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魚缸批發(fā)市場(恩施賣觀賞魚市場在什么地方)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641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是否還可用!
在眾多旅游景點中,我特別喜歡維多利亞港,因它的魅力任何景點都不能與它相比,
你去過的旅游區(qū),你最喜歡的是哪個
旅游是快樂的,也是很累的,每一個人都在旅游中留下最難忘的記憶。我也去過幾個國內(nèi)景點,如長江三峽,樂山大佛,張家界,還有港澳珠游。我最喜歡的是香港維多利亞港,因它給我留下最深的記憶,在繁華的兩旁是高聳林立的大廈,一邊是香港行政區(qū)政府,另一邊是寬敞而美麗的長廊。長廊有大大的欄桿,可供游客遙望維多利亞的港船,和香港的建設(shè)和發(fā)展。維多利亞也是香港最著名的港,特別是夜景更熣燦奪目。它的夜景是可以說是東方的一顆明珠,許多游客都奔它而來。維多利亞不但給我?guī)硭拿?,而且也讓我看到香港人民在高?jié)奏,高效率,金錢的重壓下。我們是幸福的!在眾多旅游景點中,我特別喜歡維多利亞港。因它的魅力任何景點都不能與它相比。
大海有多深
大海的最深處是位于菲律賓東北部的馬里亞納海溝,這里也是世界的最低點,深度達到了11034米,可以將整個珠穆朗瑪峰塞進來,是英國在1951年利用聲波探測率先發(fā)現(xiàn)的。1960年,美國的皮卡德父子利用改造后的“迪里雅斯特號”潛水器,進入了馬里亞納海溝,用了4小時43分鐘潛到了10916米位置,已經(jīng)非常接近世界最低點,這個記錄目前依舊保持。根據(jù)液體壓強計算公式,深度每增加10米相當于增加了一個大氣壓,10916米深度約為1092倍的大氣壓,這意味著潛水器每平方厘米的面積,需要承受1.1噸的重量。普通人徒手潛水5米深度,就會感覺耳膜痛和胸悶,身體素質(zhì)較好的人可以徒手潛到10米左右深度,這個位置相當于多承受了一個大氣壓,無設(shè)備潛水的世界紀錄是113米,由險家奈瑞在2010年創(chuàng)造。同樣是依靠肺呼吸的帝企鵝,隨便一只都可以潛水超過200米深度,它們在這個深度覓食超過20分鐘再浮出水面,等回到岸上時體內(nèi)的含氧量幾乎耗盡。企鵝的這種憋氣能力得益于,它們可以將大量氧氣壓縮進肌肉中。海底1000米以下被稱為深海,這里陽光難以照射,幾乎是一片漆黑,生物進化出了獨特的生存,有的進化出長觸須,依靠觸須感知獵物;有的進化出血盆大口,增加捕獵范圍;有的則進化出發(fā)光器,能在黑暗中找尋食物。深海1000米的位置也生存著一種被人類評為最丑的魚類,水滴魚。這種魚全身都沒有肌肉支撐,只能依靠果凍狀的身體控制沉浮,在海底行動緩慢,所以經(jīng)常被人連同其它海洋生物一起捕捉,導致它們現(xiàn)在變成瀕危魚類。深海2000米的深度生活著抹香鯨,它們以魷魚和章魚為食,抹香鯨的糞便或嘔吐物中,有極小概率產(chǎn)生一種叫“龍涎香”的物質(zhì),經(jīng)過加工的高品質(zhì)龍涎香,市場上的售價可以超過每克800元,比等量黃金都貴。深海3000米位置,水溫常年保持在0到3攝氏度之間,這里生活著一種巨型烏賊,原本以為是神話中才存在的巨大生物,直到2006年才被日本科學家利用陷阱捕捉到。深海4000米到5000米位置,生活著一種無臉魚,它是一種只有嘴巴沒有眼睛和鼻子的生物,由于深海壓強巨大,生物的體態(tài)會變得非常柔軟,超過深海5000米生物就難覓蹤跡了。人類探測到的最深海域的生物是在1960年,海底1萬米左右發(fā)現(xiàn)的一種比目魚和蝦,但缺少圖片和相關(guān)資料,只是探測人口述。有資料記載的最深海域生物是2014年,在深海8145米位置發(fā)現(xiàn)的一種類似蝸牛的魚類。除了海洋生物,海洋學家還在馬里亞納海溝10898米深度,發(fā)現(xiàn)了一個塑料袋和糖果包裝紙,說明人類活動已經(jīng)影響世界每一個角落。此前有科學家建議,可以將處理后的核廢料沉入馬里亞納海溝掩埋,但事關(guān)全人類的安全問題,國際法已經(jīng)禁止海洋傾棄核廢料了。
網(wǎng)友遇到“假海洋館”騙局,幾個魚缸幾條魚門票40元,你有過類似經(jīng)歷么
這有啥肯定是糊弄人的唄 宣傳的有模有樣 進去看了直呼受騙 廊坊市一年指不定來多少這樣的騙子呢 恐龍展 變形金剛展 海洋生物展 風車世界等 騙子永遠在進步 只不過是人民太實在了 恐龍展帶著望遠鏡去的 站在高處一目了然 幾個不會動破模型 剩下的全是熊貓模型 讓兒子看看兒子都說 什么破玩意兒
為什么有的人喜歡旅游,有的人認為旅游毫無意義
