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圖畫大全圖片欣賞 金龍魚圖畫大全圖片欣賞簡單
- 東北八大怪和滿族八大怪有什么區(qū)別
- 山海經(jīng)中神秘的昆侖山到底在哪
- 中國古代繪畫五大類
- 美人魚是什么樣的
- 你知道多少關(guān)于愛國的中外古詩,名言警句,名人名言
- 楊萬里有個弟弟楊炎正,有什么代表詞作
東北八大怪和滿族八大怪有什么區(qū)別
東北八大怪和滿族八大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東北八大怪是指東北地區(qū)的八種特色食品,包括臭豆腐、烤冷面、鍋包肉、炸醬面、糖葫蘆、烤魚、烤肉串和烤雞翅。
這些食品都有著濃郁的東北特色,深受當?shù)厝撕陀慰偷南矏邸?/p>
而滿族八大怪則是指滿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八種特色物品,包括滿族傳統(tǒng)服飾、滿族傳統(tǒng)建筑、滿族傳統(tǒng)樂器、滿族傳統(tǒng)武器、滿族傳統(tǒng)飲食、滿族傳統(tǒng)醫(yī)藥、滿族傳統(tǒng)織錦和滿族傳統(tǒng)舞蹈。
這些物品都是滿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滿族人民的傳統(tǒng)生活和文化特色。
因此,東北八大怪和滿族八大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東北地區(qū)的八種特色食品,后者是指滿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八種特色物品。
山海經(jīng)中神秘的昆侖山到底在哪
昆侖山,又名昆侖虛,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具有,中國第一神山,萬山之祖,之稱,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之間,伸延至青海境內(nèi),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有全年恒溫20度的昆侖泉,有一步天險橋的昆侖橋
中國古代繪畫五大類
中國古代繪畫的分類山水、動物、人物、工筆、寫意、傳統(tǒng) 。畫分十門。中國畫的分科,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六門,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馬、鬼神、花鳥等。北宋《宣和畫譜》分十門,即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鳥獸、花木、墨竹、果蔬等。南宋鄧椿《畫繼》分八類(門),即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藥草、小景雜畫等。元代有“畫家十三科”,但內(nèi)容相當龐雜,作為分類標準不適宜。
美人魚是什么樣的
謝謝邀請,首次知道美人魚還是兒時看過的安徒生《美人魚》的故事,然后為美人魚凄婉的愛情而悲傷不已,再然后就是有關(guān)于美人魚的無限遐想,當然也只是幻想,因為最終也只是相信那是虛構(gòu)的。
之后隨著年齡的成長,養(yǎng)過娃娃魚,別人就對我說,傳說的美人魚其實就是娃娃魚,當時還真的信了幾分,現(xiàn)在想想真是可笑極了。
對于美人魚,其實,我們很多人也只是聽的傳說或者看到的書里的記載,真正見到者幾乎是無。
那么,我也只能將我看到的有關(guān)資料大略說一下。時間記不住了,只記得蘇格蘭有位教師在海灘散步時,突然看到了傳說中真實版的美人魚,裸體女性,頭發(fā)褐色,五官與人相近似,也有乳房,尾卻是魚尾,游于水面,幾分鐘后就消失了。又有報道說還有一些人在許多不同的海面都曾親眼目睹過美人魚的出現(xiàn),這是傳說見到的真實版的美人魚。
說美人魚是虎鯊的有之,說是遠古遺存動物――儒艮有之,說是人猿的變種亦有之。
真實版美人魚是沒有見過,但據(jù)傳在日本大阪瑞龍寺里收藏一具完好的人魚標本,是西元1682年日本外海漁民捕撈到的活的人魚,但沒有多久就死了,人魚的胸口少了一塊肉,應(yīng)是當年被人挖去吃了,當時日本人相信吃了人魚肉可長生。
2300年前,巴索斯在《萬代歷史》中就有人魚記載;17世紀,英國出版的《赫特生航海日記》中也有所描述;中國古代《太平廣記》中記載: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發(fā)如馬尾,長五六尺,只是中國古人稱為鮫人。
至今科學(xué)無法解釋的美人魚到底是什么神秘生物。我認為或許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既然有許多記載,就不可能是捕風(fēng)捉影。
你知道多少關(guān)于愛國的中外古詩,名言警句,名人名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楊萬里有個弟弟楊炎正,有什么代表詞作
楊萬里有個弟弟楊炎正,有什么代表詞作?
