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魚有刺嗎圖片(胭脂魚有沒有魚鱗)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553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nèi)容是否還可用!
胭脂魚有刺嗎圖片??!
胭脂魚有刺嗎圖片
本站是一個關于水族行業(yè)的一個網(wǎng)站,本文給大家介紹胭脂魚有刺嗎圖片,和胭脂魚有沒有魚鱗對應的相關信息,希望對魚友有所幫助,謝謝關注我們祥龍魚場。
本文目錄一覽:
- 1、這是什么魚?
- 2、中國胭脂魚的形態(tài)特征
- 3、和武昌魚類似但身發(fā)黑嘴向下勾是什么魚
- 4、胭脂魚是幾級保護動物?
- 5、長江江西現(xiàn)最大胭脂魚,胭脂魚的外表有何特征?
- 6、胭脂魚能吃嗎?如果可以怎么烹飪?
這是什么魚?
? ? ?這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胭脂魚胭脂魚有刺嗎圖片!胭脂魚有刺嗎圖片?。??別名,黃排、血排、粉排、火燒鳊、木葉盤、紅魚、紫鳊、燕雀魚、火排、中國帆鰭吸魚等,生長于中國長江水系、卵生動物,在水族箱環(huán)境中還沒有過成功的繁育。其體型奇特,色彩鮮明,尤其幼魚體形別致,色彩絢麗,游動文靜,被人們榮稱為“一帆風順”,在東南亞享有“亞洲美人魚”的美稱。是中國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種。
外形特征胭脂魚有刺嗎圖片:
? ? 胭脂魚體側(cè)扁,背部在背鰭起點處特別隆起。頭短,吻圓鈍??谙挛唬蜀R蹄狀。唇發(fā)達,上唇與吻褶形成一深溝。下唇翻出呈肉褶,唇上密布細小乳狀突起無須。下咽骨呈鐮刀狀,下咽齒單行,數(shù)目很多,排列呈梳妝,末端呈鉤狀。上顛窩明顯下陷,位于頂骨外側(cè),下頰窩淺而不無須。腹部干直。背靖基底極長,無硬棘,鰭條50根以上,基部延長至臀鰭基部后上方;臀鰭條10-12;尾柄短,尾鰭深又形,下葉長于上葉。背鰭無硬刺,基部很長,延伸至臀鰭基部后上方。臀鰭短,尾柄細長,尾鰭叉形。鱗大呈圓形,側(cè)線完全。
在不同生長階段,體形變化較大。仔魚期當體長為1.6-2.2厘米時,體形特別細長,體長為體高的4.7倍;稍長大,在幼魚期體高增大,體長12-28厘米時,體長為體高的2.5倍;成魚期體長為58.4-98.0厘米時,體長約為體高的3.4倍,此時期體高增長反而減慢。其體色也隨個體大小而變化。仔魚階段體長2.7-8.2厘米,呈深褐色,體側(cè)各有3條黑色橫條紋,背鰭、臀鰭上葉灰白色,下葉下緣灰黑色。成熟個體體側(cè)為淡紅、黃褐或暗褐色,從吻端至尾基有一條胭脂紅色的寬縱帶,背鰭、尾鰭均呈淡紅色。
沒長大的胭脂魚幼體,說實話它們的體色的確不怎么讓人期待。深褐的底色,體側(cè)有三條黑色寬紋,雖說不上難看,但和成魚驚艷的紅色相比就差太多了。它們值得欣賞的地方是背鰭。胭脂魚的背鰭很長,尤其幼魚的背鰭前端更是十分高大,仿佛把整個軀體都拉伸成了山峰形。也正是這個背鰭讓它們得到了“一帆風順”的名字,聽著看著都挺吉利。
生活習性:
? ? ?胭脂魚喜好在水體中部和底部活動,不耐低氧。其體型奇特,尤其幼魚體形別致,游動文靜,而且會隨情緒變化改變體色; 攝食頻繁,屬雜食動物,無論食物狀態(tài)如何均可進食,其食物包括豐年蝦、紅蚯蚓和蔬菜。胭脂魚是卵生動物,但在水族箱環(huán)境中還沒有過成功的繁育。雄魚在接近雌魚時頭部和鰭上會出現(xiàn)結(jié)節(jié)。
