋祝穆《方輿勝覽。成都府??っ??!敖?,此指郫江,系長江上游支流之一,經(jīng)成都北,折向南,與都江會合。郫江氣勢磅礴,遙接長天,景色極為雄闊,又得雄偉綿延之城垣映襯其間,更其壯觀,而“江”既浩蕩若此,則“江”上之“橋”的巍峨與伸展不問可知。寫“江”正所以寫“橋”焉。然而“江闊橋更長”的寫法,在詞人猶覺不足以顯示“橋”的氣魄之大,故下文又設(shè)喻為夸張。以“長虹”擬“橋”,這是夸大;以“溪澗”擬“江”,這是夸小。駟馬橋的矯健雄偉,就在這“大”與“小”的對比中突出出來了。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楚使子虛以云夢澤“方九百里”夸言楚國之大,齊烏有先生則以齊國“吞若云楚者八九,其于胸中曾不帶芥”抑而勝之。本篇筆法,與此相近。細細品味,“杠梁”二句的精彩之處尚不止于此。如“濟涉”字、“飲”字,也都是詞眼所在。就事實而言,“江”動而“橋”靜“但據(jù)實寫來,便無詩意。詞人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橋墩比作人腿,寫”橋“邁開大步涉水過江;又將橋身比作渴虹,張開大嘴吮吸湍流。—”靜“物”動“寫,整個畫面就活起來了。前四句,作者作遠觀江橋,先繪背影,再描橋姿,層次分明,讀者心中已生橋之大概?!边h“”渾“等詞極具氣魄,橋之偉岸淋漓盡現(xiàn)于此。

以上從大處落墨,是對駟馬橋的宏觀描寫。至“覆以”二句,精雕細琢,轉(zhuǎn)入微觀。橋巔之,有華麗的飛檐覆蓋著,勢如羽軍鳥振翅;橋底有層疊的石墩負載著,形如魚鱉浮游。似這等巧奪天工、美侖美奐的`建筑物,合有神靈護佑。相傳隋軍戰(zhàn)艦自成都東下伐陳時,“有神龍數(shù)十,騰躍江流,引伐罪之師,向金陵之路,船住則龍止,船行則龍去,四日之內(nèi),三軍皆睹”(見《隋書。高祖紀》開皇八年伐陳詔),于是詞人不假旁搜,順手引入詞中,更為此橋抹上一道奇光幻彩。橋以“馬”名,而詞人在具體摹寫與渲染時,又調(diào)動“羽軍”,“魚”、“龍”等動物字詞,且與首句“龜城”之“龜”字遙遙相映,別具匠心。盡客這些飛禽水族均非其實(“羽軍”、“魚”、“龜”分別物化、附屬于“華宇”、“疊石”和“城”,“龍”則純出于虛擬),能夠引發(fā)讀者的豐富想象,使人若見羽軍飛于天、龜行于陸、魚浮江面,龍潛水底,這就加倍地給“郫江長虹圖”增添了勃勃生機。作者宏觀寫橋極有氣勢、細處入手更富神韻、語言生動靈活,視角多變,短短三句,橋之精美躍然紙上。

自《尚書。禹貢》以后,古人以為長江發(fā)源于蜀中的岷山,后世文學(xué)家信之不疑,晉郭璞《江賦》曰:“惟岷山之導(dǎo)江,初發(fā)源于濫觴?!碧K軾是四川人,其《游金山寺》詩亦云:“我家江水初發(fā)源。”詞人以濃墨重彩描繪此橋傳神之后,不無自豪地宣稱:新橋落成在望,很快便可登橋觀覽,欣賞那剛發(fā)源不久的江水滾滾東流了國志水族!上闋起處由“江”出“橋”,至此又由“橋”入“江”,峰回路轉(zhuǎn),嶺斷云連,章法縝密地結(jié)束了上闋。

上闋著重寫“橋”,然題面中“駟馬”二字尚無著落,故下闋即轉(zhuǎn)而述司馬相如事。江勢雄偉,橋姿壯麗,地靈如此,人杰若何?寫江寫橋,自然言及登橋之人,兩闋之間的過渡,亦可謂“山巖巉絕之際,飛梁而行”(明李騰芳《山居雜著》)了。

