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血紅龍魚生長過程視頻教程全集(野生紅龍魚視頻)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677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視龍魚的色系為準。紅龍魚的養(yǎng)殖方法:飼養(yǎng)方法 生活習性 1、紅龍魚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質,硬度要求軟水。不要使溫度、PH值突然變化,如變化突然紅龍魚會導致紅龍魚的突然死亡。喂養(yǎng)技巧 1、紅龍魚在吃食時用力過猛會撞到缸里的某一個角度以導致受傷,喂食時最好在魚缸的中間來投食。
本站是一個關于水族行業(yè)的一個網(wǎng)站,本文給大家介紹赤血紅龍魚生長過程視頻教程全集,和野生紅龍魚視頻對應的相關信息,希望對魚友有所幫助,謝謝關注我們祥龍魚場。
本文目錄一覽:
血紅龍魚好養(yǎng)嗎,怎么養(yǎng)
換水:保持水質的清潔是飼養(yǎng)血紅龍魚的必要條件之一。飼養(yǎng)時應至少每三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的量在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就可以。溶氧量:飼養(yǎng)它們的時候需要在水箱中配備空氣泵,來增加水的溶氧量。過濾:良好的過濾系統(tǒng)是非常有必要的。喂食:它們喜食活餌,飼料應以小魚小蝦為主。 一、血紅龍魚好養(yǎng)嗎
血紅龍魚是一種體型肖似圓鈍炮彈的魚類。它們對于水質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既需要保證水質的穩(wěn)定性,又需要保證水質的清潔。但是由于它們的排泄能力很強,所以,配備一個強大的過濾系統(tǒng)是十分有必要的。除此之外,也要保持水溫的恒定。不可以在短時間內使得水溫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傮w說來,雖然它們具有一定的飼養(yǎng)難度,但只要用心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悉心照料,也是比較容易飼養(yǎng)的。
二、血紅龍魚怎么養(yǎng)
1、換水:良好的水質環(huán)境是保證它們健康生存的大前提。養(yǎng)殖時,既要保證水體的清潔,又要保證水質的穩(wěn)定。因此,至少需要每三天就進行一次換水。每次只需換掉原來水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就可以。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它們出現(xiàn)脫鱗的現(xiàn)象,那就是換水太過頻繁所導致的??梢赃m當延長一下?lián)Q水的時間。
2、溶氧量:為了增加水中的溶氧量,進一步確保它們的健康生長,需要在水箱中配備一個空氣泵。除此之外,空氣泵還可以去除水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
3、過濾:由于它們對水質清潔的要求很高,自身的排泄能力又特別強。所以,在水箱中安裝一個強大的過濾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4、喂食:它們喜食活性餌料,食物應以小魚小蝦為主。
紅龍魚的養(yǎng)殖方法
導語:紅龍魚,屬古代魚類,骨舌魚科,硬骨舌魚屬,美麗硬骨舌魚(Scleropages formosus)的紅色變種。由于中華龍 文化 的影響,龍魚成為吉祥化身,有招運進寶之意,故被雅稱為風水魚。