? ? ?胭脂魚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體與成體,形態(tài)各異,生境及生物學習性不盡相同,幼魚喜集群于水流較緩的礫石間,多活動于水體上層,亞成體則在中下層,成體喜在江河的敞水區(qū),其行動迅速敏捷。 可與波魚(Rasbora)、鮐(Danio)和黑線飛狐和平共處,但不能與石首魚和泥鰍混養(yǎng)。
? ? ?成年胭脂魚體長最長能達到1米,由于其生長緩慢,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可以活到25歲。一般6齡可達性成熟,體重約10公斤左右。每年2月中旬(雨水節(jié)前后),性腺接近成熟的親魚均要上溯到上游,于3-5月在急流中繁殖。長江的產(chǎn)卵場在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地。親魚產(chǎn)卵后仍在產(chǎn)卵場附近逗留,直到秋后退水時期,才回歸到干流深水處越冬。胭脂魚胭脂魚生長較快,1齡魚體長可達200毫米左右,成熟個體一般體重可達15-20公斤,最大個體重可達30公斤。
地理分布:
? ? ?亞口魚科大多數(shù)屬種分布于北美洲,現(xiàn)存約14屬,近80種。本種是迄今所知的亞口魚科分布于我國唯一的種。 在長江上、中、下游皆有,但以上游數(shù)量為多;福建閩江亦產(chǎn),亦屬少見。
保護級別:
? ? ?野生狀態(tài)個體的數(shù)量正逐年趨于下降。葛洲壩截流后,長江中下游親魚不能上溯至上游的沱江、岷江等大支流中產(chǎn)卵,宜昌江段的某些產(chǎn)卵場的環(huán)境也遭到破壞。雖然壩下江段仍發(fā)現(xiàn)有繁殖群體,但因捕撈過度,自然存在的野生群體數(shù)量下降趨勢仍在繼續(xù)。
易危。是中國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
品種簡介:
? ? ? 胭脂魚毫無懸念是吸口鯉科里面最漂亮的魚了。而如果作為大型觀賞魚,胭脂魚也應該是中國特產(chǎn)的最漂亮的品種。成熟的胭脂魚體色淺紅,在體側(cè)中軸有一條絳紅色的縱寬帶一直延伸至尾部,艷麗非常?!半僦边@個名字也是由此而來。不過長江邊的居民有句老話叫“黃排長大不像樣”——黃排,就是胭脂魚,意思是說胭脂魚得長大了才好看。
? ? 飼養(yǎng)方法:
胭脂魚的野生個體曾經(jīng)遍布于長江各個水域,體長可達100厘米。我們現(xiàn)在市面上見到的都是人工飼養(yǎng)的小魚。胭脂魚的人工保育繁殖很成功,大批量的魚苗表明它的成活比較簡單。胭脂魚的游泳能力強,代謝較高,飼養(yǎng)它們需要較寬裕的水體,同時保證水的高流速和高容氧。但它不是熱帶魚,水溫控制在15°C~20°C為宜,過高則容易導致燒尾。胭脂魚是底棲性魚類,和所有吸口鯉科魚類一樣對食物的接受能力極強,只要它們的嘴能吸進去的,給什么都吃。它們的生長較快,所以只要魚缸的水體夠大,飼料足夠充足,等它們的身體長到50厘米左右的時候,就可以看見名副其實的“胭脂魚”了。
幼魚:
亞成魚:
成年魚:
中國胭脂魚的形態(tài)特征
中國胭脂魚
口小胭脂魚有刺嗎圖片,下位,呈馬蹄型;唇頗厚,富肉質(zhì)。上下唇上具多數(shù)乳頭狀突起。背鰭基底極長,無硬刺,鰭條50根以上。尾柄短,尾鰭深叉形。僅分布于長江和閩江水系中。
幼魚經(jīng)常群集于水流比較靜止胭脂魚有刺嗎圖片的亂石之間。亞成體則棲息在長江中下游湖泊、江河中,成魚多見于上游。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也攝食高等植物碎片及硅藻等。成熟個體一般體重可達15~20千克。在長江上游是一種重要的經(jīng)濟魚類。