換頭三句,高度贊揚司馬相如的“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謂其登橋上路、出蜀赴京之際,氣宇軒昂,壓倒了當世的諸公。以下二句,一則述“題柱”之舉,勾鎖上文;一則進而敘述其入京后牛刀小試,初露鋒芒。按《史記》本傳載其為天子游獵賦(即《上林賦》)獻給漢武帝,帝大悅,任用其為郎官,“奏賦動天容”即是謂此。至“果駕”三句,登峰造極,備述其雄圖大展,衣錦榮歸。傳載相如為郎官數(shù)歲,武帝遣其為使其回鄉(xiāng)安撫巴蜀地區(qū),后又出使西南邛、稢等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區(qū),致使諸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皆請為漢臣,漢與邛、稢間斷絕了的交往自此重新暢通。這兩次出使,于國家而言,穩(wěn)定了西南邊陲的政治局勢,加強了漢王朝與西南諸少數(shù)民族的聯(lián)系,貢獻甚大;于個人而言,實現(xiàn)了當年乘赤車駟馬重返成都的豪語壯志,也算心滿意足,利國利家成功成名了,馳譽鄉(xiāng)里,垂名清史對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來說,人生的價值,莫此為甚了。詞人雖只是根據(jù)史料,敷衍成文,但無限神往之情,已洋溢在字里行間。

作者,推崇前賢,目的是激勵后進;表彰古之登橋者,正為激勵今之登橋者奮起。所以才有卒章顯志、畫龍點睛的最后兩句:“寄語登橋者,努力繼前功!”詞人重修此橋之旨,以“駟馬”名橋之旨,以及撰此詞之旨,便昭然揭出。為山九仞,有此一簣封頂,便出云霄之上,全詞有此作收束意味登時深遠有加。

通觀全詞,既為橋而作,則上闋寫橋由粗及精,繼而下闋獨展“駟馬”之旨趣,由古勵今。層次分明。不乏深意,實屬佳作。就思想內(nèi)容而論,本篇不可避免地表現(xiàn)出某些封建社會士大夫階級的局限性,如大漢族主義傾向、對于個人功名利祿的汲汲追求等等,這些固然不足?。坏珡牧硗庖粋€角度來看,詞人所歌頌的并非古人為祿利爭奪之為,而是符合國家、民族利益之舉,詞人贊此,也是想表達個人的榮耀應(yīng)在為國家、民族盡職盡責中實現(xiàn)詞中所含蘊著的奮發(fā)、進取精神,仍然具有積極的意義。唐宋詞里司馬相如事者汗牛充棟,大抵著眼于國志水族他的文學(xué)才華以及他與卓文君的浪漫愛情,而本篇獨取其在政治建樹,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逆言之即“見仁者仁,見智者智”,如果說他人之詞乃詞人之詞,那么京鏜此詞則便是政治實干家之詞了!

有宋一代是我國文明與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高峰階段,文化的各個方面都出繁榮局面,其表現(xiàn)之一即地方官吏頗留意于保護整修古跡、新辟名勝,功成之時,輒延請名士或親自揮毫為文以記,故此類散文佳作層出不窮,如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豐樂亭記》、蘇軾《超然臺記》、陸游《銅壺閣記》等皆是。我們常說南宋豪放派詞人有“以文為詞”的傾向,這方面僅僅著眼于他們詞中的散文句法是不夠的,還應(yīng)該注意到散文題材對詞作的滲透。即以此詞而論,它難道不是一篇協(xié)律押韻、入樂可歌的《駟馬橋記》么?

文章版權(quán)聲明:本站文章來之全網(wǎng),如有雷同請聯(lián)系站長微信xlyc002 ,轉(zhuǎn)載或復(fù)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

發(fā)表評論

快捷回復(fù):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2092人圍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

目錄[+]

取消
微信二維碼
微信二維碼
支付寶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