紅龍魚的養(yǎng)殖 方法 :外形特征
在體型上,一般以圓鈍炮彈型居多,會有這樣的體型表現(xiàn)主要系因為生長環(huán)境的關系,血紅龍的獵食行為以速
紅龍魚度追食為主,所以需要較為流線的體型,它們的主食為小魚及小蝦等水生動物。
鱗片
在鱗片的表現(xiàn)上面,血紅龍的主色系分為三次發(fā)色模式,主色會蓋滿整片鱗片,但它的發(fā)色一般以黃橘開始,小魚整只黃黃的,很容易與黃金紅龍混淆,差異仍在于鱗片的表現(xiàn)上,若仔細觀察第一次開始發(fā)色的血紅龍,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鱗片上的黃色相當厚實,蓋過整個底色,而黃金紅龍則沒有這樣的表現(xiàn),而且血紅龍的發(fā)色是呈現(xiàn)整只發(fā)色的模式,所以一開始并不討喜,簡直是養(yǎng)只黃龍,當 飼養(yǎng) 到幼龍成長
紅龍魚的養(yǎng)殖方法:性別判斷
在人工繁殖過程中,之所以能如此得心應手的原因,來自對龍魚性別辨識的功力。在業(yè)者的眼中,雄 性龍魚口
腔似乎較大,可能為日后育苗做準備。另外,胸鰭和而呈深紅色,且魚體本身便略瘦長于母魚,這一點,由魚池上方觀察便可輕易地發(fā)覺。另外,雌性龍魚身材總較公魚肥短,而且腹部較易有膨脹之感,胸鰭與頭部色澤,較不如公魚來得深。[1]
紅龍魚的養(yǎng)殖方法:發(fā)色條件
概述
所謂的增艷只是讓紅龍能更紅,金龍能更金罷了,并沒有能讓青龍 變紅龍的可能性,但是當然不包括不當?shù)膿P
色方法。以下就讓我們來談談正當?shù)膿P色方法。要達到魚只發(fā)色目的的方法大致上都與水質、環(huán)境、燈光、和飼料的管理脫不了關系,但是還是要強調,龍魚本身的表現(xiàn)70%與其優(yōu)良的血統(tǒng)有關,而剩余的30%則與后天的管理有相當之影響。[2]
水質
維持良好的水質相信都是魚友所知的一環(huán),一般建議以少量多次的換水方法為主,但是如果是藥浴缸則例外。通常一禮拜換水1/3~1/5(視缸中魚只或排泄量為準),并應盡量避免大量換水的情形發(fā)生,殘餌也必須與以清除,以避免水質惡化。一般以偏弱酸性的軟水水質為佳。軟水可由山泉水、RO水或軟水樹脂等來建立;而降酸則可添加黑水、草泥丸、或亞馬遜土等來建立。
環(huán)境
環(huán)境又包括移缸、下藥、背景色等等。其實說穿了就是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而導致魚只退色的情形發(fā)生。要知道龍
紅龍魚魚的體色素只是附著在魚鱗上而已,所以任何的環(huán)境影響都會影響著龍魚的體色表現(xiàn)。以背景色來說, 紅龍大多以黑色、紅色、或藍色來搭配。 金龍則以藍色或黑色為主。 視龍魚的色系為準。
燈光,紅龍是建議以弱旋光性的植物燈來照射為佳。 金龍則以藍燈搭配白燈為主。事實上不管是植物燈或太陽燈,在燈光的選擇方面應以弱旋光性為佳,因為如果照射太強的光線,龍魚的體色可是會變淡的。而燈管的色系則應該以龍魚本身的底色和日后的色澤為準。
據(jù)說將缸中水高降至10~15公分左右也較容易達到誘色的目的,也可防止掉眼,水壓也會降低。
紅龍魚的養(yǎng)殖方法:飼養(yǎng)方法
生活習性
1、紅龍魚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質,硬度要求軟水。
2、PH值6.5-7.5之間,DH值3-12。
3、水溫28攝氏度都可以。
4、亞硝酸鹽含量以及氯含量最好為零。
飼養(yǎng)處理
1、剛剛買回紅龍魚時,魚缸里的空氣泵要經(jīng)過至少24個小時運行,以徹底根除水中的氯氣。
2、如果一直使用生物過濾器那么最好讓水達到PH值6-7,水溫為25攝氏度。
3、在魚缸中加入小食鹽,以減少真菌攻擊的危險并且使魚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