胭脂魚(Myxocyprinus asiaticus)屬鯉形目,亞口魚科,胭脂魚屬。俗稱胭脂魚有刺嗎圖片:火燒鳊、黃排、木葉盤、紅魚、紫鳊、燕雀魚、血排、粉排。英文名胭脂魚有刺嗎圖片:Chinese sucker 。
瀕危等級:易危。中國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也是胭脂魚科在中國唯一的代表。
體側(cè)扁,背部在背鰭起點處特別隆起。吻鈍圓。口小,下位,呈馬蹄形。唇厚,富肉質(zhì),上唇與吻皮形成一深溝;下唇向外翻出形成一肉褶,上下唇具有許多細小的乳突。無須。下咽骨呈鐮刀狀,下咽齒單行,數(shù)目很多,排列呈梳妝,末端呈鉤狀。背鰭無硬刺,基部很長,延伸至臀鰭基部后上方。臀鰭短,尾柄細長,尾鰭叉形。鱗大,側(cè)線完全。在不同生長階段,體形變化較大。仔魚期當體長為1.6-2.2厘米時,體形特別細長,體長為體高的4.7倍;稍長大,在幼魚期體高增大,體長12-28厘米時,體長為體高的2.5倍;成魚期體長為58.4-98.0厘米時,體長約為體高的3.4倍,此時期體高增長反而減慢。其體色也隨個體大小而變化。仔魚階段體長2.7-8.2厘米,呈深褐色,體側(cè)各有3條黑色橫條紋,背鰭、臀鰭上葉灰白色,下葉下緣灰黑色。成熟個體體側(cè)為淡紅、黃褐或暗褐色,從吻端至尾基有一條胭脂紅色的寬縱帶,背鰭、尾鰭均呈淡紅色。胭脂魚從仔魚到成魚的發(fā)育過程,其外部形態(tài)及體色的這些變化,過去文獻記載相當混亂。一些學者根據(jù)大小不同的標本或另立新種,或記述新亞種,均欠穩(wěn)妥。實際上胭脂魚有刺嗎圖片我國的胭脂魚只有一種,其它的種和亞種名稱,均系此種的同物異名。
和武昌魚類似但身發(fā)黑嘴向下勾是什么魚
看你喜歡什么顏色了,這個沒有關系,健康就行。你是買觀賞魚還是買吃的呢。吃的話要看眼睛,黑的好
胭脂魚是幾級保護動物?
國家二級水生保護動物
胭脂魚又名黃排、血排等,產(chǎn)于長江,是中國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種。其體型奇特,色彩鮮明,游動文靜,被人們榮稱為“一帆風順”,在東南亞享有“亞洲美人魚”的美稱,是國家二級水生保護動物。
胭脂魚又被稱為黃排、血排、粉排、火燒鳊、木葉盤、紅魚、紫鳊、燕雀魚、火排、中國帆鰭吸魚等,主要棲息于中國的長江流域。胭脂魚屬于國家級的保護動物,屬于觀賞性的魚類,是卵生魚類,在水族箱環(huán)境中還沒有過成功的繁育。
1、外貌特征
胭脂魚的嘴巴小,嘴唇有點厚,上面和下面的嘴唇都有一點凸起。背鰭的最底部非常的長,沒有硬刺,有50根以上的鰭條。下咽骨像一把鐮刀,下咽齒只有一行,排列數(shù)量多而密集,最下面部分彎曲。背鰭上面沒有硬刺,臀鰭短,尾柄細長,鱗片大。
2、生活習性
魚苗和幼魚的時候,它們都會在水流較緩的礫石中棲息,大部分情況在水域的上層游動,它們主要棲息于湖泊和長江的中下游,在水域的中下層活動。成年之后的胭脂魚都棲息于江河的上游水域,在水域的中下層活動。
3、分布范圍
胭脂魚是目前為止,亞口魚科唯一分布在中國的種群,它們主要分布于中國的長江上、中、下游地區(qū),但是在上游卻有很多,福建閩江也有,但是目前很少能夠看到。
4、生存現(xiàn)狀
野生狀態(tài)個體的數(shù)量正逐年趨于下降。 葛洲壩截流后,長江中下游親魚不能上溯至上游的沱江、 岷江等大支流中產(chǎn)卵, 宜昌江段的某些產(chǎn)卵場的環(huán)境也遭到破壞。雖然壩下江段仍發(fā)現(xiàn)有繁殖群體,但因捕撈過度, 自然存在的野生群體數(shù)量下降趨勢仍在繼續(xù)。
5、保護級別
易危。是國家二級水生保護動物。
6、國家二級水生保護動物有哪些?