從2008年起,我們決定環(huán)游世界,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十年了。這十年除了體重沒怎么變,好像什么都變了,又好像什么都沒變。不少人問這些年的侶行,我的感悟是什么。我認真想過這個問題,最后的答案是——這十年,大概有三個階段: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到最后見山還是山。最初,2008年,我倆訂下了一個“十年之約”,五年準備,五年行走。前五年,我們規(guī)劃路線,學習各種知識:野外生存、機械維修、戶外救援、攀巖,還有各種車、船、飛機的駕照。干這些事的時候,說實話,那種感覺跟當年沒錢時想掙錢的感覺很像,就是覺得生活重新有了奔頭。路上的事兒就太多了,我們先去了北極圈旁的奧伊米亞康,在零下52℃的極寒里露營,在那里我還向梁紅求婚了。這個事情的浪漫先拋在一邊,室外露營這一趟,讓我們知道了自己身體的極限,我們原來還可以完成一些曾經(jīng)只敢想的事情。接下來是索馬里,那是我的一個愿望:去看看那個充斥著海盜和恐怖主義的國家,到底是什么樣子。后來深入切爾諾貝利也是如此。核電帶給了這個城市什么?是幸福,還是傷痕?還有垂降馬魯姆火山。在那些地方,確實很危險,但那種危險不是抗力,反而是吸引力,吸引著我們?nèi)ソ咏?、了解它,然后在行動的過程中享受這種感覺。那是一種實實在在活著的感覺。如果在這時,再讓我來定義生活和生死,我有了一個初步的答案——離開原來固定的生活程式,你能感覺到一切都是新鮮的。走在路上,看見了一個全新的自我。索馬里難民營里的生活,那是我們沒有想象過的畫面;西伯利亞極寒下,切爾諾貝利周圍,那些始終不肯離開的人們,他們故土難離的堅守,在我們這些習慣了都市遷徙的人身上是看不見的。還有馬魯姆火山看到的那種震撼,讓我們第一次對天堂和地獄有了直觀的感受,也知道了有些地方,死在那兒也是值得的。還有南極結(jié)婚的夢——那時我和梁紅在一起二十多年了,我們都三十好幾,婚禮一直拖著沒辦。買船、改船、熟悉船,了解航線和天氣…7個月的海上漂泊,20000海里的遠行…在德雷克海峽,收到南極長城站信號的那一刻,我們不約而同地熱淚盈眶。那一段旅程里,我們真的經(jīng)歷了人生里最大的考驗。茫茫無際的大海,狂風巨浪,梁紅嚴重暈船,我甚至一度崩潰和自我懷疑:為什么要帶著愛人和朋友,踏上這么一段遭罪甚至大概率喪命的旅程,僅僅是為了承諾嗎,或是自己的個人夢想嗎?在終點的時候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這一關(guān)我們并肩過來了,這一世我們值了。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男人的擔當和責任,團隊和愛人之間的信任,還有對大自然的敬畏,對這個世界的重新認識…在路上的每一站,都是在給我們重新回爐、重新上課。包括在墨西哥洞潛幾千年前的瑪雅人祭祀圣井,在南非用氦氣球飛躍彩虹國,去中東點亮巴米揚大佛,以及今年開著中國飛機環(huán)球遠行,等等。其實在穿越中東的路上,我有一段還是陷入了迷茫,因為一路所見的真實的炮火,真實的死亡與恐懼。那時我一度對許多事都產(chǎn)生了懷疑,我們到底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時代:為什么有的地方如迪拜奢華輝煌,有的地方如科巴尼夕陽如血。那時我進入了見山不是山的狀態(tài),因為見了太多不平和苦難,我們又無能為力。這種無力感讓我對很多事情都產(chǎn)生了懷疑。甚至開始想做這些事情的意義何在,只是旁觀者的敘述?或者過客的憐憫?后來,我們只能自己去找答案。依然是路上的故事,給了我們回答。是伊斯蘭堡那些笑著放風箏的孩子;是我們點亮巴米揚大佛之后,那些在山谷里載歌載舞的人;是科巴尼的廢墟上,笑著向我們比出V字手勢的家園守護者。所見即真,我們或許無力改變,但是我們可以為別人、為這個世界多做一點事,讓它變得稍微好一點。我們不是過客,而是每一份希望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見山依然是山,我們一直在這個真實的世界里行走,我們沒有走馬觀花,也沒有消極地去同情哀怨。之前我們對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實在太片面了。走出去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世界那么大,我們不知道的和看不見的,還有那么多。我們已經(jīng)走了這么多年,去了上百個國家,地球都繞了好幾圈,依然有那么多新鮮的的未知的刺激著我們,吸引著我們。其實最讓我們感到欣喜的是,幾年下來,一路侶行,也能改變更多人的生活和想法,讓他們也開始思考,開始勇敢走出去。這也是我們找到的侶行存在的另一種價值吧。此刻讓我歸納侶行的意義的話,簡而言之就是:走出此刻的禁錮,找到更好的生活;走出內(nèi)心的局促,找到更大的夢想;放下怯懦和猶豫,勇敢上路,發(fā)現(xiàn)更好的自己。生活定義人,夢想引導人,路上發(fā)現(xiàn)人。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