4、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夠在新魚的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魚缸,已取回1/3為最好,以利于新魚對環(huán)境突變的不良反應。[3]
日常管理
1、每周至少換水20%-30%,氨含量不要超過0.1百萬分率(mg/1)。不要使溫度、PH值突然變化,如變化突然紅龍魚會導致紅龍魚的突然死亡。
2、每周測試PH值和 其它 有毒物質的含量以遭遇不策,換水時一定要小心謹慎,要避免紅龍魚受驚。
3、飼養(yǎng)紅龍魚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完全的換成新水,否則會對魚造成傷害。
4、如果你見到紅龍魚的鰭和鱗片脫落的話,就是換水過多造成的你可以暫停換水它們就會自然的復原。
5、換水量也不可太少,太少會使魚鰭變得不透明、眼球渾濁嚴重的會造成腮蓋翻轉。
喂養(yǎng)技巧
1、紅龍魚在吃食時用力過猛會撞到缸里的某一個角度以導致受傷,喂食時最好在魚缸的中間來投食。
2、紅龍魚屬于肉型性動物,大部分龍魚的食譜為,青蛙、泥鰍、板球、金魚、螞蚱、小蝦等等。但蝦肉喂食紅龍對紅龍體色有一定幫助,雖然龍魚對昆蟲比較偏愛,但最好少喂食,因為一旦吃上口,很容易引起偏食,只吃昆蟲,而對其他食物置之不理,面包蟲,大麥蟲,切記別喂。
3、在喂食有一個加色的問題,紅龍魚,喂食紅箭或小蝦就對紅龍的增色起到一定的作用,因為紅箭和小蝦體中含有紅色素。喂食小蝦時,一定要拔掉蝦頭那個很尖銳的蝦劍,避免刺傷魚內臟。
4、要少吃多餐一天投喂四次。
紅龍魚的養(yǎng)殖方法:挑選方法
在挑選時,紅龍魚的審美標準一共有11點:
紅龍魚1.色彩:根據(jù)龍魚品種,色彩要靚麗。
2.體型:寬、長,要對稱,各部分鰭要完整。
3.鱗片:應整齊、明亮、平整,最重要是鱗片要大,不變形。
4.胡須:要長而且挺直、并齊,要配合魚的品種顏色。
5.鰭:要大而且張開,各鰭的梗骨要平順,不能歪扭不正。
6.鰓:要貼魚身,軟骨部分要平順,整個鰓蓋要有亮度。
7.眼睛:大小平均、平貼,不能有白濁狀,要明亮有神。
8.嘴:應密合,不要凸現(xiàn)。
9.牙齒:要整齊不能有缺損。
10.肛門:不能凸出,要與魚腹弧度相吻合。
11.游姿:游動角度要順暢,而且是在水的上層活動。
紅龍魚的養(yǎng)殖方法:揚色說明
大略有以下四種揚色
添加色素揚色
特征:各鰭皆會呈現(xiàn)出鮮紅色的色澤。
辨識:此法乍看之下會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因為各鰭顏色會和鱗底亮度不成正比,反之會成對 比。正常來說,龍魚的底色越深(黑或綠),各鰭顏色則會更紅。而上述的不當揚色則會顯現(xiàn)出龍魚底色淡(白)或鱗片亮度不夠之現(xiàn)象,反而只有魚鰭是呈現(xiàn)出鮮紅色的色澤.此法是藉由注射賀爾蒙或紅色素使其有揚色的效果. 所以日后退色是必定的結果. 此法有 經(jīng)驗 的老手不難識破,因為那看起來是很不自然的紅色。此外龍魚的嘴唇會呈現(xiàn)出橘黃(紅)的色澤。這是注射色素也無法有的特征,除非有其它的方法。
喂食合成色素
特征:體色部分會呈現(xiàn)出粉紅色的色澤.
辨識:沒有上述方法表現(xiàn)的鮮紅色澤,但是由于各鰭 或部分底部會呈現(xiàn)粉紅之色澤,所以相當容易辨識,此法是藉由喂食人工色素所致,所以退色也是唯一結果。
控制喂食揚色
特征:眼大頭小,身體修長。發(fā)色比一般體型魚只亮眼。
辨識:仔細端詳也不難識破,因為會有老頑童的感覺。此法乃是藉由控制喂食所致。一般龍魚一年可以長至30公分左右,但是此法卻可以 將之控制在20公分左右。也就是說一尾魚齡相同的魚。在正常飼養(yǎng)下可長至30公分并發(fā)色,反之如果以饑餓法飼養(yǎng),則魚體大約20公分左右,但是發(fā)色情形卻有如30公分的表現(xiàn)。
