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語白龍魚服是什么意思(《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中白龍魚服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什么寓意)
1、白龍魚服這個成語的出處是哪里?
2、這個成語背后的典故是什么?
3、為什么白龍要化為魚?
4、白龍魚服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什么寓意?
5、如何用白龍魚服造句?
“白龍魚服”是一個源自古代神話傳說的成語,最早出自西漢劉向的《說苑·正諫》,這個成語背后有一個有趣的典故,相傳,天上的玉帝養(yǎng)了一條非常漂亮的白龍,這條白龍也是玉帝最鐘愛的寵物,有一天,白龍厭煩了天庭單調的生活,就變化為魚,下凡到一個清冷的池里游玩,它在清清的河水里游來游去,覺得非常有趣,這時,一個名叫豫且的漁人走了過來,這個深池是他每天打魚的地方,豫且看見池水中的這條魚個頭真不小,非常高興,就一箭射了過去,正玩得高興的白龍突然感到一陣劇痛,原來豫且一箭射中了它的眼睛,白龍負痛而逃,憤怒地跑到玉帝那里告狀,要求懲治豫且傷害神龍的大罪,玉帝問白龍:“你怎么會讓一個漁夫射傷了眼睛呢?當時你是以什么形象出現(xiàn)在漁夫面前的?”白龍回答道:“我當時下到那清冷的池里化為一條魚……”玉帝打斷白龍說道:“漁夫打魚天經(jīng)地義,而你自貶身份,化龍為魚,才招致這無妄之災,這不能怨恨別人,問題倒是在你自己,你為什么要變化成魚呢?而豫且用箭射魚又有什么罪過呢?”白龍只好自認倒霉。
這個故事后來被提煉成成語“白龍魚服”,用來比喻貴人微服出行,恐有不測之虞,現(xiàn)多指自己降低身份,甘心受辱,在《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中就有這樣一句話:“相公白龍魚服,隱姓潛名,倘或途中小輩不識高低,有毀謗相公者,何以處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來之全網(wǎng),如有雷同請聯(lián)系站長微信xlyc002
,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
發(fā)表評論