黃唇魚、松江鱸魚、克氏海馬魚、胭脂魚、唐魚、金線鲃、大理裂腹魚、花鰻鱺、川陜哲羅鮭、秦嶺細鱗鮭、文昌魚、多鱗白甲魚(多鱗鏟頜魚)。
長江江西現(xiàn)最大胭脂魚,胭脂魚的外表有何特征?
胭脂魚的外形從側(cè)面看大體上呈長橢圓形,大魚的顏色整體呈現(xiàn)為較淡的胭脂紅色,背鰭前部,臀鰭等部位則為紅黑色。胭脂魚已經(jīng)在地球這片土地上存在了很長時間,其起源可以追溯至中生代時期。中生代時期主要以爬行動物為主,其中恐龍更是其中的力量佼佼者。生活在這個時期的胭脂魚的祖先被稱為“原始骨鰾魚”,大約出現(xiàn)于中生代的第二紀,也就是侏羅紀的晚期。
原始骨鰾魚最早應是出現(xiàn)于南美洲,后來它們又逐漸轉(zhuǎn)移至非洲?;诘貧み\動,南美洲與非洲在中生代的第三紀,即白堊紀的中期開始日漸分離開來,于是這兩洲的胭脂魚家族也因此開始了獨立進化。待時代發(fā)展至古新世中期,非洲又與歐洲和亞洲逐漸連接,于是生活在非洲的胭脂魚又隨之轉(zhuǎn)移到了歐洲以及亞洲地區(qū)。之后在中新世時期,部分胭脂魚進入到長江以及閩江生活、繁殖。就現(xiàn)在中國境內(nèi)的胭脂魚分布情況來看,這種魚依舊主要分布于長江與閩江。就在幾日之前,長江的江西段還曾發(fā)現(xiàn)了一條長約87厘米的胭脂魚。
胭脂魚的體型從側(cè)面看為長橢圓形,而就顏色來說胭脂魚在體長低于100毫米以下時它們的顏色主要呈現(xiàn)為微黑色。此外,它們的腹鰭基前后還長有紅色寬紋,不過這一紅色寬紋會隨著胭脂魚體長的增大而逐漸消失。隨著體長的增大,胭脂魚的顏色也會跟著逐漸轉(zhuǎn)變?yōu)殡僦?,故而得名胭脂魚。不過雌魚的顏色要稍微深一些,表現(xiàn)為黑紫色。
不同階段的胭脂魚,其生活習性也是有所不同的。其中幼魚階段的胭脂魚,它們行動緩慢,喜歡生活在水流相對和緩的礫石區(qū)。待生長至半長成魚階段,胭脂魚則會逐漸從水體上層轉(zhuǎn)移至中下層生活,棲息場所變更為江、湖的中下游。待成長為成魚之后胭脂魚會變得十分矯健,這個階段的它們已能很好地適應江河湖泊的上游環(huán)境。
胭脂魚因為外形獨特且色彩絢麗,再加上魚色還會因情緒的轉(zhuǎn)變而發(fā)生變化,所以觀賞價值是非常高的。話說,便就是因為胭脂魚觀賞價值高,所以引得人類對其過度捕撈,從而導致它們的數(shù)量日漸減少。為了保護胭脂魚,國家已將胭脂魚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胭脂魚能吃嗎?如果可以怎么烹飪?
胭脂魚能吃胭脂魚有刺嗎圖片,豆瓣胭脂魚做法如下胭脂魚有刺嗎圖片:
主料:凈胭脂魚1條。
配料:豬肥瘦肉丁50克,熟青豆30克,醬花生仁30克。
調(diào)料:蔥末、姜末、蒜末各10克,泡紅碎椒末、郫縣豆瓣、川花椒、南酒、老抽、精鹽、味精、淀粉、花生油各適量。
豆瓣胭脂魚胭脂魚有刺嗎圖片的做法:
1、將活胭脂魚摔殺,去鱗、鰓及腸臟,在魚身兩面均剞一字花刀,入沸水鍋中焯出。
2、鍋底放油,下入豬肥瘦肉丁、熟青豆、醬花生仁煸炒。
3、之后依次下入蔥末、姜末、蒜末、泡紅碎椒末、郫縣豆瓣、川花椒、南酒、老抽、精鹽、味精及適量清湯,放入胭脂魚。
4、改中小火煨燒,待湯汁燒至余1/3時,勾芡,淋明油,裝盤即成。
關于胭脂魚有刺嗎圖片和胭脂魚有沒有魚鱗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