激光弱視揚色
特征:魚體表現(xiàn)強烈,但魚只眼睛成弱視或全盲現(xiàn)象。
辨識:此法乃于幼魚時期以激光或其它方法使其弱視或全盲以激發(fā)體色.因為據(jù)說龍魚于黑暗世界。其體色會較暗(黑)沉。反之卻會擁有濃烈的紅色色澤。
紅龍魚多久能長大
一般十幾年,最長幾十年,看養(yǎng)護情況,以下是介紹:龍魚、一種很古老的魚,原產(chǎn)地稱之為Arowana,是西班牙語“長舌”的意思。其學名“scleropages”是舌頭骨咽狀的意思。按分類學上龍魚屬于骨舌魚科(又叫骨咽魚科)。中國大陸稱為“龍魚”、香港人稱之為“龍吐珠”(可能是由于幼龍的卵黃囊象龍珠的緣故)、臺灣人稱之為“銀帶”、日本人稱之為“銀船大刀”。
別名:美麗鞏魚、金龍魚
英文名:Asianbonytongue,Arowana
分類:骨舌魚科、鞏魚屬
產(chǎn)地:有不同形態(tài)的幾個品系,名貴的有過背金龍魚和紅龍魚。過背金龍魚原產(chǎn)于馬來西亞,紅龍魚主要出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此外還有出產(chǎn)于澳大利亞的星點龍(珍珠龍)和出產(chǎn)于南美亞馬遜河的銀龍和黑龍等,是較低檔的龍魚。
18cm小紅龍多久長大
4年左右。
紅龍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長到40厘米赤血紅龍魚生長過程視頻教程全集,等它們長到45厘米以后赤血紅龍魚生長過程視頻教程全集,增長的速度就會減緩赤血紅龍魚生長過程視頻教程全集,大約4年左右就會長大,然后停止生長。
紅龍魚是淡水觀賞魚中價格最昂貴的品種,(也有一些稀世雙頭龍其價格比紅龍昂貴數(shù)倍)體型與金龍魚、紅尾金龍相似,細分有橘紅、粉紅、深紅和血紅四種,其中以血紅色最為漂亮名貴,且數(shù)量極少。由于中華龍文化的影響,龍魚成為吉祥化身,有招運進寶之意,故被雅稱為風水魚。
紅龍魚怎么養(yǎng)
紅龍魚,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Red Arowana,體長可達80~90厘米。紅龍魚生活范圍很小,主要生長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一帶的河流。紅龍魚原無法人工繁殖,已經(jīng)瀕臨滅種,因而被列為華盛頓公約甲級保護動物,極其珍貴。 紅龍魚屬古代魚類,骨舌魚科,繁殖能力弱,雌魚產(chǎn)卵,雄魚含在口里孵化和養(yǎng)育,非常奇特。由于其嘴上的兩條胡須,加上閃光發(fā)亮的大鱗片及其古老的身世,使人們自然而然地將它與神秘的龍聯(lián)系起來,稱其為“龍魚”。在東南亞,港澳臺地區(qū)和國外華人集中的地方,龍魚被視為神魚,認為可以旺家鎮(zhèn)宅避邪,當做風水魚來養(yǎng),尤其是紅龍魚,由于瀕臨絕種,在1980年華盛頓野生動物保護條約列為甲級保護動物而身價高貴。在港澳臺,一條紅龍魚的價格有的逾百萬元,被視作家財和身份地位的象征。[1] [編輯本段]分類 概述 紅龍魚分為辣椒紅龍、血紅龍、橙紅龍,有等級之分,等級越高,價錢越貴,以辣椒紅龍為極品。體型與金龍、紅尾金龍相同。該魚的鱗框、吻部、鰓蓋、鰭與尾均呈不同程度的紅色。細分有桔紅、粉紅、深紅、 血紅色之區(qū)別。鰓蓋有明顯的紅斑。 1號紅龍 1號紅龍以紅色為主,詳細歸屬,又可分為辣椒紅龍及血紅龍兩種紅龍魚(圖6) 辣椒紅龍有鮮紅的鰓蓋印及鱗框,均以鮮紅外緣為主,各鰭也都是紅色,吻部也呈紅色,如果關掉燈(因為魚缸的照明燈具有紅色的波長,所以開燈時,魚體的色澤并不完全真實),鱗片是藍紫色,幼魚時嘴唇較翹,頭部較尖,成魚時各鰭為紅色。 由于紅龍為保育類的動物,進口遭限制,想要買好的龍魚,其實沒有那么容易,因為龍魚小的時候幾乎都差不多(龍魚由小到大,才會有紅龍魚色澤上的轉變,小時候是沒什么變化的)。 