前言
辛棄疾曾經(jīng)有一首《水調(diào)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這首詞作于1178年(即淳熙五年),當時辛棄疾和好友經(jīng)過鎮(zhèn)江到揚州。
詞中“和人韻“的那個人,就是同行的好友楊炎正和周顯先。楊炎正也是一個與辛棄疾意氣相投的愛國詞人。
說起楊炎正,估計很少有人聽說,也很難記住。但是說起他的族兄楊萬里,大家可能印象就深一些了。
一、楊萬里的族弟
族弟,指同高祖兄弟的弟輩。楊炎正是楊萬里的堂弟。
楊炎正 (1145—?)是江西廬陵(今吉安)人,字濟翁。因此辛棄疾的那首詞,在有的版本里題目又寫作《水調(diào)歌頭·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
楊炎正在五十二歲的時候,慶元二年(1196)年才登第,不過他和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顯然很早就認識。
在楊炎正及第前18年,淳熙五年(1178年)的夏秋之交,辛棄疾調(diào)任為湖北轉(zhuǎn)運副使,船只停泊在揚州時,與楊濟翁(炎正)、周顯先有詞唱和。
楊炎正的這首詞就是其代表作《 水調(diào)歌頭·登多景樓 》。
二、楊炎正《 水調(diào)歌頭·登多景樓 》
多景樓在京口北固山上,京口即今天的鎮(zhèn)江市,今天登山還能見到多景樓。
北固山的對岸就是今天揚州市,但是古代揚州的面積非常大。宋朝的揚州管轄區(qū)包括兩浙路全境,兩浙路又包括14州2軍,例如常州、蘇州、潤州(鎮(zhèn)江)、杭州、湖州等地都屬于這個管區(qū)。
因此可知,為什么辛棄疾的詞題為《水調(diào)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其實大概率是泊舟于鎮(zhèn)江北固山下了,因此會唱和楊炎正的《 水調(diào)歌頭·登多景樓 》。
我們來欣賞一下楊炎正的《 水調(diào)歌頭·登多景樓 》:
寒眼亂空闊,客意不勝秋。強呼斗酒,發(fā)興特上最高樓。舒卷江山圖畫,應(yīng)答龍魚悲嘯,不暇顧詩愁。風(fēng)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蓱z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都把平生意氣,只做如今憔悴,歲晚若為謀。此意仗江月,分付與沙鷗。
此時辛棄疾38歲,楊炎正才33歲。在詞中,楊炎正自嘆時光空度、“報國無路”。
北固山其實很小,但是臨江拔起,氣勢非凡。多景樓在山上的甘露寺中,憑欄遠眺,可盡攬“江山圖畫”??上В跅钛渍难壑?,神州淪落,有志難酬。唯有江月沙鷗為伴而已。
三、辛棄疾勸慰楊炎正,不必投筆從戎
此時楊炎正還是東南名士、一介布衣,而38歲的辛棄疾已經(jīng)飽經(jīng)風(fēng)霜了。他的唱和之詞寫道: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高樓。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fēng)雨佛貍愁。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yè),嘗試與君謀。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
與楊炎正詞相比,辛詞理解起來就難得多,在現(xiàn)代人看來,辛詞用語有生僻,典故也用得太多,沒有點學(xué)問真看不懂。
上闕用東晉淝水之戰(zhàn)的典故,回憶了當年南宋采石磯大戰(zhàn)擊敗金主完顏亮的故事。正是這場勝利,激勵了北方的辛棄疾南下歸宋。他自比于季子蘇秦,帶黑貂之裘入秦,想要建功立業(yè)。
可惜辛棄疾在南宋并沒有見到秦王的軍力與魄力。反而在采石磯大戰(zhàn)不久,和金國簽署了隆興和議,主戰(zhàn)派從此失勢。
杜甫《夢李白》詩中有句“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毙翖壖不枚旁妵@息“今老矣,搔白首”。還不如回家搞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呢。
兩位名士(楊炎正、周顯先)呀,你們雖然知書達理,但是我還是要勸導(dǎo)二位。不要去追求李廣的志向,還不如去當個富貴侯爺舒服。
當時,宋金和議已經(jīng)十幾年,雙方偃武修文,各自安好。收復(fù)中原的事業(yè)早就被南宋主和派拋到九霄云外了。
所以大家還是洗洗睡吧,皇帝不需要射虎的將軍,當個太平時代的富貴之人就可以了。
辛棄疾離開揚州以后,還寫過一首詞,寄給了楊炎正、周顯先二人,再次表達了對于恢復(fù)大業(yè)的失望: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fēng)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zhuǎn)相尋,今猶昔?!稘M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四、楊炎正詞作,正宗中之上乘
清朝詞人況周頤在《蕙風(fēng)詞話》卷二稱贊楊炎正的一首《蝶戀花》:
“婉曲而近沈著,新穎而不穿鑿,于詞為正宗中之上乘”。
能得到?jīng)r周頤的這番評價不易,我們看看這首《蝶戀花》:
離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東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為君愁絕聽鳴艣。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尋春,依舊當年路。后夜獨憐回首處,亂山遮隔無重數(shù)。
刬地,依然、依舊。春雨匯入江河,東流而去。離恨恰如雨水匯入這東流的江水。巧妙地化用了李煜《虞美人》的佳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下闕前三句,可以見到歐陽修《玉樓春》的影子:春在城南芳草路。結(jié)尾句以寫景收,手法類似于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結(jié)句:“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結(jié)束語
昨天說的陳亮51歲及第,今天的楊炎正52歲及第。不過陳亮第二年就去世了,而楊炎正長壽得多,在嘉定七年(1214)還官至安撫使,此時他已經(jīng)70歲 。而早在1207年,楊炎正的好友辛棄疾去世 。
楊炎正的故事不多,除了辛棄疾在《稼軒詞》中屢有贈答之外,楊萬里《誠齋詩話》也曾經(jīng)提到過自己的這個弟弟:
余族弟炎正,字濟翁,年五十二乃登第。初為寧遠簿,甚為京丞相所知。有啟上丞相云:‘秋驚一葉,感蒲柳之先知;春到千花,嘆桑麻之后長。’丞相遂厚待,除掌故之令。”
結(jié)束時,依照慣例填詞一首為作業(yè),《蝶戀花》:
剪柳欺花風(fēng)弄雨,舊綠殘紅,散入清溪去。欲挽東流留不住,悠然一舸聲聲櫓。
春去春歸桃葉渡,迎得春來,莫問春歸路。當日分攜吟望處,遠山橫翠云無數(shù)。
@老街味道
金龍魚圖畫大全圖片欣賞 金龍魚圖畫大全圖片欣賞簡單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