一般水族館的龍魚根本沒有辣椒紅龍存在,因為在大盤商的階段,就已被選走了。提供一個方法選購較好的紅龍:小龍時期體色較紅或有紅色斑點為佳。 血紅龍的體色并沒有辣椒紅龍艷紅般的紅色鱗框,且鰓蓋并無明顯的深紅鰓印,只是很均勻的散布全身,但色澤還是以紅色為主。 2號龍(橘紅龍) 2號龍以橘紅色為主,龍魚幼魚時嘴唇較平整,頭部也比較不尖,成魚鰓蓋呈橘紅色或淡橘色,各鰭且沒紅龍魚(圖5)有明顯的紅色或呈淡橘紅色,魚鰭及尾鰭成紅色或淡橘色,明白一點就是尾巴是橘紅色或沒有顏色。 紅龍魚如果飼養(yǎng)的龍魚上未有1號龍魚以上特征時,有可能是紅尾金龍或過背金龍,是怎么養(yǎng)也不會全身變紅的,不過也不是完全就沒欣賞價值,可以經(jīng)后天的飼養(yǎng),使它發(fā)展出適合的體色,也是一尾好龍。 [編輯本段]性別判斷 在人工繁殖過程中,之所以能如此得心應手的原因,來自對龍魚性別辨識的功力。在業(yè)者的眼中,雄紅龍魚性龍魚口腔似乎較大,可能為日后育苗做準備。另外,胸鰭和而呈深紅色,且魚體本身便略瘦長于母魚,這一點,由魚池上方觀察便可輕易地發(fā)覺。另外,雌性龍魚身材總較公魚肥短,而且腹部較易有膨脹之感,胸鰭與頭部色澤,較不如公魚來得深。[2] [編輯本段]發(fā)色條件 概述 所謂的增艷只是讓紅龍能更紅,金龍能更金罷了,并沒有能讓青龍變紅龍的可能性,但是當然不包括不當?shù)膿P色方法。以下就讓我們來談談正當?shù)膿P色方法。要達到魚只發(fā)色目的的方法大致上都與水質、環(huán)境、燈光、和飼料的管理脫不了關系,但是還是要強調,龍魚本身的表現(xiàn)70%與其優(yōu)良的血統(tǒng)有關,而剩余的30%則與后天的管理有相當之影響。紅龍魚水質 維持良好的水質相信都是魚友所知的一環(huán),一般建議以少量多次的換水方法為主,但是如果是藥浴缸則例外。通常一禮拜換水1/3~1/5(視缸中魚只或排泄量為準),并應盡量避免大量換水的情形發(fā)生,殘餌也必須與以清除,以避免水質惡化。一般以偏弱酸性的軟水水質為佳。軟水可由山泉水、RO水或軟水樹質等等來建立;而降酸則可添加黑水、草泥丸、或亞馬遜土等等來建立。 環(huán)境 環(huán)境又包括移缸、下藥、背景色等等。其實說穿了就是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而導致魚只退色的情形紅龍魚發(fā)生。要知道龍魚的體色素只是附著在魚鱗上而已,所以任何的環(huán)境影響都會影響著龍魚的體色表現(xiàn)。以背景色來說, 紅龍大多以黑色、紅色、或藍色來搭配。 金龍則以藍色或黑色為主。 視龍魚的色系為準。 燈光,紅龍是建議以弱旋光性的植物燈來照射為佳。 金龍則以藍燈搭配白燈為主。事實上不管是植物燈或太陽燈,在燈光的選擇方面應以弱旋光性為佳,因為如果照射太強的光線,龍魚的體色可是會變淡的。而燈管的色系則應該以龍魚本身的底色和日后的色澤為準。 據(jù)說將缸中水高降至10~15公分左右也較容易達到誘色的目的,一來可防止掉眼,水壓也會降低。 [編輯本段]揚色 大略有以下四種揚色 1、荷爾蒙加合成色素 特征:各鰭皆會呈現(xiàn)出鮮紅色的色澤。 辨識:此法乍看之下會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因為各鰭顏色會和鱗底亮度不成正比,反之會成對 比。正常來說,龍魚的底色越深(黑或綠),各鰭顏色則會更紅。而上述的不當揚色則會顯現(xiàn)出龍魚底色淡(白)或鱗片亮度不夠之現(xiàn)象,反而只有魚鰭是呈現(xiàn)出鮮紅色的色澤.此法是藉由注射賀爾蒙或紅色素使其有揚色的效果. 所以日后退色是必定的結果. 此法有經(jīng)驗的老手不難識破,因為那看起來是很不自然的紅色。此外龍魚的嘴唇會呈現(xiàn)出橘黃(紅)的色澤。這是注射色素也無法有的特征,除非有其它的方法。 2、喂食合成色素 特征:體色部分會呈現(xiàn)出粉紅色的色澤. 辨識:沒有上述方法表現(xiàn)的鮮紅色澤,但是由于各鰭 或部分底部會呈現(xiàn)粉紅之色澤,所以相當容易辨識,此法是藉由喂食人工色素所致,所以退色也是唯一結果。 3、饑餓揚色 特征:眼大頭小,身體修長。發(fā)色比一般體型魚只亮眼。 辨識:仔細端詳也不難識破,因為會有老頑童的感覺。此法乃是藉由控制喂食所致。一般龍魚一年可以長至30公分左右,但是此法卻可以 將之控制在20公分左右。也就是說一尾魚齡相同的魚。在正常飼養(yǎng)下可長至30公分并發(fā)色,反之如果以饑餓法飼養(yǎng),則魚體大約20公分左右,但是發(fā)色情形卻有如30公分的表現(xiàn)。 4.盲龍 特征:魚體表現(xiàn)強烈,但魚只眼睛成弱視或全盲現(xiàn)象。 辨識:此法乃于幼魚時期以激光或其它方法使其弱視 或全盲以激發(fā)體色.因為據(jù)說龍魚于黑暗世界。其體色會較暗(黑)沉。反之卻會擁有濃烈的紅色色澤。 [3] [編輯本段]種群現(xiàn)狀 概述 紅龍可人工繁殖,許多人都認為僅只是空穴來風。直到日本源源不斷地自1995年度從新加坡、大馬一直輸入優(yōu)良的紅龍個體,大家才真的恍然大悟。原本在1950年以前,亞洲龍魚廣泛地分布在全東南亞各地:如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各地均有其蹤跡,而且也是當?shù)鼐用駱O重要之天然食物。生長于潔凈河水之中的龍魚,其體色的變化,如橙紅、青藍、金紅、白金等色澤差異,其實來自于產(chǎn)地的不同,造成地方性的品種差異。 從龍魚的分布地看來,皆處于赤道周圍地區(qū),雨量與年平均溫度值,皆屬典型熱帶、亞熱帶氣侯。所以20攝氏度以上的純凈水質,便成為龍魚生態(tài)上不可或缺的條件。 野生紅龍所棲息的水域,其PH值皆在6.4-6.8之間,硬度略低于8,在原生地水質中,含有較一般軟水稍多之重碳酸及少量鈣質,故水色也較為混濁,這與傳統(tǒng)上大家對于熱帶雨林水質的印象大有所不同。加上在東南亞地區(qū)的龍魚產(chǎn)地,河川底床均以泥質土為主,因此水草生長亦極為茂密,為天然野生龍魚提供了極佳的躲避場所,在這其中,睡芝慈菇草,乃至于萍蓬草皆是最好的天然障避,在這些巨大的水生植物之下,既可以防止鷹族獵殺,對于蛙類、蝦、小魚等活餌捕食來源則更是輕而易舉。就已經(jīng)成功輸出紅龍子代的國家: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三國而言,定期定量生產(chǎn)出小紅龍,已經(jīng)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程。 新中坡政府與民間組織的紅龍復育合作,在東南各國中,行動效率算得上名列前茅。一方面在國內鉆研復育繁殖,另一方面則各級爭取華盛頓組織對于新加坡政府采行的微晶片植入法,加以認同并發(fā)出證照。終于,新加坡后來成為全球首個可以外銷復育紅龍子代的亞洲國家,也是首個外銷活體內植有電子微晶片之國家。目前新加坡外銷的紅龍幼魚,長約20公分,標準售價約一尾三千美元,主要輸出國為日本及美國。 新中坡原產(chǎn)局的技術人員,所采行的繁殖方式為半自然生態(tài)模擬法,他在室外水池中一次混養(yǎng)10-20對成熟龍魚(至少50公分以上)。并且在水池中混植一些半挺水植物,供自然配對之龍魚,于產(chǎn)卵之時可供筑巢所用。并且保持些微水流,日常以冷凍魚餌,乃至于魚漿喂食均可,不過在水色控制上,盡可能不使水色泛綠,否則寄生蟲與缺氧問題極易困擾此類大型魚。每年自10月底至次年3月初,皆是紅龍旺盛的交配期,尤其以11-12月為交配高峰。24攝氏度上下大量新鮮進水,??梢匝杆俅碳つ隔~排卵。 母魚的產(chǎn)卵(圖3) 公、母魚在能見度不高的淺水區(qū)互相巡游,并愈繞愈近,直至腹部相互緊貼。一次交配行動下來,約耗時1-2個小時,不過,實際上母魚的產(chǎn)卵行為卻只有20分鐘左右。其余時間消耗均花在授精上,以及由雄魚逐粒把卵含在嘴中。由于是由“雄性”龍魚負責口孵護卵,所以母魚不是遭到驅逐,便是擔任警戒工作而已。由于一切行動均在混濁的水面下進行,故在復育初期,龍魚逐日吞卵的情形,時有所聞。所以,后來為提高仔魚存活率,便有技術人員開始提早將卵粒從雄魚口中搖出,以減少損失,這一點據(jù)說是繁殖成功率之關鍵所在。 許多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任由龍魚自交配、產(chǎn)卵,卻絲毫未間察覺而大失良機。在新加坡的復充記錄中,一般雄魚會口含卵粒約50天左右,才會任由小魚游進游出。而此時的小龍魚至少已有6-8公分,所以往往會將雄魚口腔塞得滿滿地,也有人推測,雄魚會日益食去一些卵粒的原因來自于日后口腔的容量顧慮。不過,不論如何,常常卻只有30%在右的幼魚可以存活。故如今,在繁殖技術已經(jīng)更加成熟之時,技術人員通常在產(chǎn)卵后約14天在左右,趁小魚已經(jīng)逐漸孵化之初,便從雄魚口中搖出仍帶著卵粒、剛孵化的小龍魚。 如此一來,成功率常提高到80%以上,令人振奮。一對成熟的龍魚,通常一年可以生產(chǎn)1-2次,每次產(chǎn)卵量50-80粒上下不等。不過,在未來應該會有更高的產(chǎn)能,龍魚幼魚要成長1年左右,即可生長至近1公斤上下的中等體型。故此間之利潤,今東南亞各政府,莫不視為賺進大量外匯之絕好財源。 新加坡 在新加坡,龍魚幼體植入晶片與登記合法手續(xù),總計收費約美金78元。但是,一經(jīng)登記合格之紅龍幼苗(2寸),約5公分左右,即售價近美金1000元,而且還供不應求。在目前106個華盛頓公約會員國中,只有不南亞三國(新、馬、印尼),人計12家在右的繁殖場,成功地將紅龍繁殖出子代。在這之中,印尼獨占8家,馬來西亞也奮起直追,占3家,而新加坡則擁有一家政府與民間合作復育中心。 印尼與馬來西亞 印尼與馬來西亞,兩個家自然資源豐沛,在龍魚復育之上,又獨占紅龍產(chǎn)地之地利之便。故自1983年起,印尼政府列紅龍為國家級生物后,東亞三國無不全力投入經(jīng)龍復充繁殖之中。相較于新加坡的地小人稠,馬來西亞與印尼業(yè)者可以輕松自如地引進質優(yōu)之紅龍原產(chǎn)地水質,以及近乎模擬天然環(huán)境之河灣地型,或天然池塘供大量繁殖。雖然在出口行動上,印、馬兩國的速度,并沒有新加坡來的迅速,不過,由于生物資源豐富,所以,對于紅龍的各項生息觀察,便略顯精確且詳實。 由大馬漁業(yè)局所提供之資料中顯示,在近乎天然水域環(huán)境中成長的紅龍,可能由于水溫及食物得當,約三年左右即可達成熟年齡,開始可進行配對與產(chǎn)卵之行動。在馬來西亞,由于魚源豐沛,故成魚飼養(yǎng)、種魚交配乃至于幼魚蓄養(yǎng),皆有獨立之水泥池供其活動。一般養(yǎng)殖池皆呈長方型,約30公尺長,寬度至少有10公尺,水深則介于180公分至150公分之間。養(yǎng)殖池中的水質則持續(xù)控制于PH值6.5,而水濁則是介于25-28攝氏度。 日常的喂食則以魚漿為主,待幼苗成長至一定尺寸,再移入更大之成熟龍魚池。平時各池之水質則是以附近之地下水(井水)來與自來水混合。由于水質中略含碳酸鹽物質,以及泥質粒子,以至于水色呈咖啡奶色,能見度并不高(10-15公分而已)。這一點,與新加坡魚場的情況略有不同,不過,據(jù)馬來西亞業(yè)者解釋,龍魚的色澤,在這種水質下,會顯得更強。 不過,每天常態(tài)性地大換新水,似乎已經(jīng)成了各國之必要公式。他們會特別挑選在成魚池中,已經(jīng)成雙成對的公、母龍魚,另外外移到另一寧靜水池,使它們在不受干擾之環(huán)境下,逐漸追逐、舞動并產(chǎn)卵。而公、母魚互相攻擊或食卵的情形,也會在這類悠閑的環(huán)境下大大地降低。較特別的是此類的魚池,在底部的設計略顯特別,也就是一個池子之中有深水區(qū)與淺水區(qū)之分,據(jù)說在產(chǎn)卵之時,龍魚的交配行動,京會有喜好地存在,而淺水區(qū)域植滿浮水性植物之用處,想必也是中有用途。 魚卵(圖4) 雄魚含卵時間,隨水溫略顯不同,從45-60天之紀錄皆有,一產(chǎn)下來之卵粒,其卵粒至少有1.5cm之卵徑。在人工孵化下,成功率??蛇_8成以上,而在產(chǎn)卵后約45天之后,人工孵化下的龍魚幼體,便可以進食各類水中浮游生物,乃至于小魚在2-3個月內的蓄養(yǎng)期之內,小紅龍可以輕易地達到10公分以上。若不采行人工孵化,任由雄魚口孵的情形,一旦小龍魚可以自由進出公魚口腔之時,至少都已有8公分之巨,早已達到商業(yè)銷售之體長。 日本 在日本的售價,一條8寸(20公分)的小紅龍,可以售得近3000美元之譜。在求取生產(chǎn)量的前題之下,已經(jīng)甚少交由雄魚親自照料。而是一交配完畢后,約一、二周內,便將半黃略帶血絲的龍魚卵取出雄魚口腔,改以人工氣泡模擬孵化,以促使龍魚能增加產(chǎn)量
紅龍魚如何飼養(yǎng)
紅龍是一種觀賞魚。您要是好好地飼養(yǎng)的話,魚是可以長到70cm以上,而且可活到20年以上。紅龍魚如何飼養(yǎng)?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紅龍魚飼養(yǎng)方法,一起來看看。
紅龍魚飼養(yǎng)方法
1.水的要求
紅龍魚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容易飼養(yǎng)的。紅龍魚喜歡弱酸性到中酸性的水質,pH值6.5-7,硬度3-12度dH,適宜水溫26—30℃。需定期換水,太久不換水容易導致魚體各鰭不透明,眼睛較混濁,鰓蓋易翻轉;但換水過頻,反而會造成爛鰭、鱗片脫落。換水最初的換水量一般是1/7左右,以后為1/4—1/5。換水的溫度要和浴缸水溫度不差過2℃。魚缸的長度是魚身體的3倍,潛水泵要在水面下15到20厘米,不要擺放裝飾,以免傷到魚。水箱需加蓋,以防魚跳出。
2.喂食要求
紅龍魚屬肉食性,喜食小魚、小金魚、泥鰍、小蝦、螺螄、面包蟲、蟋蟀、蟑螂、蝦仁、魚肉、豬牛肉等。經(jīng)馴食后也能吃人工合成飼料。不宜喂食死魚死蝦,喂食前需用高錳酸鉀浸溶液泡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再清洗喂食。小蝦之類需剪去蝦須,龍魚吃完剩下的一定要及時撈出來,以免敗壞水質。
3.不同生長階段的紅龍魚喂食
12厘米以下的幼魚可喂食剛孵化出的面包蟲,剛脫殼的去頭小蝦和血蟲等,一日三餐,少食多餐。
12~25厘米的幼魚,喂食面包蟲、小蟋蟀、1~2厘米的小魚,1~2厘米的小蟑螂,去頭小蝦等。需喂食浮性食材,以防掉眼。一日三餐,每次10分鐘。
25~45厘米亞成魚,這是紅龍魚的發(fā)色階段,不需多喂食,以免肥胖。每日喂食一次,以小蝦、蟋蟀和蟑螂等含有蝦紅素及胡蘿卜素的食物,促進龍魚發(fā)色。
45cm以上的成魚階段,生長趨于緩慢,喂食過多會造成脂肪堆積,一天只能喂1次,主要是人工飼料以及小魚、蝦、面包蟲、蟋蟀、魚肉、蝦等。
紅龍魚的挑選方法
1.色彩:根據(jù)龍魚品種,色彩要靚麗。
2.體型:寬、長,要對稱,各部分鰭要完整。
3.鱗片:應整齊、明亮、平整,最重要是鱗片要大,不變形。
4.胡須:要長而且挺直、并齊,要配合魚的品種顏色。
5.鰭:要大而且張開,各鰭的梗骨要平順,不能歪扭不正。
6.鰓:要貼魚身,軟骨部分要平順,整個鰓蓋要有亮度。
7.眼睛:大小平均、平貼,不能有白濁狀,要明亮有神。
8.嘴:應密合,不要凸現(xiàn)。
9.牙齒:要整齊不能有缺損。
10.肛門:不能凸出,要與魚腹弧度相吻合。
赤血紅龍魚生長過程視頻教程全集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野生紅龍魚視頻、赤血紅龍魚生長過程視頻教程全集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